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amily Triangle:二生三,三生萬物》
    新銳藝評 Review

    赤裸的愛:反思《FAMILY TRIANGLE:二生三,三生萬物》中的倫理和親情

    評《FAMILY TRIANGLE:二生三,三生萬物》
  • 宇航的戲曲手記

    戲曲口傳心授的意義

  • 《塑膠城市》10周年演出破天荒加設後台觀眾席,讓有興趣的觀眾坐在後台觀看劇組如何操作投影。
    檳城

    環保劇團Plasticity Theatre Troupe創立10周年 再製創團影戲《塑膠城市》

  • 朱利安.佛格爾《陶瓷馬戲》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物質的多重宇宙

    關於2025阿勞馬戲藝術節
數位資料庫-開學季優惠廣告圖片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站導覽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雜誌
  • Subscriptions數位全閱覽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表演藝術年鑑
      2.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3.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4. 表藝文摘
      5. 達人系列
      6. NSO發現系列
      7. NSO歌劇系列
      8. 特刊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 訂閱電子報
:::

木易

發表文章 1 篇
  • 特別企畫 Feature 本地外埠爭天下 明星、標題吸票房

    上海戲劇舞台的市場取向與觀眾口味

    上海之所以能形成如今包容兼併的城市特質,和上海人愛趕時髦、好新鮮、不拘舊俗、敢捧新人不無關係,而這樣一個不安現狀、求新求變的繁華地,自然也是等著出頭的新人才、新文化、新劇種的最佳棲息所。作為中國話劇(舞台劇)的發源地,上海不但鑄就了舞台劇早期的輝煌,更在其經歷十年的低迷期後,成為舞台劇「鹹魚翻身」的福地。 上海話劇藝術中心藝術研究室主任喻榮軍在形容起上世紀九○年代中區的戲劇狀態,以「台上沒幾齣好戲,台下沒人要看戲」一言以蔽之。而經過十多年對舞台題材的開掘、對市場的培育培養,如今滬上戲劇演出市場年均演出過千場,大小劇碼總數不下百出。除了本地話劇航母、大小民營劇團貢獻的白領劇、愛情劇、懸疑劇、搞笑劇、職場劇、賀歲劇等等外,還有來自北京、香港、台灣的各色戲劇逐鹿滬上。

    文字|木易
    第209期 / 2010年05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 網站導覽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統一編號 Tax Id number 00973926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通過A無障礙網頁檢測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