孫瑞君
榮耀基金會執行長
-
焦點專題 Focus 音樂劇篇
作品需經歷完整開發歷程,才有辦法在市場突圍
疫情對娛樂產業造成的衝擊已不是新鮮話題。當我們討論如何「找回」流失的觀眾時,可能更需要的是面對現實:「我們回不去了」。娛樂產業全球化改變人們對作品的選擇,更瓜分了觀眾的休閒時間、提高消費者對作品品質的要求。 在票房普遍艱辛的2024年,我們仍能看到一開賣就銷售一空的話題作品。由此可見,符合市場需求的作品消費者依然買單,關鍵在於如何找到這些作品。若將視野放遠至百老匯、西區、首爾等成熟的音樂劇市場,會發現作品開發並非一蹴而就。從讀劇、工作坊、音樂會形式的試演會,到較大規模的城外預演,每個階段都有其商業定位與功能。這層層推進的過程,都是為了最終能與廣大觀眾群體產生深刻的共鳴。 回顧2024年的台灣音樂劇市場,新製作相較前兩年少了許多,取而代之的是各種形式的讀劇演出。由製作團隊自發舉辦的有:《不親愛家人》EP.1、《三個不結婚的女人》、《老男孩》、《投胎新手必看指南天堂倒計時》、《台北莉莉絲》、《聲生不息》、《忘川》、《日晷》、《One Two Punch痛感擊》。由機構舉辦的包括:「新北市生音藝術節」《懸日》、《半面向左,半面向右》;「讀劇匯音樂劇創投媒合平台」《媽的地獄之旅》、《還在路上》、《三胞胎的我在完成夢想之前死掉了(還好我有兩個兄弟)》、《極道繼承人》、《HOME RUNing》、《爬上頂樓看月亮》、《偷吃?好吃!》、《阿媽的比基尼》(註);以及「NTT+音樂劇人才培育工程」《無驚》、《Planet》、《愛的小部五曲》、《夜奔》、《美的生存遊戲》。 這是個值得欣慰的現象。愈來愈多的製作團隊逐漸意識到,要成就具備商業化條件的作品,需要經歷完整的開發過程。為了讓作品能在龐雜的市場中突圍而出,團隊必須具備相當的競爭力。我們也需要更專業的製作人,製作人不僅要具備產製管理及資源整合能力,更需擁有能兼顧市場及創意的精準眼光,並將其應用在各開發階段的目標策略擬定與決策中。 讀劇的執行層面也有許多專業知識值得鑽研。例如,檢視文本時,哪些步驟絕對不該忽視?應該與哪些觀眾溝通?用什麼樣的方式,才能取得最真實的回饋?行銷又應該在何時介入?讀劇之後,能否果斷地
-
特別企畫 Feature Y│Yes, I do
孫瑞君:永續就從上班族的平凡小事開始!
第一天 9月30日 挑戰第一天,中秋連假。育兒日常就是「你的假日不是你的假日」,把孩子的電耗盡吧,出發烤肉去!今天的永續實踐:16人的烤肉party,全程靠瓦斯不使用木炭,減少食物浪費,用環保餐盒帶了吃不完的五花肉回家! 第二天 10月1日 連假的尾聲,用運動做個完美Ending,今天的永續實踐:每週一次的跑酷課,用極限運動喚醒沉睡的身體肌肉,期許40歲少婦有一天也能飛簷走壁!(目前還是上完課隔天會全身痠痛的階段) 第三天 10月2日 每週一是女鵝幼兒園的「蔬活日」(餐點皆無肉),就以此為主題,本日永續實踐:一整天都吃素!不吃肉也可以有很多選擇,低碳生活也能減少身體負擔。 第四天 10月3日 日復一日的上班日常,從平凡小事實踐永續,本日永續實踐:一整天都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即便外食也自備便當盒裝盛,減少許多垃圾,也是身為上班族可以最輕易實踐永續的方式。 第五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