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
藝視窗 News
知名鋼琴教育家吳漪曼與世長辭
【台灣】 知名鋼琴教育家吳漪曼與世長辭 鋼琴家暨音樂教育家吳漪曼上月24日因病過世,享壽88歲。消息一出,令音樂界震驚與不捨。 吳漪曼出生於音樂世家,為指揮家、作曲家吳伯超之女。自小於父親耳濡目染下也朝音樂之路前進。在師範大學音樂系畢業後赴美深造,隨後又先後前往西班牙馬德里及比利時布魯塞爾就學。學成歸國後,她回母校任教,與奧地利籍夫婿蕭滋(Robert Scholz)兩人一起貢獻所長,為台灣早期音樂教育奠下深厚基礎。吳漪曼專注教育,培育出的知名音樂家如葉綠娜、陳秋盛、呂紹嘉等。她向來行事作風低調,身後更將積蓄捐給母校,一生典範為人景仰。(李秋玫) 文化部接受各界推薦「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第9屆董監事候選人」 文化部為辦理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第9屆董監事改選事宜,自即日起至11月15日止,接受學校、機關(構)、立案法人或團體推薦董監事候選人。國藝會第8屆董監事任期將於今年12月31日屆滿,文化部依國藝會董監事遴聘辦法成立第9屆董監事遴選小組,共計由17位藝文人士、專家學者及政府官員組成,並由文化部長鄭麗君擔任委員兼召集人。 國藝會董監事應具有下列資格之一,包含從事文化藝術工作,成就卓著者;曾任國內外公私立大學或獨立學院教授5年以上者;曾任國內外文化學術研究機構相當於教授職務5年以上者;熱心文化藝術之社會公正人士;執行律師或會計師業務5年以上者。 本屆遴選小組為廣納人才,歡迎各界針對具文學與出版、表演藝術、視覺藝術、傳統藝術、建築與文化資產、社區營造與博物館、數位科技與新媒體藝術、影視音、文化政策與文化研究、多元族群、財經、法律等專長領域者踴躍推薦。公開推薦表可參文化部官網(www.moc.gov.tw)。(莊珮瑤) 109年度
-
專題
打開音樂廳 聲學說給你聽
看不見的建築 音樂廳的必須 訪建築聲學大師徐亞英 能為音樂家說話的 就是「好琴」 兩廳院「音樂廳傳奇:名琴.選位.大解密」 「演」一場建築聲學 讓你聽見音樂廳 「建築聲學大師徐亞英與NSO,帶您聆賞衛武營」 每個人,都是浴室裡著名的歌手! 把嘩啦啦的流水當掌聲,升起的蒸汽當乾冰, 抓起蓮蓬頭當麥克風開唱, 不知為何就是這麼感人肺腑,忍不住聲嘶力竭、自動安可不斷。 事實上,不是丹田練得有力了, 而是浴室空間、反射、材質等將歌聲化妝修飾得完美無暇。 放大到音樂廳不也是一樣, 有了好琴、有了好設計,就能讓優美的樂聲在空間裡飛翔。 不了解? 那麼就趁北高兩場講座音樂會,讓鋼琴家盧易之和建築家聲學家徐亞英, 和我們一起打開音樂廳,把聲學說給你聽!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林懷民 ╳ 陶冶 ╳ 鄭宗龍
新雲門時代, 在四十六年的掌門人林懷民的二○二○年交棒鄭宗龍的退休宣言中, 正式捲起浪頭。 巨人舉起手, 透過任內最後一檔作品雲門舞集X陶身体劇場「交換編舞家」計畫, 大聲吆喝著:「破!」 新血已蓄勢待發。 雲門舞集的下一步將走向何方? 讓我們先走進台北與北京的排練現場,從下一部作品開始看起。
-
特別企畫 Feature
四組關鍵字 探看當代舞蹈
2019當代舞蹈 你不可不知的四組關鍵字 #自然 #性 #死亡 #科學 從「當前的編舞家正關心著什麼?」出發, 本期特別企畫嘗試從這四條路徑, 定位這群身體工作者從自我輻射出的世界座標
-
焦點專題 Focus
極光之地.藝動璀璨
定義一個地區,並非僅只在世界地圖上畫個封閉式的界線。因為地理上的線條,並不能框下不同的角度。香港正是這樣一個地方,在歷史背景的影響下,這個人文薈萃的土地,也並存著極端的對比。音樂有中外、戲劇有古今、舞蹈分東西各式各樣的藝術活動將她渲染得五彩繽紛。 揮別了上屆炙熱的非洲,今年「世界文化藝術節」則以山川壯美的「北歐五國」為主題。涵蓋表演藝術的音樂、舞蹈、戲劇,也跨越足了文學、馬戲等範疇。探討人們當下面對的危機議題、也對未來人類的發展提出詰問。在藝術節中拜訪香港熱情、懷舊、嘈雜卻生生不息的都市,欣賞北歐藍天綠地、森林湖泊的美景,孕育獨樹一幟的藝術天地。當東方之珠遇上了極光之地,交會綻放的藝術光芒,格外璀璨。
-
藝視窗 News
兩廳院藝術基地計畫升級 號召青年參與劇場
-
專題
戲曲新生代.青春也執著
躁動青春裡的執著 新秀演員的日常小物 樂藝高強,各顯本領! 青年樂師的隱藏版技能 也許有人說練功的孩子身體裏住著老靈魂?但您可知鑼鼓聲中的歷史留轉、世故老成,只是為了成就一台台好戲上場,在抹去水粉、卸下行頭之後,他們年少的輕狂依舊。 且讓我們趁著「2019承功新秀舞台」、「傳統戲曲人才駐團演訓計畫育成聯合展演」演出前夕,深入台前幕後,邀請京劇、歌仔戲、客家戲、豫劇和布袋戲等十位極具潛力的戲曲新秀演員、樂師;看看他們各自喜愛的幸運小物,也分享日常生活裡,不為人知的隱藏版技能!一窺他們在各自領域裡綻放光芒的同時,私底下屬於年輕世代的青春與執著。
-
特別企畫 Feature
劇場Easy Go 科技+ 藝術共融方程式
-
焦點專題 Focus
在瀨戶內海藝術祭
曾經,瀨戶內海的島嶼上熙來攘往,船隻停泊帶來物資、也捎來新知。大陸文化傳播的路徑,像是海洋上編織的動脈,承載著重要的養分,在每次的跳動中輸入輸出。然而當這個世界的資訊流通逐漸成長,此地卻逐漸老化,脈搏逐漸緩慢,萬物失去生機。多年以來,當人們以為只能沉睡之時,一群不放棄的人們,為此地注入新血,讓它甦醒。 誰也無法預料,解救力量,竟是藝術!三年一度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的舉行至今已進入第四屆,以藝術連結島嶼的文化與歷史,讓全球藝術愛好者趨之若鶩。今年,來自台灣,同樣島國出發的Vocal Asia Festival也在此地舉辦,「節中節」的概念攜手合作。加入比賽、工作坊、教育論壇、音樂會等,歡唱的時刻僅有夏日限定。 一個靜態、一個動態,兩個節日的交會,以生活為素材、以島嶼為舞台。於是我們在聲波與水波之中,看見海天一線的共鳴。
-
藝視窗 News
封德屏、陳錫煌、舞蹈空間舞團、董事長樂團獲第23屆臺北文化獎
【台灣】 封德屏、陳錫煌、舞蹈空間舞團、董事長樂團獲第23屆臺北文化獎 邁入第23屆的臺北文化獎,今年的獎勵重點為「推動城市生活美學,在公共性、藝術性、多元文化參與,卓越貢獻者」,經遴選委員會數度投票後四位得主脫穎而出,包括推廣文學志業絕地逢春的封德屏、台灣傳統布袋戲國寶藝師陳錫煌、深耕30年的表演藝術媒合平台舞蹈空間舞團及將在地文化結合音樂發揚國際的董事長樂團。臺北文化局將於11月底辦理頒獎典禮表彰他們的貢獻。 現任《文訊》社長兼總編輯的封德屏,長期探討台灣各年代的文學發展,記錄整理作家作品及學術思潮,堪稱台灣文學資料忠實的守護者。現任「陳錫煌傳統掌中劇團」團長的陳錫煌,投身布袋戲已逾一甲子,畢生致力於掌中戲演出與傳承,是台灣目前唯一獲文化部「重要傳統藝術布袋戲類保存者」、「古典布袋戲偶衣飾盔帽道具製作技術保存者」雙項授證的國寶級藝師。 創立30年的舞蹈空間舞團由第三屆國家文藝獎舞蹈類得主平珩創辦,將舞團成功發展為媒合多元、連線國際的開放式創意製作平台,並以兼具「舞蹈性」、「創意性」及「藝術性」的作品形式,呈現出跨界多元的亮眼風格,深獲亞洲及歐美舞蹈界專業肯定。董事長樂團擅長結合在地文化於音樂創作,台式搖滾樂的演出大受歡迎且獲獎無數,演唱會足跡跨遍國際,將台灣傳統文化的美好透過音樂傳達給全世界。 許斌舞台攝影展「之間」十月份於台南展出 知名舞台攝影師許斌的攝影展「之間」,將自10月5日至11月10日於台南市海馬迴光畫館展出。許斌表示:「除了檯面上的導演和演員,幕後有很多默默在做事的人,他們的努力通常不被看見。我並非要去介紹某一個演出,而是想要去記錄演出是怎麼做出來的,也在這裡面傳達我對這齣戲的想法。」這次的「之間」個展,期望透過許斌的影像,在時間、空間、攝影者與對象之間,印相身體在表演的排練場,醞釀如冰滴咖啡,可以產生怎麼樣的化學反應?觀眾能在展覽中看見一場演出如何完成的過程。展覽期間,許斌也會帶領舞台攝影工作坊,在2019臺南藝術節三個節目排練場上進行拍攝,歡迎熱愛表演藝術、任職表演藝術團體之人員,或對劇場攝影有興趣者報名參與。「舞
-
專題
穿越看不見的台南
「當來自記憶的浪潮湧入,城市就像海綿一樣將它吸收,然後脹大。」卡爾維諾在《看不見的城市》第一章中寫道,「但是,這座城市不會訴說它的過去,而是像手紋一樣包容著過去,寫在街角,在窗戶的柵欄,在階梯的扶手,在避雷針的天線,在旗桿上,每個小地方都一一銘記了刻痕、缺口和捲曲的邊緣。」 2019臺南藝術節以這本上世紀七○年代出版的經典為命題,規劃「府城」、「山線」、「海線」等三大主軸,要觀眾走過街角,凝望窗欄,滑過扶手,穿越「看不見的台南」的每一個小地方,並對當下的我們提問: 我們該如何凝望一座城市? 一個「城市藝術節」應該具備什麼樣貌? 藝術家除了創作作品,他/她們的工作方法可以帶給地方一個「新的語言」嗎? 我們該如何透過藝術展望一座城市的「未來」,而這未來並非與過去斷裂,而是同時並存? 在藝術節開跑前,讓我們先跟著策展人周伶芝、郭亮廷紙上穿越六個地方與作品,一同探索答案可能的形狀: #《台南公園的身體地圖百日行走》@台南公園 #《土土海海漁光島》@漁光島 #《咖哩骨遊記》@中西區 #《層中隙》@中西區 #《道隱》@台南水道 #《聽海日記》@七股龍山國小
-
特別企畫 Feature
2019-2020 新樂季搶先報
跨越二○一九/二○,「整數年」是今年樂季當中最大的亮點,而亮點中的亮點,無非就是「樂聖」貝多芬的兩百五十年誕辰。這位人物不但是音樂界的精神領袖,擁有眾多粉絲的他也是票房的保證,因此世界樂團無不費盡思量,無論樂聖全集或是精選曲目,樂迷全都買單。當然,若要較真,理查.史特勞斯逝世七十周年、巴赫逝世兩百七十年、白遼士逝世一百五十年、魏因貝格誕辰一百周年,都是本樂季大做文章的主題。但最特別的,要算是克拉拉.舒曼的兩百周年誕辰及美國美國憲法修正案第十九條賦予女性選舉權的百年紀念。以男性為主導的古典樂世界出現了美麗花朵,讓交響音符格外芬芳。 交響樂團總監的搬風,是本樂季的第二重點。維也納交響樂團首席指揮約丹明年下半年將正式接掌維也納國家歌劇院;被暱稱為MTT的湯瑪斯擔任舊金山交響樂團總監邁入第廿五年,也是他宣布退休之最後樂季。繼任者、現任愛樂管絃樂團的沙隆年會有什麼改變,也令人好奇。國內兩大樂團也有極大變化,NSO音樂總監呂紹嘉將於本樂季後卸任;北市交則迎來殷巴爾擔任首席指揮。無獨有偶的,呂紹嘉將馬勒作品作為樂團的主打之一;而殷巴爾將以全套馬勒交響曲作為獻禮。至於國臺交,在首席客席指揮水藍的規劃下,不僅貝多芬、馬勒不缺席,更帶來文學與音樂的交響經典。 巧合的是,兩個以「台北市」為名的樂團,也以整數年為題盛大慶祝。北市交五十周年延續榮耀;北市國四十周年則帶著小提琴協奏曲《梁祝》首演六十年及《黃河大合唱》傳唱八十年作為開季節目。臺灣國樂團及高雄市國樂團在專業上增進,更在文化上進行互動、結合、擴展領域至亞洲各地,而高市交在衛武營的推波住攔下,推出的演奏家與曲目也令人刮目相看。 從國際看國內,再從台灣看世界,議題與規劃主軸已無區別,想在樂季的開頭縱覽一整年嗎?完整的整理,請翻下一頁!
-
藝視窗 News
文化部擴大科技藝術創作發展補助 鼓勵原創實驗及國際連結
【台灣】 文化部擴大科技藝術創作發展補助 鼓勵原創實驗及國際連結 文化部新訂「科技藝術創作發展補助作業要點」,聚焦科技藝術,強調台灣原生文化內涵及實驗精神,鼓勵發展國際網絡連結,每項計畫最高補助新台幣一千萬元。本年度補助專案自9月1日起至11月30日受理提案。 為回應國內藝文生態及國際跨域合作趨勢,文化部從原表演藝術類別,擴展範圍至科技藝術多元類型,擴大支持跨領域科技藝術之創作發展,希望進一步提升整體台灣科技藝術競爭力,培育科技藝術專業人才,深化科技藝術國際網絡經營。補助重點包含:一、聚焦科技藝術:補助對象聚焦為專業科藝團隊及以科藝為發展核心之團隊;二、結合的藝術類型不限:符合科技藝術發展趨勢,廣納各種創作類型,鼓勵台灣原創及實驗精神,經營發展國際網絡,擴大結合產業界及場館等跨域資源。三、每項計畫最高補助新台幣一千萬元,原則於簽約後首期即撥付年度補助款70%,以支持科藝創作初期的資金需求。四、提案內容可為跨年度計畫,須於提案第一年研提整體計畫,包含計畫期程、分年計畫構想及分年經費等。詳參文化部獎補助資訊網(grants.moc.gov.tw/Web/)或電洽文化部藝術發展司推廣科蔣小姐(02-85126547)。 國藝會2019「共融藝術專案」9月1日起受理申請 國藝會自2017年起,總體目標定調為「Arts to Everyone」,同年底與英國文化協會(British Council)簽訂合作備忘錄,重點之一為共同發展共融藝術相關計畫。國藝會首先發展的專案項目即為2018年啟動之「共融藝術專案」,鼓勵藝文團隊及創作者發展共融藝術、關注高齡相關議題,並支持為高齡者策劃之專業藝文展演活動及服務推廣計畫。除了原有之「國內計畫」外,為擴大參與,放眼於國際共融藝術經驗分享、交流與製作,本年度首先鼓勵台灣與英國合作之共融計畫,增加「國際計畫台英合作」項目,由英國文化協會與本基金會共同支持,期透過經
-
專題
表演的渴,恐怕會是會遺傳的 藝術家母親的「媽媽經」
在二○一六年出版的一套熱銷非虛構文本《背離親緣》裡,提出了兩種認知模式:一是傳承自父母的垂直身分,二是僅能在同儕之間獲得共鳴的水平身分,前者是社會對他們的認知,後者則是他們對自己的認知。 而作為藝術家,似乎多數在很早以前就脫離了垂直認同,僅在窄小的水平身分裡持續尋找同溫層。但也許有一種可能,他們能在垂直與水平身分之間共同找到認同感,朝父母與同儕雙方畫出一個圓,讓做藝術的人無論走得多遠,只要稍一轉身,就能做回不忘初心的孩子。
-
特別企畫 Feature
爵對夏日 兩廳院夏日爵士派對
如果要從爵士樂中選出一位代表人物, 「爵士樂之父」路易斯.阿姆斯壯絕對是不二人選。 隨著廿世紀一起誕生的他,似乎是生來就是個傳奇 拿起小號吹奏,他以黑人的身分被尊為大師, 貼近麥克風,獨特沙啞的嗓音,為大蕭條時期帶來一絲浪漫溫暖, 豎起耳朵,不管聽到什麼聲音,擬聲絕技信手拈來也能唱出一朵花, 明明又厚又大的唇被霸凌為「書包嘴」, 但跟著一輩子的綽號配上笑起來一口白牙的樂觀燦爛, 讓你覺得人生還有什麼好計較。 時至今日,即使距離他的年代已遠, 我們還是要踏著他的腳步搖擺下去 看音樂廳裡的資深與少年樂手PK, 在大廳或戶外席地而坐, 聽學子年年往前進一步, 再走進酒吧伴著爵士微醺。 這爵士瘋的夏天,我們「爵對生活」、「爵對精湛」、也「爵對熱情」!
-
藝視窗 News
全球泛華青年劇本創作競賽頒獎與台灣戲劇史研討會將在高雄舉行
【台灣】 全球泛華青年劇本創作競賽頒獎與台灣戲劇史研討會將在高雄舉行 第四屆「全球泛華青年劇本創作競賽」今年已決選出優秀作品三部,首獎為大頭馬的《到燈塔去》,貳獎為祁雯的《困獸之鬥》,參獎為駱婧的《原鄉1961》。頒獎典禮將在7月12日假高雄衛武營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舉辦,並在7月12至14日晚上舉辦得獎作品讀劇藝術節。 主辦單位在7月12至14日的白天,亦同步在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舉辦三天「2019跨域借鏡產學對話:想像下一波臺灣現當代戲劇史」研討會,邀集臺灣表演藝術學者、獨立策展人及製作人、藝文場館負責人、表演藝術團隊經營者,及在歐洲深耕的新一代表演藝術工作者,針對台灣現當代戲劇史的觀察與撰述,進行產學各界的多邊對談。為期三天的研討會中,分別從六大單元論壇:「藝術史資料庫典藏型態跨界對話」、「創製聯結尋找彼此的製作人與劇作家」、「跨境與回流海外藝術結盟」、「日新月異的『傳統』臺灣戲曲產業化歷程」、「世代交替表演藝術長江後浪推前浪?」、「戲劇構作工作坊」,進行跨域對談。詳情請參活動官網wsdc.ncu.edu.tw/。 傳藝中心徵選109年度民間演藝團隊參與國際及大陸地區傳藝演出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109年度輔導國內民間演藝團隊參與國際及大陸地區傳統藝術演出專案」即日起受理申請,凡經政府立案或設立登記之國內民間演藝團體,收件截止日為9月20日。此專案預計總共徵選5件計畫,分為「赴國外或大陸地區演出節目」及「國際共創或共製演出節目」兩類型。節目可為舊作、新作、國際共創或共製,演出內容及形式須以「傳統表演藝術」為核心。演出長度原則為50分鐘以上且演出2場次,並以售票或公開正式演出為原則。經評審通過之團隊,由傳藝中心分攤經費,每案分攤以300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老去之時,我們談論「性」 事
性可以是讓你興奮、讓你憂鬱的, 性或許是令你恐懼、令你期待的; 它可能是關係的一部分,也可以是關係的全部, 它可以是自己的事、是我們的事,或大家的事。 如果可以的話,讓我們多談一點有關「性」的事, 多談,總比避而不談更好;討論,也比費疑猜測有效。 但是當老去之時,談論它, 相信無論是在生理上或是心態上, 所意味的一定與少年十五二十大不相同。 曾經參與《我所經歷的性事》製作的素人演員, 皆由六十五歲以上的中高齡者組成, 他們歷經了保守乃至性解放到資訊大爆發的今天, 並在此時期回看人生中關於「性」的點點滴滴。 相較於那些勇敢站在舞台上的大哥大姐們, 你是否也能誠實面對? 不妨,也讓我們試著從兩部分談談性事: 在過往青春歲月,有哪些關於性的啟蒙片刻, 對自身的觀念見解造成了重大的轉變與不變? 而步入高齡的性,又會與年輕時有何差異呢? 讓我們也打開心扉 試想當青春不再,談論「性」,我們談論些什麼?
-
焦點專題 Focus
金色的音樂交響.NSO日本巡演紀實
日本金澤,無疑是最閃亮的都市, 無論從穿著、用品到伴手禮,鑲嵌的金箔不但不俗氣,反而透露高雅氣質。 在櫻花片像雪一樣飛舞的季節,想起金澤的能樂,常被說是「從天上飄下來」。 但真正抵達,才聽到音樂從流行、爵士、古典到跨界 以各式各樣的形式出現在車站、飯店、街道、廣場與美術館舞台, 旋律飄揚整座城市。 在「平成」年號的最後一天,NSO今年的日巡從在首站東京創下歷史一刻,隨即前往石川縣的金澤市,參與一年一度「風和綠之樂都音樂祭」,最後到大阪劃下尾聲。在「令和」的新氣象中,樂團成功地散播音符、擴展了國際名聲。「就像風一吹,綠葉就開始發芽。」隨著NSO的旅行,我們聽見了樂團與當地交流,共同編織了一首跨世代的金色交響曲。
-
藝視窗 News
與文化部續約 OISTAT國際劇場組織總部續留台灣至2025年
【台灣】 與文化部續約 OISTAT國際劇場組織總部續留台灣至2025年 在文化部支持下,OISTAT國際劇場組織2006年移設來台,迄今已14年。在雙方合作協議書即將屆滿之際,文化部次長蕭宗煌與OISTAT國際劇場組織總裁戴博德(Bert Determann)於5月28日簽署OISTAT總部續留台灣5年的協議書。 蕭宗煌與戴博德並共同發表「共惠世界劇場人」宣言,提出四大主張。包括「以台灣為中心,搭建國際交流網路」、「跨越地理界線,分享世界劇場脈動」、「培育青年世代,增進國際藝文參與」、「提升大眾關注,重視劇場幕後專業」。文化部與OISTAT期望整合雙方資源,共同成為全球劇場人的堅實後盾,為劇場界打造更理想的發展環境。 OISTAT國際劇場組織、台灣技術劇場協會及台灣團隊將於6月6日至16日前進布拉格劇場四年展(Prague Quadrennial of Performance Design and Space,簡稱PQ),包含劇場影像設計師王奕盛與國內知名實境遊戲設計團隊「接力棒遊戲工作室」將於國家館展出「寶島浮沉」,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劇場設計系江妍瑩、魏以安策劃之「試衣間」將於學生館展出,以及再拒劇團演出《渾沌詞典》。 布拉瑞揚舞團《路吶》 獲第17屆台新藝術獎年度大獎 台灣當代藝術大獎「台新藝術獎」5月25日於台新金控大樓舉辦頒獎典禮,從15組入圍作品當中,揭曉「第17屆台新藝術獎」三大獎,「視覺藝術獎」得主為蘇匯宇作品《唐朝綺麗男(邱剛健,1985)》,「表演藝術獎」得主為周書毅作品《Break&Break!無用之地》周書毅身體錄像展,而最大獎「年度大獎」則由去年以《無,或就以沈醉為名》獲表演藝術獎的布拉瑞揚舞團,以《路吶LUNA》奪得,藝術獎自2014年轉型頒布不分類的最高額獎項「年度大獎」以來,首度由表演藝術作品獲此殊榮,同時也是台新藝術獎開辦以來首度「連續獲獎」團隊! 評選團表示此作品為:「令人激賞的一座里程碑!在這個超速變化、巨量訊息的年代,《路吶LUNA》沉潛扎實的省思與探問,觸動人心的身體舞
-
專題
廟埕前、戲棚腳,美好的外台戲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