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李欣哲

發表文章 5 篇
  • 攝影手札

    預設值

    大幕升起之後,「景」和台前、台後的工作人員與觀眾一起變化。

    文字|李欣哲
    第346期 / 2022年05月號
  • 第一天的「演後座談」中,導演試圖找出如何呈現「未來」的方法,提出了夢、共時性、量子力學、集體潛意識等幾種假設。
    戲劇

    「未來」的悖論

    形式上的碰撞固然有趣,但為了讓時間可展演而過度簡化主題的意圖,使呈現出來的片段大同小異,手法上多以過去的記述或聲音來表示過去,透過不同媒材來與象徵未來的現場事件交織,以致作品並未真正往悖論的本質走去,減弱了進行更深層辯證的可能,亦無促成更進一步的發現。到頭來,時間成了假議題。

    文字|吳政翰、李欣哲
    第334期 / 2020年10月號
  • 一行人下樓走進巨大的污水處理設備間。
    ARTalks

    污水在紅色的燈光下露出詭異的表情 《日月潭是一個水泥盒》

    本場演出中的日月潭,作為一個同名同姓的水泥盒,已有自外於亂世的指涉;又由於作品的發想與今年武漢肺炎的全球性感染有關,主場上放映的影片,又含有離開原有據點去找特定植物/耕種收割並挖掘出玫瑰色水的視覺意象,觀眾可以想像出一種水泥盒的水泥阻隔下,內(個人世界或物質文明)與外(自然、他者)的調和過程。

    文字|黃大旺、李欣哲
    第334期 / 2020年10月號
  • 李貞葳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無遮蔽的身體 創作的誠實與真實

    舞者、編舞家李貞葳 我們必須回到最原本的樣子

    表演者的身體,是舞台上最重要的元素,裸身演出,卸下的不只是衣服,更是種種社會的、外在的遮蔽物,誠實面對當下的自己。 四位劇場/舞蹈工作者劉守曜、法蘭克.迪馬可、李貞葳、蘇文琪,當他/她們在作品中呈現裸體時,思考的是什麼?想說的是什麼?

    文字|張慧慧、李欣哲
    第292期 / 2017年04月號
  • 《代戰》重現的不僅是角色的扮飾,更是生命的自我和解。
    戲曲

    場無大小,惟夢是依

    三齣戲很巧合地都安排了戲中戲的段落,《代戰》三段不相關涉的演出最是代表,《夜奔》硬是安排不擅曲唱的演員秀了幾句林沖奔行的經典唱段,《幻戲》更有完全擺落偶身的武戲《三打白骨精》。運用現成段落的確能方便迅捷代入戲曲元素,但若僅為套用而設,不免僵滯且有自廢武功之嫌。

    文字|劉美芳、李欣哲
    第274期 / 2015年10月號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