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藝視窗 News 瞄準俄羅斯與數位閱讀
台北國際書展一月三十日登場
瞄準俄羅斯與數位閱讀 台北國際書展一月三十日登場 第十五屆台北國際書展將於一月三十日至二月四日假台北世界貿易中心展覽館展出。這次共規劃三個展覽館。本屆書展的主題國為俄羅斯,展覽一館內有「俄 羅斯文化館」,將介紹俄羅斯古典文學、現代文學及作家、中俄歷史對照,並展出俄羅斯微縮版迷你書及現代藝術作品。活動則包括俄羅斯作家演講,舉辦「駐展作 家談俄羅斯印象」、「俄羅斯影展」、音樂、戲劇等多元面向,讓大家認識俄羅斯的最新風貌。一館的另一主題為「數位閱讀」,將透過數位內容整合、讀者動手體 驗等方式,勾勒數位閱讀的未來樣貌。 展覽二館為動漫館,主題展示區,將打破歷年的靜態展出形式,改以活潑生動的模式為主軸。展覽三 館為童書區,將以「奇幻」為主題,結合3D投影、兒童戲劇表演、互動遊戲、插畫工作坊等各種活動,展現幻想世界的神奇奧妙。展場並規畫「動腦動手Show 創意─手工書和玩具書展」,邀請國內手工書名家方素珍、王淑芬、洪新富、鄧美雲等人提供自製和珍藏的手工書及玩具書一起展出。(周倩漪) 打造台灣東尼獎 第一屆「金星獎」起跑 美國紐約百老匯有「東尼獎」,英國倫敦舞台劇界有「勞倫斯.奧利佛獎」,台灣影視圈有金馬獎、金鐘獎,卻唯獨沒有一個屬於表演藝術界的獎。如果兒童劇團與 北部表演藝術行銷平台決定催生一個屬於台灣劇場界的獎項,抱著「就算萬事起頭難,自己也要獎給自己聽」的心情,舉辦第一屆表演藝術「金星獎」,肯定台前幕 後優秀的舞台藝術家。「金星獎」的獎項充滿年輕人的無厘頭趣味,有「最受歡迎劇情獎」、「變臉獎」、「鋪天蓋地獎」、「下次再跟你獎」、「人來瘋獎」、 「最被忽視獎」、「不可能任務獎」、「安可最多次獎」、「最炫舞台獎」及「光彩奪目獎」。即日起至一月底收件,報名詳情請洽02-33433622。(廖俊逞) 閒置空間成藝文新部落 台北「藝響空間網」 創作社等六團隊進駐 <
-
藝術家的OFF學
羅布水上霞光(上)
車隊在巨大沙山溝壑間危顫緩慢上下爬行,嚮導透過無線電提醒車間的距離和前方路況。車子輪番陷入流沙,下車推車上車下車反覆上演,停停走走疲憊難安。漫天沙塵吹得人臉頰疼痛氣悶眩暈,鼻口裡的沙總無法掏拭或吞嚥乾淨知覺感官似要崩解,皮膚上的毛細孔哀弱吐息,彷彿將瀕死於乾渴與高熱。
-
一本藝術經
柯錫杰的快門暢活
「比起攝影,如果早一步接觸舞蹈,我定是個舞者。」柯錫杰笑說自己有舞者的細胞,聽到佛朗明哥音樂,他會自編自跳。一旁的舞蹈家妻子樊潔兮生動描述:「有次我們在紐約看西班牙舞表演,看完後,他一邊下地鐵樓梯,一邊雙手平舉,比出佛朗明哥手勢,車站裡的黑人還跟他對跳呢!」
-
專題
劉鳳學 探索宇宙詠詩入舞
在英國唸書時,劉鳳學迷上史蒂芬.霍金的《時間簡史》。怎會喜歡上科學史呢?她笑道:「因為舞蹈工作啦。科學史中的時間、空間、重力、人體、甚至光,它們與動作的掌握、力量的移動、舞台上的光,都有關連。科學史和詩詞,都是我常用的編舞取材。」
-
專題
紀蔚然 文本全面入侵
無論是紅遍大街小巷的人間副刊「三少四壯」,或是印刻文學誌上犀利又自嘲的 「嬉戲」專欄,劇作家紀蔚然總以幽默精鍊的文字書寫風格,通過獨創的「紀式黑色幽默文體」,讓讀者讀來痛快暢然。這些擲地有聲的字句,正是來自於巨量的閱讀累積,也使得他的作品──以《黑夜白賊》為首構成的「家庭三部曲」與批判世代問題的《夜夜夜麻》系列,持續引發廣大回響。
-
專題
嚴俊傑 黑白鍵上的文字河
鋼琴才俊嚴俊傑,曾以十三歲稚齡拿下柴可夫斯基青少年國際鋼琴大賽第三名,赴德深造後,他成長於台灣的東方背景,加上西洋文化的薰融陶冶,讓嚴俊傑的樂音更顯動人,而廣泛多元的閱讀累積,更是他音樂底子裡深刻人性之靈魂所在。
-
藝@書
「漫」話爵士樂手巴尼.威倫的放浪人生
酒吧中的即興演奏、樂師交手、台下的露水性愛、毒癮、酒精這不僅是巴尼.威倫(Barney Wilen,1937-1996)的傳奇人生,也是爵士樂黃金時期(1955-1965)的時代縮影。這位爵士樂手一生放浪不羈,如同一場場精采的即興演奏,在即興與失衡、狂飆與消沉間,可以看到樂手如跳舞於鋼索間的撼人起落。《巴尼藍調》(大辣出版)是一本漫畫書,編劇巴希果以巴尼‧威倫的生平為本,加入自己虛構的情節;而漫畫家路斯塔用濃烈沉鬱的水彩筆觸,將巴尼精采而哀傷的故事,暈染得入味低迴。(周倩漪) 從理論到實務 透視戲劇治療的威力 蕾妮.伊姆娜《從換幕到真實:戲劇治療的歷程、技巧與演出》 戲劇治療相信人類有能力影響自己的行為,舞台與生命彼此之間,有著相互滋養、穿流活力的驚人能量,因而戲劇性時刻,往往釋放出跨越限制的解脫光芒。《從換幕到真實:戲劇治療的歷程、技巧與演出》(張老師文化出版)完整而有技巧地規劃戲劇治療,細述作者蕾妮.伊姆娜獨有的戲劇理論框架「五階段療法」,從過程、技巧到團體演出,完整呈現。書中所述案主皆為完整的案例,從案主初始的情況、如何發現問題,到實際的療程與其間變化,以至癒後情形,都有平實的敘述。(周倩漪) 教你重新認識世界的顏色 貝蒂.愛德華《像藝術家一樣彩色思考》 梵谷、畢卡索、高更這些知名的畫家是怎麼思考色彩的?以《像藝術家一樣思考》一書獲得媒體讚譽的貝蒂.愛德華,再度以《像藝術家一樣彩色思考》(時報出版)教讀者認識畫家的彩色之眼,展現獨特的美學思考:新作以油畫開啟讀者的感官世界。此書同時呈現藝術的科學與美學面向,不只教導讀者調配顏色等實用性的色彩技巧,更呈現色彩的美學觀念,讀者可深刻地了解顏色的基本「構造」,知道如何去看真正呈現出來的顏色。(廖俊逞)
-
藝@電影
美麗的旅途,多變的人生
一年之初,人人對未來充滿期待,對即將踏上的路途揣揣不安,就讓我們看看電影中人,如何面他們的人生路途吧!各式各樣的追尋,各式各樣的人生,當然,更要向曾經用電影為我們精采剖析各式各樣人生面相、剛剛走下人生舞台的大導演勞勃.阿特曼致上最後的敬意。
-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太平洋瘋人院》
不管是沙特、品特、貝克特,都寫過這樣類似的處境──三兩個無路可出的人的困局。但傅凱羚的得獎劇本《太平洋瘋人院》的佈局、語言、暴力與抒情,仍然深富意外與趣味。一輛撞毀的車,兩個被往事所困的男人,一個不說話的女人,一個充滿喜感的感人情境。 參與者雖年輕,但都已有充分實力,值得期待。導演楊景翔,不久前以《囚》證明他細膩精準的手法;演員來自小劇場的不同角落,卻都已饒有經驗;音樂王榆鈞,則剛獲得臺北詩歌節的大賽首獎。而負責製作的「前進下一波表演劇團」,近兩年儼然成了不按牌理出牌的實驗溫床。 常常最美妙的體驗,就在最簡單的情況下發生。《太平洋瘋人院》彷彿離這種感覺近在咫尺。 文字|鴻鴻 詩人、劇場與電影導演
-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消逝中的藝術
真的是依依不捨地送了十一月,真的。 因為在上個月,各式演出的節目之精采,實在不是短短地幾百字能夠形容。從兩廳院主辦的 「德國狂潮」到廣場藝術節、與明華園合辦的歌仔戲《何仙姑》、北藝大的莎劇《威尼斯商人》、創作社的《不三不四到台灣》、還有新象文教基金會遠從天際邀約 而來的高亢雄音《蒙古草原傳奇》不勝枚舉,令人目不暇給。 雖然本刊之前已經做過不少介紹,但對於親臨現場欣賞演出的讀者來 說,都還是 會與我們有著相同的感覺:那種震撼與體會,仍是無法用文字或照片全然表達清楚。因為這就是「表演藝術」的迷人之處,你必須成為觀眾、必須成為演出的一部 分、必須與表演者一起完成表演藝術創作的最後一步謝幕!表演藝術和其他藝術創作之不同,也在於此,觀眾是完整藝術創作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元素。因為,它 是「消逝中的藝術」。 其實,由身為劇場人到出版人再轉為媒體人,我發現新聞工作也一樣,也是帶著某種「消逝中」的悲劇性格,雖然我們的某 部 分工作是在發掘、在記錄。記得一位老記者曾笑著跟我說:「今天早上再了不起的頭版新聞,到了明天,還是逃不掉被人拿去包便當的命運」但同樣地,這也是新聞 工作的迷人之處。它與其他文字工作的差異、與表演藝術相同的也是:讀者/觀眾的參與程度。編輯部最小的心願就是:您看完我們的介紹,買了票、走進劇院、被 一場演出所感動,或甚至決定日後參與演出創作。香港導演林奕華說:在劇場裡、在兩個小時黑暗不說話的時空中,他希望幫觀眾設計跟建構一個自我對話的過程。 而我想我們的工作就是:成為你與自我對話過程開始的那個推手,當然,也可能還涵蓋著之後的「心理分析的輔助」角色吧! 既然要做到稱職的 「心 理分析輔助」,就是要協助您能更了解你所看的表演。本期編輯部就特別針對了剛閉幕也是最熱門的獨角、獨幕、無對白的劇作《點歌時間》,做了演出中收音機音 樂的解碼分析。而針對在欣賞之餘、還想更進一步創作的讀者,我們也趁著導演歐斯特麥耶來台的機會,請他為台灣的戲劇工作者推薦十部當代劇作家的優秀劇作 (如右列),希望能藉由本期的披露,能為台灣的戲劇界發掘更多好的文本,創造更多可能。 可是,表演工作者的創意只限在劇場內嗎?當然不是!本期「藝活誌」也乘著耶誕氣息,帶您走進藝
-
特別企畫 Feature
WHAT is MAN?
大碗酒,大塊肉,三碗下肚醉英雄! 男兒可有淚?好漢難有情? 澎澎湃湃,絲絲縷縷, 男人與女人的愛恨情仇, 化為氣概,變成刀劍, 在梁山泊上演一場不知是義是仇是笑是痛的 水滸真情鬥。 看那漢子虎虎生風, 瞧那淫婦煙視媚行, 沒能吞下擋下的苦, 只有逃,只有奔,齊上梁山。 兄弟的身外義氣與心內矛盾啊! 若非男幫,哪能容納千湖萬川的歃血性情? 哪能招來日昇月落的愛慾奔騰? 從香港黑幫大哥到台灣霹靂火, 自好萊塢苦命英雄到金庸大俠, 時勢造化英雄,時尚慾望男體, 剛健男兒衣襟半露間, 赫然瞥見滿山的春光乍洩。 女人的骨子裡是水, 男人的血肉中, 是酩酊是癲狂是反骨是脆弱 水.滸.傳。 林奕華的當下革命, 男男女女在此,激愛縱橫。
-
舞蹈新訊
舞出心靈的私密慾望和騷動
作品充滿女性纖細特質,擅於營造妖嬈詭譎劇場氛圍的編舞家卓庭竹,今年邀請劇場編導杜思慧與旅德舞蹈家賴翠霜共同創作,以「成妖扮孽」為題,赤裸展陳每個人內心的私密慾望和現實生活的角力。卓庭竹說:「似乎在這規律的社會中,有特殊主張的人就代表著不好,非妖即孽,不被大眾所接受,在改變自己去符合規則的同時,卻同時喪失了自我的靈魂。」 三段舞作中,賴翠霜的《變形蟲》利用生活場景帶出心靈的無力及空虛感,穿著寬大西裝外套的上班族瑟縮在西裝的殼中,外表和內在看似兩人一體的連體嬰,卻時而融洽,時而對立,如人們在生活中找不到自我意識般的迷失般,顯露對表象、命相及宿命的盲從。卓庭竹《出竅》以台上一群同樣造型的藏鏡人,在巨大斗篷下,呈現靈魂在身體軀殼中的慾望與騷動,彼此激烈的牽制隱喻內心慾望與現實環境的抗爭,一探他人無法窺視的真實。杜思慧《HOP-HOP》則讓夢與現實共存,一場現實發生的車禍與夢裡的動物世界看似兩條不相交的平行線,但卻有共同的情感糾葛,外遇、爭吵、孤獨等情節,將虛擬舞台和現實人生巧妙連結。(廖俊逞)
-
舞蹈新訊
吳俊憲《上天堂》 一條繩子舞出和平企望
一根繩子,如何勾動人與人間的牽引、綁縛、追逐、碰撞、糾纏、與相依共存?二十一世紀的世局,戰事陰影籠罩,國家之內與國族之間衝突不斷。旅德的前雲門資深舞者吳俊憲從現狀出發,編創充滿結構張力及動作原創性的作品《上天堂》,二○○五年於德國首演時,獲得熱烈回響。這次他帶來此齣企盼和平的舞作,法國籍妻子、前碧娜.鮑許烏帕塔舞蹈劇場團員Chrystel Guillebeaud並將發表個人獨舞作品《反射》Reflection。 在《上天堂》中,兩人創立的Double C舞團透過四個舞者的肢體衝激撞擊,配上強烈的節奏,間或穿插憂傷的鋼琴和薩克斯風合奏,揮演出一幕幕時而緊密、時而疏離的動作空間。舞者展現如鬥牛場的攻擊性,駝鳥勾脖子轉圓圈的競爭動作,繩子鞭打地板而於地面翻滾、露出彩色內褲的滑稽與挑釁,及至擁抱彼此,舞者牽著同一根繩索那是同一艘船的命運,亦是同一條臍帶的思憶。美好生活的想望,就在如心跳的鼓聲中,泛光前瞻。(周倩漪)
-
舞蹈新訊
李名正狂想曲,電音版《牡丹亭》
繼二○○四年《城市.數據》讓歌仔戲、現代舞、詩歌同台後,睽違兩年,年輕編舞家李名正再出奇招,新作《驚蟄》靈感雖擷自湯顯祖劇作《牡丹亭》,卻以大陸中生代作家余華《古典愛情》,極盡殘酷的手法示人愛情的另一面,口白、戲劇情節、多元意象拼貼、混血的舞蹈語彙,配上年輕世代的電音,全然顛覆了古典文學的動人淒美。 李名正震懾於兩文本之間的衝突與差異,引發對愛情的一種情殤,他強調,此作無意詮釋《牡丹亭》或《古典愛情》之橋段,但就個人觀感,提出「愛情看似有情卻是無情,以抒情手法橫越古典與現代之間,表現悵然若失的創痛,及難以為繼的恐懼,並流露一種情殤症狀。」《驚蟄》既有東方想像,也揉合西方思維,「這般花花草草由人戀、生生死死隨人願、便酸酸楚楚無人怨」,無奈春情似蟲兒般蠢動,現實中被壓抑的情感緊緊纏束,不論時空,沉睡千年,只為一夢,竟惹得終生尋覓。(廖俊逞)
-
舞蹈新訊 林隆璇、張中立跨界發聲
《雲.想依 花.想容》 品茗聞香觀花舞
天地有繁簡大美。雲的輕盈純淨與花的丰饒華美,透過古典身段,將展現何種舞韻丰采?肢體音符舞團舊作新演《雲.想依 花.想容》,以雲揮灑變化無形之境,以花綻放雅緻有形的女性柔美,從〈行雲〉、〈雲囀〉、〈轉花〉、〈花容〉四段主題,微妙點出簡約與繁華、平靜與燦爛間的多層次感受。 舞作這次請來流行樂界的林隆璇、排笛演奏家張中立跨界製作,以國樂樂器編奏出底色中國韻味、充滿空靈感、New age曲風的音樂配樂。將吟唱現代詩詞的林隆璇說:「雲的變化多端與花的明顯和色澤感,在樂器配置上將呈現對比性。」張中立描繪:「排笛的高音有如飄過天空的雲,每秒鐘都在變動;琵琶的清亮音色,正可表現花朵盛綻。」 編舞家華碧玉用大圓裙與紗靈活舞擺雲之厚薄、大小型態,舞者身著白衣長裙,足蹬三寸金蓮,或緩走或快步,繽紛燈光映照如同晨昏的多彩花顏。現場將飄逸著花香,紅樓的桌椅不撤,供客人邊品茗邊看舞,這場視聽嗅味覺的五感饗宴,將讓人體驗愉悅而美麗的花芬雲影。(周倩漪)
-
音樂新訊
五位靚女郎 詮釋揮灑獨特吉他魅力
來自維也納的「靚女郎吉他五重奏」(Gitarrissima),是由五位美麗的演奏家組成的吉他五重奏樂團。這五位畢業自維也納市立音樂院與維也納國立音樂暨表演藝術大學的高材生,二○○二年以罕見的吉他五重奏編制與燦爛的音樂呈現,贏得在德國歐斯納布呂克舉行的Open Strings大賽後,隨即在歐洲展開職業巡演,足跡遍及德國、奧地利、匈牙利、克羅埃西亞、英國、盧森堡、土耳其等等。 「靚女郎吉他五重奏」的曲目除了經典古典音樂外,也收錄了不少稀有曲目,這些平時鮮少被演奏的作品,經由靚女郎的改編與詮釋,呈現出人意表的新面貌。再者,雖然成團於維也納,團員卻來自德國、奧地利、匈牙利等不同的國家,國際性的組合為五重奏帶來更多的活力。短短四年中,靚女郎已經錄製了從巴赫、韋瓦第、舒伯特、羅西尼、布拉姆斯、蒙第、法雅等作曲家作品,甚至還包括了當代作曲家維勒(Lars Wller)與探戈名家皮亞佐拉的作品。這次來台,她們將帶來得到極高評價的舒伯特與韋瓦第之《四季》。(林芳宜)
-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金希文樂展—管絃樂之夜
若問台灣最厲害的管絃樂作曲家是誰?我不是指名氣很大,在課堂虎虎生威的大師。再扣除一些外地來的音樂家,金希文無疑是國內頂尖的管絃樂高手。不論是對大架構樂曲的結構掌握、成熟壯麗的配器法、雄厚多變的和聲依筆者之見,實力不在世界級作曲家之下。金希文的作品完成度都很高,經得起資深樂迷「高手過招」的聆聽,加上以我們切身相關的生活、環境、思想做題材,愛樂者可以聽到親切的素材,確實值得大大推廣。 為讓國人有機會好好欣賞金希文的作品,兩廳院極罕見排出個人作品專場。不管主導者是誰,我都覺得是件令人欣慰的事。音樂界總算能愈來愈正確的,給下苦功筆耕的創作者較公平的待遇。這次除交響詩《夸父追日》是舊作,溫哥華交響樂團委託創作的第三號交響曲、為大提琴家范雅志寫的大提琴協奏曲,都是國內首度發表,足見其創作能量。 這麼好的作曲家,為什麼好像亮度不夠呢?要說金希文有較「弱」的地方,就是他嚴肅的個性。身為虔誠的基督徒,他的作品少了一點「使壞」的魅力。我絕無冒犯之意,但如果金希文走華格納、浦契尼、譚盾或洛伊.韋伯的路,早就紅透半邊天了。無論如何,他的音樂有其純粹性,這也是他可貴的地方,適合有「心」的人去聆聽。 文字|楊忠衡 樂評人兼唱片、表演藝術製作人,音樂時代出版社總編輯
-
常客推薦 本月我要看
NSO「卓別林與雪人」與《風流寡婦》
又是一年之末了,翻閱粉紅的記事本,算一算今年又認識哪些藝文團體呢?對表演藝術的領域又增加多少的知識呢?但不可否認今年又是個豐收的一年。 在這充滿快樂耶誕的月份中,我想向大家推薦NSO的「卓別林與雪人」跟輕歌劇《風流寡婦》。雖然我接觸舞蹈表演有二十年的經歷,但對音樂欣賞的資歷還不是很久。今年陸續聽了NSO的「發現蕭斯塔可維奇」系列及前些時很熱門的「尼貝龍指環」,在這幾年中,我感覺到NSO在音樂總監簡文彬的帶領下,一直企圖與國外接軌,也讓我感覺到交響樂能以不同的風貌呈現。如這次「卓別林與雪人」的表演方式,想以一種輕鬆快樂的方式,讓交響樂可以很平民化且易懂,也想在每個大人小孩心裡種下更多音樂種子。告訴你們喔!雖然我未婚,但我不甘示弱找了五個朋友一起欣賞歡樂,你能想像跟一群大人小孩看卓別林而大聲發笑嗎?你多久沒如此呢? 至於《風流寡婦》,是我接觸歌劇的第一部戲碼,它讓我對歌劇不會一開始時就怯足不前,它是一部很輕鬆詼諧的喜歌劇。在這歲末最後幾天,不妨給我們來個快樂美好的音樂饗宴,當一年的結尾吧! 文字|王照如 目前於財訊文化事業任職,喜歡舞蹈、音樂、戲劇、畫等一切美好的事物。
-
音樂新訊
合唱不設限 聆聽台灣作曲家的詩意
甫獲得二○○六年匈牙利巴爾托克國際合唱大賽總冠軍的台北室內合唱團,首開國內合唱團先例,委託五位當代作曲家為其創作新曲。參與的作曲家有李子聲、陳玫君、陳瓊瑜、嚴福榮與鍾耀光,可謂作曲界之少壯派,從李子聲的《蝶戀花》、陳玫君的《我想寫的詩》到鍾耀光的《後現代的詩篇》,曲目詩意濃郁,未聞先醉。 此次音樂會將由作曲家們現身說法,解析各作品的創作理念與樂曲特色,這五位作曲家同時也都為國內知名的音樂科系教授,將在感性的合唱節目中,加入知性的探索旅程。(林芳宜)
-
音樂新訊
小提琴家蘇顯達 將演出金希文作品
教育無數英才的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系教授、知名小提琴家蘇顯達,即將於全台展開返國二十年紀念獨奏會。 蘇顯達曾拜在鄭昭明、李淑德、陳秋盛、謝霖(H. Szeryng)、普雷(G. Poulet)等教授門下,並以優異成績畢業於法國巴黎師範音樂學院,獲小提琴與室內樂雙文憑。這二十年間,蘇顯達投身於音樂教育之餘,並一直維持演奏活動,合作過的音樂家與樂團包括傅聰、林昭亮、紐約愛樂室內樂團、俄羅斯國家管絃樂團、國家交響樂團等。除此以外,他並擔任台北愛樂管絃樂團首席一職,更主持台北愛樂電台「迷人的小提琴世界」,可謂全方位的音樂家。 這次獨奏會,蘇顯達將偕同鋼琴家許耿綸,演出西貝流士、法雅、史特勞斯與台灣作曲家金希文等精采作品。(林芳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