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當期雜誌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

Katariina Salmi

發表文章 1 篇
  • 歌劇《秋天奏鳴曲》
    焦點專題 Focus 音樂篇

    樂音自北而來 翻新耳際體驗

    山川壯麗、環境艱苦的北歐,所催生出的音樂也別具特色,除了大家熟悉的芬蘭作曲家西貝流士,今年香港的世界文化藝術節,將呈現震撼人心的北歐音樂風景,除了擔綱開幕演出的歌劇《秋天奏鳴曲》,還有示範人們如何活用創意建立橋梁、衝破內心幽暗的《音樂再造人》與展現芬蘭傳統音樂的《古樂新芬》等等,將讓觀眾一窺北歐音樂演出的多元面貌。

    文字|賴家鑫
    第322期 / 2019年10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 網站地圖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祖父陳慶松(前)展演同時吹奏4把嗩吶的絕技,鄭榮興(後)替祖父扶著其中2把。
    少年往事

    客家八音界的「音樂神童」

    戲曲樂師鄭榮興的年少回憶
  • 第22屆「花樣」獲全國第一名的衛理女中同學。
    特別企畫 Feature

    困惑與懷疑,不該是青春期的主旋律

    花樣、青藝盟與台灣青少年的戲劇教育
  • 板塊碰撞而生的鯨魚(鯤與鯢)。
    新銳藝評 Review

    從《籠—生存遊戲》看《鯨之嶋》

  • 明華園總團《青蟬》
    戲劇(曲)

    明華園總團《青蟬》 重塑40年代胡撇仔戲

紀念大師劉鳳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