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男孩》(唐健哲 攝 三點水製藝文化 提供)
焦點專題 Focus 從製作、行銷端看市場 音樂劇篇

作品需經歷完整開發歷程,才有辦法在市場突圍

疫情對娛樂產業造成的衝擊已不是新鮮話題。當我們討論如何「找回」流失的觀眾時,可能更需要的是面對現實:「我們回不去了」。娛樂產業全球化改變人們對作品的選擇,更瓜分了觀眾的休閒時間、提高消費者對作品品質的要求。

在票房普遍艱辛的2024年,我們仍能看到一開賣就銷售一空的話題作品。由此可見,符合市場需求的作品消費者依然買單,關鍵在於如何找到這些作品。若將視野放遠至百老匯、西區、首爾等成熟的音樂劇市場,會發現作品開發並非一蹴而就。從讀劇、工作坊、音樂會形式的試演會,到較大規模的城外預演,每個階段都有其商業定位與功能。這層層推進的過程,都是為了最終能與廣大觀眾群體產生深刻的共鳴。

回顧2024年的台灣音樂劇市場,新製作相較前兩年少了許多,取而代之的是各種形式的讀劇演出。由製作團隊自發舉辦的有:《不親愛家人》EP.1、《三個不結婚的女人》、《老男孩》、《投胎新手必看指南—天堂倒計時》、《台北莉莉絲》、《聲生不息》、《忘川》、《日晷》、《One Two Punch痛感—擊》。由機構舉辦的包括:「新北市生音藝術節」——《懸日》、《半面向左,半面向右》;「讀劇匯—音樂劇創投媒合平台」——《媽的地獄之旅》、《還在路上》、《三胞胎的我在完成夢想之前死掉了(還好我有兩個兄弟)》、《極道繼承人》、《HOME RUNing》、《爬上頂樓看月亮》、《偷吃?好吃!》、《阿媽的比基尼》(註);以及「NTT+音樂劇人才培育工程」——《無驚》、《Planet》、《愛的小部五曲》、《夜奔》、《美的生存遊戲》。

這是個值得欣慰的現象。愈來愈多的製作團隊逐漸意識到,要成就具備商業化條件的作品,需要經歷完整的開發過程。為了讓作品能在龐雜的市場中突圍而出,團隊必須具備相當的競爭力。我們也需要更專業的製作人,製作人不僅要具備產製管理及資源整合能力,更需擁有能兼顧市場及創意的精準眼光,並將其應用在各開發階段的目標策略擬定與決策中。

讀劇的執行層面也有許多專業知識值得鑽研。例如,檢視文本時,哪些步驟絕對不該忽視?應該與哪些觀眾溝通?用什麼樣的方式,才能取得最真實的回饋?行銷又應該在何時介入?讀劇之後,能否果斷地捨棄冗長的歌段?面對市場無回應的題材,能否放下執念,結案止損?在在考驗團隊及製作人們的智慧與決心。

台灣電視業曾因第四台開放而繁榮,但隨著頻道增多,製作資源和觀眾注意力被分散,廣告收入下滑,進而陷入一種惡性循環。隨後,網路崛起,Netflix進入市場,本季正在熱議的是《黑白大廚》,等到這篇文章刊出時,或許又是另部作品占據討論版面。在這場觀眾爭奪戰中,我們都是看戲的人,然而,回頭看看台灣商業劇場,我們又是如何看待自己的作品?

想讓市場茁壯成林,先從為幼苗引來最適合的陽光和雨露開始,陪伴成長也學習適時修枝。這條路並不容易,期待有更多專業製作人一同鑽研,結伴前行!

註:《阿媽的比基尼》同為「新北市生音藝術節」及「讀劇匯」入選作品。

王宇光,跳舞20年的此刻廣告圖片
版面資料庫-試閱活動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精采文章試閱開放時間為 2025/02/12 ~ 2025/05/12,敬請期待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