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廳院建築之美(中文版)
《Rhythm of Classical Forms》邀請銘傳大學建築系徐明松教授撰寫序文,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記述國家戲劇院與國家音樂廳,如何成為國內首屈一指的表演藝術中心,開啟台灣表演藝術邁入國際化的先聲。《Rhythm of Classical Forms》書中以近300張大量的實景圖解教讀者如何從建築視角觀賞兩廳院,可以從書中發現許多學問及有趣的細節。例如從建築外觀看兩廳院,兩棟建築看似相像,都有亮麗鮮豔的金黃琉璃瓦、顏色斑爛的七層斗拱,造形繁複豔麗,還有仙人走獸在高高的屋頂上排排站;細看之下,會發現戲劇院的屋頂為莊重大方的廡殿形式,音樂廳則是活潑高尚的歇山頂形式。這種在古代王公貴族才能使用的建築形制,如今人人可以親炙。
從建築內部看兩廳院,也有令人驚豔之處。在裝潢細節方面,宮燈式的精緻水晶吊燈,反射出鑽石般的光芒;義大利進口的大理石地板與廳柱,經過精密安裝,每道紋路都是連接一致,氣派非凡。音樂廳有全台灣最大的管風琴,全部由荷蘭著名的管風琴公司Flentrop手工打造,採用4172根金屬及木管組合。
在公共藝術方面,更是參觀兩廳院建築不可錯過的景點。除了外部的木造結構「三重奏」、「彩虹迷宮」,還有內部的「綠色交響詩」與「蘭花圓舞曲」垂直花園、壓克力鑲嵌的「使者」壁畫、文化藝廊的藝術家簽名陶盤,以及書法家董陽孜、資深畫家陳景容、已故雕塑家楊英風等人的大師作品,為兩廳院增添豐富、多元的人文風貌。
《Rhythm of Classical Forms》除了目前發行的英文版,未來也將盡速推出中文版,讓國人更能體會台灣表演藝術門戶建築的深度之美。
《PAR表演藝術》雜誌編輯部
【董事長的話】從古典中 想像未來
【藝術總監的話】依舊是華人的驕傲
【序】兩廳院周邊建築興建史
歷史照片
兩廳院建築
兩廳院外部裝潢
兩廳院內部設施與裝潢
國家音樂廳
國家戲劇院
演奏廳與實驗劇場
藝文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