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名字,只要是愛讀書的你,一定有聽過。他是大塊文化的董事長,目前最新力作是網路與書(Net and Books)出版事業,十數年前以《EQ》一書掀起國內上EQ狂潮,爾後支持圖文工作者幾米向世界以繪本發聲,郝明義就是這麼不斷地跨出永不重複的腳步,最新的著作《越讀者》更點出了閱讀的基本態度,究竟該選義務還是責任。
身為讀者,卻鮮少有人思考到閱讀的本義,多半做的都是隨著書店架上的新書更迭而跟著打開闔上每一個扉頁,關於這點,郝明義主張:「重新開始你的閱讀人生。」
行動不便的郝明義,透過承載自己的雙輪,來來去去了世界許多地方,那大大的雙輪雖然常常使他成為焦點,但是更令旁人注目的,是他爽朗的談吐與敏捷的思緒,往往才讓眾人拍案叫絕,而開始懷疑起他底下的寶座其實是他的加速器,讓郝明義可以站在巨人肩上,見高望遠行動力加倍,成就的比常人還多出超巨量的百分點。
首先與郝明義聊到看表演這件事,他立刻快人快語地談論起台灣表演場地,甚至是兩廳院的障礙性無障礙設施,郝明義幽默地說:「以洗手間來說,其實門上圖示應該標示拐杖,而不是輪椅」,他再加一句:「像我根本連門都進不去」,國內的機構普遍都有硬體匱乏的問題,這的確令人在台灣的開發程度上必須打個問號,因此,郝明義只能盡量利用出國的時機來觀賞表演,無論是鄰國日本或韓國,無障礙設施都做得比台灣好得太多,他表示:「坐輪椅的觀眾都能有極寬敞的空間來欣賞表演,位子也不會只能選擇在最後一排」,郝明義眨眨眼,補充道:「反觀台灣,只有某外商影城有保留部分的觀影區域給我們,這還已經是最好的情況了。」
閱讀如愛情,只要開始就有美好
所以撇除掉郝明義在台灣受挫的觀賞經驗,他最喜愛做的事當然是閱讀,郝明義以不朽的命題──愛情,來比擬閱讀。他說:「除了愛情,沒有任何事情像閱讀這樣讓我們覺得,遲來的開始也可以如此美好」。作為一個百分百的出版人,郝明義將畢生的熱愛都奉獻於此,即便再累再痛,也都甘之如飴,郝明義一直就愛書,在韓國的少年時期沒有機會讀太多中文書,來台灣進了台大之後,開始追逐起自己的閱讀夢,之後一路走進了出版業,不僅自己出書,也看了更多的書,但是某天的一個時刻,他突然頓悟了,郝明義感慨地說:「四十四歲那年,我突然想通了讀書的意義」,他表示,一直以來都對閱讀有些說不清的想法,而這個時間點,他感覺到自己終於可以說得清楚,因此花了七年時間寫成了《越讀者》這本書,主要想提醒讀者的,就是閱讀不能偏食。
好書,正是一盤盤的好菜
認為閱讀就像飲食的郝明義說,中學時期為了升學壓力,學子只吃課本主菜、興奮劑類固醇參考書等等,其他完全不碰,終於通過聯考之後,立刻想甩掉課本進入由你玩四年的大學裡惶惶度日,在沒有及早領會閱讀樂趣與意義的前提下,人只會離書本越來越遠,浪費了許多時間兜圈子,卻從來不得要領。在道德良心的促使下,郝明義認為他必須著書來說清楚閱讀的方式,他說:「如果我在青少年時期就能讀到艾德勒與查理.范多倫寫的《如何閱讀一本書》,可以節省多少冤枉路?」
閱讀是快速體會世界風貌的方式,不同的書可以讓讀者在相同的地方擁有不同的感受,相對的,最新科技網路也是如此,它擁有無遠弗屆的力量,縮短各地的距離,甚至進行閱讀,郝明義精確地表示:「我相信這就如同表演藝術之於虛擬網路一樣。」似乎網路正對所有事物都有取代性,但其實「表演一定要看現場,閱讀也必須透過書本。」郝明義說,選擇不同行為的路徑,都讓欣賞本身成為一種無可取代。
書法,讓他思慮清澄
為求閱讀飲食均衡,郝明義各類書都看,而閒暇時寫寫書法,也是他紓解壓力的方式之一。一回從朋友的碑石拓本集裡,突然見到兩字驚為天人,便將此二字放大掛在辦公室案前牆上,就是眼前這「般若」。郝明義表示,本來就是兩個小小的字在書中,但他卻見到了其中的包羅萬象,他說,這兩字裡既有萬千氣勢,又有質樸原味;寫來莊嚴,卻是格調輕鬆;下筆力道強勁,又含有鋒芒曖曖的內斂,賞此二形,總令郝明義每每在事務繁瑣之際,得以保有澄靜清明的思路,至於心血來潮時,寫幾張書法便條給同仁,就得以讓他心情騰架到九霄雲外之處,而這即是閱讀不同文本,所能得來的最簡單也最至大的幸福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