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
特別企畫 Feature
童顏童語
「演技靑澀」是人生第一幕的劇評。一幀幀劇照爲證──沒有訓練過的表情沒有學習過的身段──可是,那卻是一場純我的眞情演出。
-
即將上場
漢霖說唱「方言象生鼠來寶」
「漢霖民俗說唱藝術團」邀請了二位大陸國家一級演員──史文惠、王學義來台演出數來寶及快板書。王學義主要之習藝爲相聲、雙簧和數來寶;史文惠主要以「說」為主,尤其擅長「貫口」段子,曾與候寶林共同錄製相聲晚會。此次演出並加上漢霖創新的方言相聲,將以國、台、客語呈現。對於喜愛說唱藝術的朋友,漢霖特聘大陸國家級演員以及漢霖資深唱將開班授課、研習內容有:八角鼓岔曲、連珠快書、太平歌詞、北京琴書、京韻大鼓、雙簧、說書等,希望藉此推廣說唱藝術。
-
即將上場
巴黎木十字兒童合唱團的天使之音
以「無伴奏」演唱享譽全球,同時又與維也納少年合唱團、西德少年合唱團並稱歐洲「三大」的巴黎木十字兒童合唱團,是由一群身穿白袍,胸掛小木十字架的少年們所組成,平均年齡只有十一歲,演唱的足跡卻遍及大半個地球。他們純淨美好的嗓音不僅贏得了「夜鶯之聲」的美譽,更被世界各地的人們視爲上帝「和平的使者」。 木十字兒童合唱團的創始人,是極具音樂素養與宗敎熱忱的梅萊主敎(一九〇七年創團),他曾經爲該團的精神支柱長達五十三年之久。此次擔任指揮的是魯道夫.比爾瑞彭,八歲時即考入木十字兒童合唱團唱經學校,爾後在作曲、分析法、和聲法及對位法等學科均得到最高榮譽。這次將帶領團員演唱《讚美主耶穌》、《牛與灰驢之門》、《睡吧!我的小白鴿》、《搖籃曲》等二十餘首聖歌與各國民謠。
-
即將上場
芭蕾舞劇《天方夜譚──1001夜》
聖彼得堡國家芭蕾舞團,成立於一九六六年,是蘇聯解體後第一個脫離歌劇院而獨立的芭蕾舞團,其成員大部分畢業於俄羅斯芭蕾舞蹈學校,目前該團擁有駐團舞者二十多位,特約舞者四十多位,並有知名的舞台、燈光、服裝設計群及編舞者。該團在第一任掌門人奧寧.賈克柏森帶領下,奠定發展基礎,直到一九七六年艾斯卡.馬卡諾夫這位基洛夫芭蕾明星獨舞家,將此團推向巔峰。他們創作富有特色的芭蕾舞創作與選粹,並保留俄羅斯傳統芭蕾的純粹性及生命力,另外也嘗試改編經典西方的舞碼,將現代芭蕾的動作融入古典芭蕾中。 該團此次來台巡迴演出,帶來的是整齣的芭蕾舞劇《天方夜譚──1001夜》,係以俄國知名作曲家林姆斯基.高沙可夫的音樂作品改編而來,故事內容敍述十世紀至十六世紀阿拉伯回敎國家的故事。全劇共分爲四段,分別爲〈航海英雄辛巴達〉、〈卡蘭達王子〉、〈新月王子及滿月公主〉、〈慶典辛巴達〉等。
-
即將上場
天藝劇團上演NG舞台劇
喜歡看電影的朋友,一定對影片終了,剪輯下來的「NG」精彩鏡頭印象深刻。演電影可以NG,演舞台劇呢?《NG》即是天藝劇團今年度即將公演的戲碼,故事敍述一群大四畢業生,正在爲畢業公演《驀然回首》彩排的情景,他們飾演一班大學女學生,畢業十年後於同學會上重逢,十年的變遷使每個人在人生旅途上的際遇皆不同。 在彩排的過程中演員NG狀況頻出,導演躍入舞台、舞台監督破口大罵等種種「意外」中斷彩排,但又似乎上演著另一齣戲。全劇裡視覺與劇場幻覺交錯運用、互相輝映,於戲中戲、錯中錯的劇情呈現上,給予演員與設計者一個極大的想像空間。天藝劇團藉著這一齣反映人生,刻劃現實人生中許多錯誤抉擇的戲碼,表達了「人生就像舞台,不能NG,也不能重來」的意念,使觀衆從戲中體會,進而懂得去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
-
即將上場
Eiko & Koma來台演出
Eiko Koma(永子與高麗)是當今在紐約知名的日本舞蹈家夫婦,早期曾是舞踏大師大野一雄門下的愛徒,也到過德國接受現代舞的洗禮,他們透過簡約無飾的肢體語言,傳達出對自然界與人類基本需求的體認。 永子與高麗行遍全球重要的藝術節,今年五月首度來台演出。五月一、二日的舞碼爲《記憶》、《銹》、《夜潮》、《輓歌》,五月四、五日的舞碼《風》為總長七十分鐘的舞作。
-
即將上場
西雙版納的傳奇《孔雀公主》
台北民族舞團將推出舞劇《孔雀公主》,是依據雲南西雙版納傣族動人的傳說長詩〈召樹屯與蘭吾羅娜〉所改編的劇本。故事流傳六百年,在當地家喩戶曉,述說孔雀公主與王子烽火磨難,幾經曲折,終至有情人成眷屬。劇分四幕:〈金湖邊〉、〈未完成的婚禮〉、〈追尋〉、〈百鳥朝鳳〉,呈現雲南各地少數民族舞蹈不同的風貌。
-
即將上場
東海大學第三屆表演藝術月
今年東海大學以「回歸原點,重返夢谷」之主題,策劃一年一度的表演藝術月活動,同時也是中部地區的表演盛會。 活動期間從四月二十五日至五月二十一日,分為表演節目、攝影展和人文藝術書展三大部分。表演節目共計十餘場,由優劇場的《優人神鼓》盛大開場,雲門舞集舞展則爲閉幕壓軸節目。另有謝安「表演藝術攝影展」,以及其個人推動的文化生活講座「活命計」;人文藝術書展則使整個藝術月活動增加知性之導讀。
-
即將上場
關渡藝術節
國立藝術學院策劃的「關渡藝術節」,四月至六月展開一聯串演出,邀集國內外表演團體,計有五十餘場表演,場地則從國立藝術學院擴展到國家音樂廳和台北社敎館,希望讓更多人參與藝術節活動。
-
即將上場
兩岸三地編舞家匯演
此場演出爲台北市傳統藝術季的節目之一,邀集中國與香港兩位中生代編舞家共襄盛舉。來自北京的范東凱,目前爲新加坡人民協會舞團的駐團藝術總監,演出新作《錯位》,由譚盾作曲;來自香港的梅卓燕,活耀於國際舞台,曾是「香港舞團」的台柱。兩位均有深厚的古典中國舞蹈根基,他們亦將在中國傳統素材中採擷精華,以納入國人的現代舞中。舞蹈家吳素君將獨舞梅卓燕的成名之作,改編自白先勇的同名小說《遊園驚夢》。台灣的創作部分,陶馥蘭以觀想入身,新作《心齋》將是一個心靈與身體的溯源之旅。 相關講座活動四月底於耕莘文敎院展開,可洽詢多面向舞蹈空間(02)7405820。
-
即將上場
客家說唱「豆腐對口」
榮興客家採茶劇團將於今年「台北市傳統藝術季」中,製作「豆腐對口──客家說唱」節目,呈現客家歌謠「九腔十八調」的特有韻味。 這次演出曲目有四個系列:棚頭說唱(十送金釵)、客家雜唸(勸世文)、對口說唱(豆腐夫婦)、詼諧小戲(李阿三嫁母),並且邀聘老藝人曾先枝重新編導。
-
即將上場
現代.芭蕾相攜手舞蹈家庭舞團公演
出自舞蹈空間舞團的舞者金崇廉,在一九九三年成立了舞蹈家庭舞團,三年後台北室內芭蕾團長蔣秋娥與新古典舞團舞者林惟華加入,使舞蹈家庭呈現出現代與芭蕾的新組合。 此次演出的舞碼分爲「搬弄是非」(4/12〜14與「匯舞」(4/19〜20)兩部分。「搬弄是非」爲金崇廉的舞作發表,六支舞碼分別爲描述自毀心境的《誠心所願》、詼諧詭異的《虫》、孤獨面對自己的《獨舞》、強調關係與諧調的《諧坡》、抒情的《寄居》以及生活片段切片的《通勤電車》等。 「匯舞」則著重於蔣秋娥和林惟華的舞蹈表演,舞碼有霍華.拉克作品《匯舞》和改編的《四人舞》、曾明生編作的《我非我》、張中煖現代舞創作《較勁》,以及麗莎.富茜羅的芭蕾舞作《獨舞》。
-
藝壇動態
藝壇動態
〔台灣〕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補助計畫擬定 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日前針對「八十六年度工作計畫」提出有關文化藝術資訊服務、文化藝術推廣、文化藝術獎助、基金會宣導與募款等計畫。爲藝文界所關注的「補助申請準則」亦敲定各補助申請對象以非公家單位、學校為主,共有八個補助類別:文化資產、音樂舞蹈、戲劇、美術、文學、廣電、民俗技藝與環境藝術。補助細項包含創作、展演、調査研究、錄製出版等。案件審核分初審、複核及會審三個階段,基金會執行部門在初審、複核階段僅作條件及技術審査,會審則由專家組成評審委員會進行審査。補助款的核銷作業將儘量簡化,以便藝文團體行政作業。 由於和文建會作業交接的過渡期,七月一日至九月三十日之間的計畫仍由文建會審査,申請單位必須在五月分完成送件,之後分別在九月、十二月、明年三月收件,三個月後公布審査結果。 (編輯室) 皇冠藝術節「非非之想」上場 規模迷你的皇冠藝術節,今年進入第三屆,從三月十五日至五月二十五日安排戲劇、音樂和舞蹈節目。皇冠劇廣場劇團「密獵者」爲皇冠藝術節打頭陣,重詮貝克特名著《等待果陀》,陳輝龍將他的小說《雨中的咖啡館》搬上舞台,皆在三月分演出。四月則有香港藝術中心策劃「香港雙週」節目,即將來台演出的團體有另類劇團「女豆.盒子畫」的《動作藍圖》(4/12〜14),新生代舞蹈家楊春江《孿生戀》和何秋華《如果我落在一根羽毛上》(4/19〜21)。 兩個台灣本土團體也加入行列:吳佩倩舞極《爵士舞之巡禮》(4/26〜28)和台灣渥克劇團新作《屁眼來的人》。壓軸節目是紐約另類音樂工作者約翰佐恩的四人樂團演出「地下室的眼鏡蛇」(5/22〜25),詳情洽詢(02)7168888轉111皇冠小劇場。 (編輯室) 兒童劇本徵件 高雄縣立文化中心主辦的「八十五年優良兒童劇本徵選」,自即日起開始徵件,四月三十日截稿,歡迎兒童劇本創作者踴躍參加徵選。 此活動由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台灣省政府敎育廳指導
-
特別企畫 Feature
一個新的起跑點
最近一年來,表演藝術生態正悄悄地進行「新」舞台的整建工程──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元月成立,將已往政府的補助轉向「民營化」,更進一步希望吸引企業贊助以達一百億目標;然而根據統計,目前全國一千多個文敎基金會已累積近二百億的基金,如何有效運用這一筆龐大資金讓文化生態蓬勃發展,引起了多方的討論與關切。 除了直接的金錢贊助之外,新的贊助模式也不斷被開發,興建劇場、成立表演團隊、以藝文活動回饋社區等等;而藝術家們也自力救濟式地宣導理念、開發新場地,咖啡劇場、露天藝術節,隨著演出型式的多元化、分衆訴求,藝術資源重新整合,並平均分散到不同的群衆上。 相對已往完全依賴官方資源,相信這一股來自民間的力量對於表演藝術生態將起關鍵性影響。本刊特就「民間參與」、「資源整合」以及「場地開發」三方面,爲讀者做專題報導。
-
即將上場
帕哥.德.魯西亞──佛朗明哥之夜
帕哥.德.魯西亞(Paco de Lucia)生長於西班牙南部名叫Algeciras的小鎭,幼年時由父親的啓蒙接觸吉他,十二歲時與其兄Pepe de Algecirs錄製第一張唱片後即震驚樂壇。次年爲佛朗明哥舞王Gran Antonio演出的電影配樂,爾後開始接觸爵士樂,並與其他著名的爵士演奏家灌錄了三張名爲「Jazz Flamenco」的唱片,一九六七年出版的〈天才〉獨奏唱片集,更奠定了其世界地位。 帕哥師承一脈的傳統,卻不爲佛朗明哥固有形式所設限,也創造了屬於自己的音樂,賦與佛朗明哥一個嶄新的生命,他重視和聲與立意構思,並隱居潛修法雅的作品及現代爵士樂;他也喜愛彈奏Rumba Flamenca這種融合倫巴、並適合演奏者自由即興表現的佛朗明哥,使其音樂領域更寬闊自由。此次演出的曲目有《美麗的小孩──隆達舞曲》、《愛的玫瑰──快樂頌舞曲》、《只盼獨行──探戈舞曲》《吉拉伯──佛朗明哥幻想曲》等十首曲子。
-
即將上場
金慶雲女高音獨唱會
現任敎於師大音樂系的女高音演唱家金慶雲,精硏德文藝術歌曲,這次將以「詩人音樂家」舒曼的藝術歌曲爲主題,演唱《女人的愛情與生命》和作品39《艾辛道夫歌集》兩大聯篇歌集,由維也納音樂院藝術歌詮釋敎授華特.莫爾(Walter Moore)鋼琴伴奏。 一八四〇是舒曼的歌曲之年,也是他與克拉拉結婚之年。一年內他寫下了一百三十八首歌,大部分都是精品,包括了《艾辛道夫歌集》(作品39),《女人的愛情與生命》(作品42)、《詩人之戀》(作品48)等歌集。《艾辛道夫歌集》是浪漫主義最純粹的詩與音樂的結合,舒曼在其中注入了私密的個人情感,揉雜了人的孤獨和自然的神秘。《女人的愛情與生命》則是舒曼最嚴密的聯篇歌集,以深情的眼光透視一個女人的愛情,或即整個生命。這兩部歌集,是舒曼歌曲創作的最高峰。
-
即將上場
「曲協現音」作品發表會
中華民國作曲家協會爲鼓勵音樂創作,並推廣國人原創音樂,自今年起,每年春、秋二季於北、中、南各地舉辦「曲協現音」作品發表會。所發表之作品皆經由該會聘請之評審委員審核評選而產生,評審委員包括許常惠、馬水龍、沈錦堂、潘皇龍、許博允等知名作曲家。 今年春季發表會分別在台北、台中、高雄舉行,內容有當代國人經典作品──許常惠《盲》,以及前輩作曲家陳主稅、郭芝苑作品,另有數首具潛力的年輕作曲者之創作。 演出人員包括男高音袁長穗、阮文池,女低音廖雪貞,指揮涂惠民,長笛江淑君、黃貞瑛,豎笛宋威德、張文馨,鋼琴黃美莉、劉招秀,豎琴李嘉禾,小提琴孫正玫等多位國內優秀演奏(唱)家協助演出。
-
即將上場
吳明宗「彩色木笛」音樂會
吳明宗是亞洲第一位在美國獲得木笛演奏碩士文憑的靑年音樂家,曾師事John Tyson、Walter Van Hauwe等木笛大師,並赴亞洲、歐美巡迴演出,現任台灣木笛團負責人,任敎於國內東海大學等校音樂系。 音樂會上他將展示所收藏的各類木笛,並吹奏示範,音樂會上將搭配鋼琴、電子鍵盤樂器共同演出,曲目有巴赫的《波蘭舞曲》、《詼諧曲》,莫札特《快樂的捕鳥人》(選自歌劇《魔笛》)、《何等的自在喜悅》(選自歌劇《後宮誘逃》)、《稻草裡的火雞》、《嘉禾舞曲》、《美麗的姑娘!戴芬妮》等數十首曲子,與台灣木笛團及各地小朋友直笛團一同演出,以多種不同型態及曲風呈現給現場觀衆。另外,現場吳明宗還將表演難得一見的雙笛獨奏(雙笛爲兩個笛身但只有一個吹嘴)演出現代曲目,演出當天,現場觀衆還可憑票根兌換一支木笛。
-
即將上場
柏林愛樂木管五重奏
柏林愛樂木管五重奏成立於一九八八年,是由在柏林愛樂交響樂團木管聲部的五位台柱組合而成。 該團在西伯林成功首演後,確立了柏林愛樂木管五重奏在德國的地位,之後巡迴世界各地演出。該團演出曲目由古典、浪漫派到近代的法國音樂甚至前衛音樂,不論是技巧或曲風的詮釋均非常純熟,他們的人數亦可因演出的曲目、環境而增加爲六重奏或七重奏。 此次音樂會並邀請國內鋼琴家陳郁秀合作演出浦浪克作品《六重奏》(彰化場次爲皮爾斯《小夜曲》),其他曲目爲:莫札特《F大調幻想曲》、貝多芬《降E大調五重奏》、巴伯《夏日音樂》。
-
即將上場
大人說給小孩聽的相聲《國民學笑》
台北曲藝團針對小朋友設計了一系列推動說唱藝術的表演活動,《國民學笑》即是第一階段的節目,設定對象爲小學中、高年級的小朋友。 這次演出是希望讓剛入門或是想入門卻不得其門而入的小朋友,藉著趣味化有系統的說明介紹,進一步認識相聲遣詞用句的玄機以及內容架構的巧思。製作人粟奕倩曾是兒童舞台演員、電視兒童節目主持人,這場演出邀請了趙婷、朱玲、二尹這三位電台、電視主持人共同參與。第一場三月七日下午二時爲開放義演,歡迎兒童殘障機關團體前來觀賞。聯絡電話:(02)2345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