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上嘉和
-
東京
在Park與藝術相遇 東京日比谷營造新的公園型態
由東京都主辦的「Hibiya Art Park 2025」,自2025年4月25日至5月25日於日比谷公園舉行。在幕末時期,日比谷公園原作為松平肥前守等大名的宅邸,直至明治時期改為陸軍的練兵場,其後配合都市計畫由本多靜六博士設計並建造而成,是日本第一座「西洋風」公園,大膽地融入了西洋文化與日本傳統元素。本次活動希望可以在綠意、防災、環保、美觀等機能面向之外,強調公園作為人們的交流空間,並與城市共同成長的文化價值。 2025年度的活動分為兩期,第一期「Transformed Composition以組合與觀點來玩」以公共藝術作品為重點,第二期則以表演藝術為主,透過「Playing Catch聚集方式的練習」為主題,藉由花與昆蟲互相影響並演化的「共進化」關係為核心,在日比谷公園的開放空間中,探索如何建立人與人、人與自然共處的關係。
-
特別企畫 Feature Digital Strategy
在跨國交流中,日本發展出不同樣貌的數位專案
與藝術團隊具有密切往來的國際交流基金在疫情中發展出不同樣貌的數位文化專案。
-
焦點專題(二) Focus
最後的「維新派」
黃昏時分,在衛武營的草原上, 一艘結構外露的巨大船體, 將帶著人們航行未知: 塗白面孔的演員、到訪的觀眾; 日本人、台灣人、在場的與不在場的。 這是最後一次出航了。 他們曾經行過世界, 遙遠的巴西、歐洲、美國、新加坡到紐西蘭, 一切的起點,永遠是大阪。 創立長達四十年的日本維新派劇團, 隨著主要創作者松本雄吉逝世,亦將解散。 劇本的最末頁、故事的最終句, 抵達了當初遙想的劇名所在:台灣, 那將是最後的維新派演出
-
焦點專題(二) Focus
藝術的法外之徒 建構劇場「異世界」
成立迄今四十七年的日本劇團「維新派」,是等同於創辦人松本雄吉的存在。出身美術背景,早年受前衛藝術與超現實主義滋養的松本,以獨特的世界觀與美學發展劇場創作:用他理解世界的眼光,細探生活在城市裡的個體,獨特的各種面向;更以全身心投入的精神,創作超大規模的戶外劇場。
-
焦點專題(二) Focus
沿海上之路前進 駛往未知南國
向來關注移民及漂流主題的松本雄吉,曾用「多島海」描繪東南亞地理環境,並將日本與這許多島嶼間的連結,稱作「海之道」。源自松本雄吉二○一○年創作的《當臺灣灰牛拉背時》,將來台演出的《AMAHARA 當臺灣灰牛拉背時》可說是全新的製作,失去松本雄吉的維新派成員,沿著那條已然成形的海上道路、將過去的演出概念作為出發點,試圖解讀「松本筆記」的隻字片語,創作了屬於他們的最後作品。
-
特別企畫 Feature
實境舞台.環境劇場
過去,打破制式的舞台空間,被視為是藝術在社會之中的政治行動,象徵著對主流價值與體系的反動。 如今,走出鏡框劇場的演出,成為創作者探索美學形式的判斷選擇,連帶牽動藝術與生活的緊密結合。 國際上,許多重要藝術節,例如法國亞維儂藝術節、巴黎夏日藝術節、德國魯爾藝術節等,紛紛邀請觀眾走出劇院,體驗戶外舞台的自然感動。 在台灣,現代劇場一路發展,「環境劇場」亦是不可或缺的風景,限定場域製作、重新定義觀演關係,見證國內表演藝術生態的多元面貌。 今年,兩廳院的國際劇場藝術節,首度走出劇院舞台,讓表演遍地開花希臘導演狄奧多羅斯.特爾左布勒斯在戶外廣場重現希臘經典悲劇《酒神的女信徒》;莫比斯圓環創作公社運用板橋435藝文特區打造《夢外之境》;繼《祭特洛伊》之後,金枝演社將在戶外停車場,搬演《伊底帕斯王》。 秋高氣爽,戶外看戲,四處皆舞台,無處不表演,一起感受實境舞台的真實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