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大文
-
跨界對談 黃雯X劉奕伶
重演舞蹈,該如何跨時代、進而超越時代?
當「重演」涉及到身體,一個會感受、會老、會生病、會受傷、會消失,也就是一個會時時變化的不穩定媒材,這樣的重演便不可能是複製貼上般的全然復刻,而會是過去舊作裡的肉身與現在重演的肉身,正在穿越時空、進行一場近身肉搏,而舞蹈的重演,便常在上演這種肉搏戰。 這次對談邀請了兩位經驗豐富的舞蹈行內人,一位是長期與舞團與舞蹈創作者合作的獨立製作人黃雯,一位是美國比爾.提.瓊斯(Bill T. Jones)舞團前舞者、現為獨立創作與表演者的劉奕伶,從兩位各自對國內外舞蹈重演作品的觀察,以及重製和排練舊作的經驗開始,一路延伸至「經典」背後的舞作經濟與國際市場運作、舊作如何跟現在的表演體系和觀眾的美感經驗溝通,和疫情後出現的「量身定做」重演模式,與舞蹈作品如何被典藏等問題。兩人的經驗揭示了「重演」是個鮮活且複雜的動態過程,那並非僅是舊作的修正或補遺,而更是一場新的對話與創造。
-
焦點人物
詹傑:寫喜歡的故事,找到與觀眾的連結
近年,劇場編劇嘗試跨到影視產業成為一種現象,試圖找到維持生計與尋求發展的可能;其中,詹傑可以說是這批青年編劇中較早進行嘗試,也摸索出一條路者。近期除在「茁劇場」系列推出改編自陳玉峯文學創作的《綠島金魂》,挑戰自己與台灣產業都不熟悉的靈異喜劇;明年初,經多次讀劇、並獲廣大回響的音樂劇《勸世三姊妹》也將首演。詹傑是如何在個人選擇與時代環境裡找到編劇的自我定位?
-
焦點人物
楊偉新:紀錄觀點,嘗試拼湊世界的平行與複雜
第11屆美國紀錄片與動畫影展(AmDocs)於今年暮春舉行,《舞徑》從200多部影片脫穎而出,摘下國際紀錄片長片評審團獎,上月亦入選韓國EBS國際紀錄片影展,本月將上台灣院線。這是導演楊偉新的首部紀錄長片,回溯、探問古典芭蕾在台灣的發展歷程。這位新銳導演想說的,是舞蹈,也不只是舞蹈的故事。
-
焦點人物
黃宇琳:用跨越劇種的生命力重塑表演
黃宇琳以高超蹺功,配合優美唱腔與精緻身段,被譽為「京劇小天后」;近年在因緣際會下與歌仔戲接觸,不僅替其注入活水,也重塑自己的表演。即將於7月以〈癡夢〉與〈活捉〉組成「黃宇琳專場」,除展現自己整理跨界經驗後的「回到京劇」,同時是對京劇演員擁有代表作的肯定,替40歲出頭的她立下演藝生命的座標。
-
焦點人物
三個人:以當代思維,重塑傳統音樂感官體驗
既能合體演出,團員也可各自發揮個人特質,為國內多數音樂團體的發展模式。若說能持續保持創新、翻轉傳統思維及挑戰現代音樂,則非當代音樂團體「三個人」莫屬。6月,他們即將推出的《催化效應融.共感》以音樂與影像、舞蹈共感對話,將長期發展的3條軸線創作理念匯聚呈現,跨域激盪出精采火花。
-
焦點人物
王榆鈞:在無數次的搖晃中,雕塑想成為的自己
繼《青春不朽》(2020)記錄了「不朽的青春臺灣美術再發現」中雕塑家黃土水《少女》胸像修復過程之後,這個創作團隊在2021年因「光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再度聚首,這回則以《甘露水》記錄了消失63年後重見天日的黃土水同名作品的曲折身世。片中,以一首〈暝尾的祈禱〉輕巧卻令人驚豔地,悠悠唱過台灣史中那段「搖搖、幌幌」的時光的溫暖女聲是王榆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