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瑞鴻在東尼獎頒獎典禮後留影。
    話題追蹤 Follow-ups

    東尼獎、戲劇桌獎雙入圍 孫瑞鴻的百老匯驚奇之旅

  • 《卡門遇見愛情.我遇見卡門》將山林間孕育的實驗精神帶入繁華都會,以沉浸式舞蹈劇場突破觀演既定模式。
    戲劇(曲)

    穿越世紀迷霧的自由靈魂 《卡門遇見愛情.我遇見卡門》致敬經典150周年

  • 透過吳念真對於台灣家庭的理解,加上其擅寫家庭糾葛的觀察,讓《八月,在我家》此次的翻譯劇本幾乎是「無痕」的轉譯。
    戲劇(曲)

    綠光劇場《八月,在我家》 揭露家庭極限拉鋸真相

  • 《崩世光景》
    其他

    2025 Camping Asia於11月啟動 跨國藝術教育計畫帶來5檔精采演出

敬畏經驗與生命的奇妙恩典廣告圖片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站導覽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雜誌
  • Subscriptions數位全閱覽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表演藝術年鑑
      2.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3.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4. 表藝文摘
      5. 達人系列
      6. NSO發現系列
      7. NSO歌劇系列
      8. 特刊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 訂閱電子報
:::

李文吉

發表文章 2 篇
  • 戲劇

    叫「政治劇場」太沉重!

    小劇場的演出常令人感到「有身無聲」,無法妥善處理台詞,影響了角色的塑造。如何將意念、口號與理想實際化成劇場語言,是觀衆對劇場工作者「挑剔」但「迫切」的要求!

    文字|于善祿
    第61期 / 1998年01月號
  • 特別企畫 Feature

    讓台北閒置空間「甦活」起來!

    最近,由於台北市舊市府大樓的再使用問題,引發了大家對台北市「閒置空間」如何利用感到關切。拿舊市府來說,有人建議改爲「台灣文化館」;有人建議闢爲畫家的藝術村;有人認爲應該提供給場地不足的表演團體;有人呼籲應該讓「建成國中」原地復校。不管衆說如何紛紜,「市民空間」意識抬頭是不爭的眞實。究竟台北市的「閒置空間」該如何運用?表演藝術團體對「閒置空間」又是如何思考呢?

    文字|江世芳
    第32期 / 1995年06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 網站導覽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統一編號 Tax Id number 00973926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通過A無障礙網頁檢測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