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純真年代 編輯部演出
四月,一個兒童的季節。在純真的年代,藝術的種子最易發芽。用一支想像的魔棒攪拌,音樂、戲劇、舞蹈都成了辦家家酒的材料。 《表演藝術》在兒童的四月,烘培了可口小點──介紹舞蹈、音樂、戲劇的偉大作者及作品,讓兒童們有一個別緻的節日。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冷笑的音樂──普羅高菲夫
這個月二十三號是俄國大作曲家普羅高菲夫一百零三歲的生日。他的音樂精確無比,聽來就跟他的人一樣,聰明又驕傲,充滿迷人的精力。他一生創作力豐沛,作過許多不同型式的音樂,甚至結合戱劇、舞蹈及電影,可以說是全方位的音樂家。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樂器說童話《彼得與狼》
《彼得與狼》是普羅高菲夫一九三六年回到俄國後爲兒童所作的管弦樂童話故事,劇中每一個主人翁都用一項樂器來代表,配合說故事者的穿針引線,將一個勇敢的故事及樂器的音色介紹給小朋友。如果您手邊有《彼得與狼》的音樂,我們現在就跟著故事的介紹,一起來欣賞,看看是否您能辨識出每一個角色,他們正發生什麼事情? 星期天的早晨,小彼得打開大門(弦樂響起),只見金色的陽光照在樹上、湖面上和草地上。小花朶在點頭微笑,呵,多美好的早晨呀!小彼得吸了口淸新的空氣,跑到綠茵茵的草地上,雀躍起來。 忽然,高高的樹上一隻小鳥飛來(長笛)。它是彼得的好朋友,它唱著動聽的歌,一邊在空中舞蹈,抖翅、滾翻。「早!小彼得。」「早!小鳥。」「你聽,那扁聲扁氣的是誰呀?」「哦,是滑稽可笑的儍小鴨。」可不,小鴨子(雙簧管)晃晃悠悠、搖頭擺尾地想到池塘洗個澡,呷呷叫著:「是誰說我儍?哼,是你呀。你這呆鳥!」「什麼?你,你連鳥都不是哩!」「你會游泳嗎?」「游泳算什麼?楞頭楞腦的呆鴨!」它們越吵越凶。(長笛與雙簧管交替吹奏) 這時,來了一隻小花貓(黑管),它不懷好意地從一邊抄過去,想趁它們吵得熱鬧,抓住小鳥。 調皮的小彼得正看得高興,冷不防有人揪住了他的耳朶。噢,是爺爺(巴松管)。爺爺嘀咕著:「早跟你說了,這些天大野狼鬧得凶,老在外面野,給狼吃了怎麼得了?快回家去!」最後彼得還是被爺爺拎了回去。 果然這時來了一隻大野狼(法國號)。「快跑呀!狼來啦!」小鳥振翅飛到半空,向大夥兒發出了緊急警報。聽到警報,小花貓一溜煙爬上了樹。不會爬樹的可憐小鴨子可急壞了,它一會兒跳進池塘,一會兒又慌慌張張地逃回岸上。跌跌撞撞,逃來逃去,最後還是給大野狼逮到了,一咕嚕,被呑進了大野狼的肚子裡。 小彼得從門縫裡看到了,他氣得牙癢癢,找來了一根結實的麻繩,爬上圍牆,招手叫來了小鳥。 草地上,大野狼正自得其樂。嘿,別得意得太早,小鳥飛到了狼的頭頂上打轉,逗得野狼氣呼呼,突然猛一啄,啄到了大野狼的耳朶上,痛死啦!小鳥又啄了一下,最後啄得大野狼的鼻子、額頭都腫起來。大野狼暴跳如雷,卻拿它沒辦法。眼看小鳥把大野狼引到了大樹下,小彼得手一揚,套中了大野狼。快收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尼金斯基,一個跳躍的精靈
一九九〇年的八月二十日,在聖彼得堡皇家芭蕾學校高雅的建築前面,擠滿了幾百名九歲到十一歲的男孩和女孩,他們來自俄國的各個省份,排成好幾行,正等著參加即將舉行的入學考試。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小丑木偶的故事芭蕾舞劇《彼得洛希卡》
在充滿節慶歡樂的音樂聲中,幕緩緩地昇起。舞台上出現的是十九世紀初聖彼得堡的一處廣場。冬天的廣場上呈現出熱鬧非凡的市集景像。放假的兵士、農民百姓和街頭藝人聚集在五顏六色的攤位前,熱絡地討價還價,兩頰凍得紅撲撲的小孩則拉著大人的衣角,吵著要坐旋轉木馬。 空地上,一名女孩把一方毛氈鋪在結冰的雪地上,她得意地敲響手中的三角鐵,吸引大家的目光,開始她的表演。她的足尖功夫很好,可以以單脚站立,擺出舞姿,保持平衡。此時,一隊樂手也進到廣場中來,他們美妙的歌聲搶盡了芭蕾女孩的風采。人們也手勾著手,和著音樂跳起舞來。 突然之間,一個帶著高帽子的古怪老頭從一個流浪戲班的棚子中探出頭來,他是這個傀儡劇團的班主,他笑也不笑地以手勢向觀衆招手,並拿出一支小笛子吹奏音樂,棚子中原本靜止不動的三名木偶開始動了起來。 站在中間的木偶是個漂亮的娃娃,她穿著繡著各色絲線的服裝,手中拿著一個鈴鼓。左邊是個壯碩的摩爾人,他穿著寬寬的燈籠褲、帶著大耳環。右邊就是可憐的小丑彼得洛希卡了。人們一眼就可以看出來他是個不得主人寵愛的木偶,說不定還常被皮鞭狠狠地抽打;他的眼神悲淒,服裝破舊,頭歪脚跛。但他的舞跳得好極了,當三個木偶整齊化一地做著複雜的舞步組合時,廣場上的人們都看儍了眼。 演出一結束,彼得洛希卡就被班主「碰!」的一聲扔進又暗又小的房間中。他撫著疼痛的脚站起來,心中痛恨這種被虐待的日子,渴望能逃離這個鬼地方。他沿著牆壁想尋找逃出去的隙縫,那名美麗的木偶娃娃卻開門走了進來。彼得洛希卡心中的熱情又甦醒了,他殷勤地在她面前舞蹈想取悅她,但她卻絲毫不爲所動地揚起頭走了。彼得洛希卡難過地擊牆發洩,竟破牆跌入隔壁摩爾人的屋子中。 摩爾人正躺在長椅上把玩他心愛的椰子,女郞也在這時走了進來,摩爾人丟下椰子和女郞快樂地共舞。站在一旁的彼得洛希卡簡直無法忍受眼前的景象,他想要阻撓他們,摩爾人便生氣地抽出一柄彎刀,彼得洛希卡只好趕緊拔腿逃命。 夜色漸濃,雪花也開始飄落,廣場上卻仍聚集著不肯敵去尋歡作樂的人們。 突然一聲驚叫從市集的另一端傳來。人們發現雪地上躺著動也不動的小丑彼得洛希卡,班主向圍攏過來的人解釋著這不過是個沒有生命的木偶罷了!他還掀開彼得洛希卡的外衣,來證明他說的話。<p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假戲眞做的史坦尼斯拉夫斯基
史坦尼斯拉夫斯基是十九世紀末俄國著名的舞台劇導演。他出生在俄國首都莫斯科一個很富裕的家庭裡,一共有十個兄弟姊妹,史坦尼排行第二。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二千多年前的著名悲劇《伊底帕斯王》
各位小朋友,上一篇爲你們介紹了俄國舞台劇導演史坦尼斯拉夫斯基。如果說,一個導演好像是一個樂團的指揮,那麼劇本就像是交響樂的樂譜。換另一個比喩,如果導演是建築師,那麼劇本就是一幢房子的設計圖;由此可見劇本的重要性。下面將爲各位小朋友介紹一個劇本的故事:《伊底帕斯王》,希望小朋友長大以後,能夠自己找這個劇本來讀,甚至將它搬上舞台。 《伊底帕斯王》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希臘悲劇之一,作者是索福克里斯。他是在公元前四百二十四年時完成這個劇本的,距離現在差不多二千五百多年了。 《伊底帕斯王》的故事是講:從前,在希臘的底比斯發生大瘟疫,當時的國王伊底帕斯束手無策,於是派使者向太陽神阿波羅請示。阿波羅的神諭吿訴伊底帕斯,因爲伊底帕斯之前的上一任底比斯國王被人謀殺了,於是神明降下大瘟疫作爲天譴,必須把兇手找出來,瘟疫才會消除。 伊底帕斯找來瞎眼先知泰瑞西斯。先知吿訴他:「兇手就是您!」伊底帕斯非常吃驚地說:「怎麼可能?我是從外地來的,從來沒有見過你們上一任國王。我是因爲解答怪物*史芬克斯之謎,並且和上一任國王的太太,也就是現在的王后結婚,才當上你們的國王。上一任國王被殺的時候,是不是還有一個目擊者?去把他找來!」 於是目擊者被帶來。伊底帕斯王問他:「上一任國王是在哪裡被殺死的?」目擊者回答:「是在一個三叉路的交接處。」伊底帕斯王聽了之後,心裡涼了半截,他想:「我的心裡突然湧出一陣不祥的感覺!我想起來了。我曾經在一個三叉路的交接處殺死一個欺侮我的人;可是,他會是上一任國王嗎?」 這時,王后說:「不會是伊底帕斯殺的;因爲預言說,殺死上一任國王的,是他自己的兒子!而他的兒子已經不在世上;我已經把他的兒子,也就是我的兒子,丟到山裡餵狼吃了!」伊底帕斯問:「是妳自己丟的嗎?」王后回答:「不,是我的一個僕人丟的。」伊底帕斯說:「把他找來。」 僕人來了,伊底帕斯問他:「你把孩子丟到山裡餵狼吃了嗎?」僕人回答說:「我沒有把孩子丟掉,我把他送給山裡的牧羊人收養。」伊底帕斯想:「我的爸爸是牧羊人!有人吿訴我,說我不是我爸媽親生的。」他又問僕人:「那小孩子有什麼特徵?」僕人回答:「他的腳踝被刺穿;他是跛腳!」 伊底帕斯大喊:「天哪!預言說,我
-
即將上場
中國少數民族器樂演奏團
少數民族器樂於中國音樂體系中一直佔有很重要的地位,現在所用的笛、琵琶、胡琴、腰鼓、羯鼓、銅鈸等,據說就是漢代以後相繼由各少數民族傳入的。 由於地域、風俗、民情及歷史的關係,各少數民族的樂器,無論其類型、音色、神韻等都各有特色:在竹林遍布的西南群山(川、滇、桂、黔等地),其間的民族即流行各類竹製或木製吹管樂器,如蘆笛、侗笛、俄比、吐良、葫蘆絲、巴烏等;而在西北的民族,源於古代絲綢之路的交往,故其拉弦樂器與彈撥樂器異常出色,如馬頭琴、熱瓦甫、冬布拉、艾捷克等,而敲擊樂器,如維吾爾族的手鼓、苗族的銅鼓、傣族的象腳鼓等,更是琳瑯滿目,別具一格。這些不同的樂器及其樂曲大大地豐富了中國音樂的色彩。 中國少數民族器樂演奏團是由內蒙古、廣西、吉林、湖南、新疆、西藏、北京等地的專業藝術表演家所組成,共十一個民族二十五位成員,四月上旬,爲大家帶來難得一見的少數民族器樂饗宴。
-
藝壇動態
藝壇動態
〔大陸〕 越劇《金瓶梅》 上海越劇院擬在今年內推出《金瓶梅》系列劇,編劇任務已交給上海戲劇學院女作家徐頻莉執筆。 至於《金瓶梅》中難以迴避的性描寫,徐頻莉認爲這在戲曲舞台上似乎不成問題,因爲戲曲是寫意的,越劇更講究舞台畫面美、語言美、唱腔美,某些性愛場面提昇爲藝術美的形象,就不再具有感官刺激的副作用。 如果進展順利,此劇五月即可面世,尹派小生趙志剛飾西門慶。 (蕭勇) 北京94戲劇節目 從北京市文化局獲悉,一九九四年將是北京戲劇舞台推出大量創新劇目的一年。北京人藝二月上演《阮玲玉》,三月開排台灣劇作《蝴蝶夢》,十一月推出《119》。北 京京劇院計劃首推《太眞外傳》,由梅葆玖、魏海敏(台灣)、坂東玉三郞主演,同時演出新編歷史劇《少陵游》和現代戲《山裡人家》。中國評劇院的新劇目有《神東案》、《黑牛吿狀》、《盜金磚》。北京兒藝在四月間演出《英雄壯志少年郎》。北京曲劇團的重頭戲是《苦水芳蓮》。北京昆曲劇院擬與日本作家聯手,改編和重排《夕鶴》。 (蕭勇) 浦東興建音樂廳 上海市已決心在公元二千年之前,在浦東興建一座國際水準的大音樂廳,興築費用估計爲三億五千五百萬美元。 這座大音樂廳的主要表演場館將設座位二千二百個,由於大陸至今仍未有興築此類音樂廳的經驗,故會舉辦一次國際性的設計比賽,由一個國際性的評審團,評選出優勝的設計圖。 (周凡夫) 〔美國〕 多明哥加州大學講學 洛杉磯加州大學(UCLA)藝術學院院長布洛克(Robert Blocker)於今年二月正式宣佈,已邀得五十三歲的世界著名男高音多明哥開設歌唱及指揮班。 多明哥今年初在洛杉磯音樂中心登台演出歌劇,並爲中心擔任指揮及藝術顧問時,曾經在UCLA敎授合唱及管弦樂課程
-
書城快訊
書城快訊
Bernstein Remembered Jane Fluegel編 Carroll Craf出版 誠品書店經銷 160頁/精裝 NT$389 本書蒐集二百餘幀Bernstein及其作品的照片,按年代順序,自Bernstein廿一歲進入Tanglewood始,分五個階段將這位多面向的音樂家生動而鮮活的呈現在讀者樂迷眼前,洵爲親近大師不可多得的資料書。 Tchaikovsky Remembered David Brown編著 Faber and Faber出版 誠品書店經銷 248頁/平裝 NT$650 紀錄柴可夫斯基生平的書籍繁不勝數,本月再推介一本,除了因五月七日是柴可夫斯基的生日外,本書廣泛蒐集的資料有許多是首度譯成英文,依年代順序,追踪柴可夫斯基自靑靑子衿到名聞海內外,種種尙不爲多數人所知的事蹟。 The Schubert Song Companion John Reed著 Faber and Faber出版 誠品書店經銷 510頁/平裝 NT$1125 藝術歌曲之王舒伯特所譜寫的六百餘首歌曲,不但奠定了德國藝術歌曲深厚的根基,其多樣化及普遍性也成爲後世無與倫比的典範,舒伯特的貢獻不亞於莎士比亞之於戲劇。 本書雖已問世近十年,但鉅細靡遺的功夫涵括每首歌曲的開頭數節、英譯、作詞者背景及詞曲意涵,確爲愛樂者的良伴。 The Theatre Ronald Harwood編 Faber and Faber出版 誠品書店經銷 267頁/精裝 NT$875 如果你喜歡戲劇、喜歡文學,碰巧又喜歡博讀卻苦於可供運用的時間有限,那麼,本書還是値得一讀。 本書蒐羅亞里士多德以來百餘位劇作家、詩人、作家與戲劇有關的看法與思考,其中有文有詩,還有劇本片斷,分列於五大標題之下。 戲劇的結構
-
特別企畫 Feature
現代戲劇的兩大磐石
曾經閱讀現代戲劇史的讀者,一定會對以上的一幀照片印象深刻:在一張長桌上,契訶夫和史坦尼斯拉夫斯基併肩而坐,旁邊圍繞莫斯科藝術劇院的演員們,共同聆聽契訶夫朗讀他的劇本《海鷗》。一邊是文學藝術的巨匠,一邊是表演藝術的宗師,兩大巨人碰撞在十九世紀末的俄國,交會出自莎士比亞之後最璀燦的戲劇光輝。 三月,莫斯科藝術劇院將來台演出《海鷗》。雖然史氏及契氏均已作古,但典型在夙昔,相信我們仍能目睹歷史的風采。爲了迎接白鳥飛臨,我們特別企畫了〈現代戲劇磐石〉專輯,深入介紹史氏的「體系」,契氏《海鷗》文本的文學詮釋,以及,歐陸當代導演如何追循與超越史氏的手法以呈現契訶夫的當代風貌,準備觀看《海鷗》的讀者,不容錯過事先或事後的「紙上談兵」。
-
書城快訊
書城快訊
悲愴的音樂家 柴可夫斯基 余琪 編著 開金文化出版 164頁/平裝 NT$200 本書依柴可夫斯基創作時間的先後順序,有系統地敍述一代大師的創作與感情生活,並引用他的私人書信、日記等資料以進一步了解其心路歷程,描繪出這位天生憂鬱、靦腆、神經質的作曲家的眞實風貌。 李斯特論白遼士與舒曼 張洪島 等譯 世界文物出版 199頁/平裝 NT$210 這兩篇李斯特在德國威瑪期間所完成的論文,一方面深入分析同時代的二位重要作曲家及其作品,同時也披露了自己對於音樂的標題性、音樂的革新、音樂批評、音樂作品的內容和形式等方面的見解。 本書原由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於一九六一年發行初版。 天方樂壇 莊裕安著 大呂出版 227頁/平裝 NT$200 作者的愛樂書房中不僅有書香,還有流動的音符,文學與音樂的結合凝鍊出二十二篇可讀可聽的佳作。在這「閱讀式微的年代」,打開此書前請先找出相容的CD。 The Dancer and The Dance 舞蹈家及舞蹈── 模斯.康寧漢談話錄 Jacqueline Lesschaeve著 誠品書店經銷 238頁/平裝 此書是作者和美國現代舞蹈家模斯.康寧漢的訪談集。康寧漢一生都致力於追求舞蹈的純粹性,以及它和顏色、燈光、聲音之間的關係,他在這本書中不但論及他所編的舞作,也對他和音樂大師John Cage及畫家Robert Rauschenberg的合作有很多的描述。 世界十大芭蕾舞劇欣賞 錢世錦著 大呂出版 232頁/平裝 NT$250 您喜愛觀賞優雅、精緻的芭蕾舞嗎?本書將引領您走進浪漫芭蕾世界。除了生動地描繪十齣舞作的
-
特別企畫 Feature
舞踏靈魂深處
從一月下旬開始,陸續有許多舞踏團體來台灣表演。 三、四月的「白虎社」和「山海塾」,六月初,八十多歲的舞踏宗師大野一雄也將造訪台灣。 六〇年代,日本在戰後的廢墟中重建。以東京大學爲首的街頭反美運動中孕育一群以舞蹈爲表達途徑的藝術家,他們探索生命的本質,企圖以身體展現「他界」和大自然的種種面貌。 今天,舞踏已成爲一種獨特而重要的藝術形式,影響著世界舞壇。大野一雄說舞踏的目的在呈現「靈魂的形式」,也許就是這種來自靈魂最底層的動力,使舞踏看似可怕猙獰,卻令人深深地感動。
-
入門
表演藝術入門
表演藝術的殿堂雖然宏偉,但常令不得其門而入者望之興嘆。提供您一把鑰匙,開啓探索之門,豐富多采的人生。
-
藝壇動態
藝壇動態
〔台灣〕 高雄市實驗交響樂團甄選團員 高雄市實驗交響樂團公開甄選專任小提琴、中提琴及兼任小提琴、中提琴、低音大提琴、法國號、雙簧管、單簧管、低音號、打擊樂演奏員若干名。 報名日期自八十三年二月十五日至十八日。報名地點爲高雄市前鎭區光華二路八十號八樓或電洽07-7613228。 (編輯部) 東京國際雙鋼琴大賽程瓊瑩脫穎而出 現正就讀美國西北大學演奏博士班的程瓊瑩,參加一九九四年一月七日到九日在東京舉辦的第二屆國際雙鋼琴大賽,從六十對選手中脫穎而出,與其韓國搭檔奪得第三名。 程瓊瑩,雲林縣西螺鎭人,以資賦優異學生保送師大音樂系,主修理論作曲。 (編輯部) 〔大陸〕 梅蘭芳金獎大賽揭曉 由大陸中央電視台等單位聯合主辦的梅蘭芳獎大賽(生角組),於一九九三年十二月十四日在北京舉行頒獎儀式。 根據專家評選和電視觀衆投票,于魁智、馬少良等十二名選手金榜題名。一九九四年是梅蘭芳誕辰一百周年,主辦者擬於秋季舉行淨、丑、老旦行當的賽事。 (蕭勇) 北京將建國家大劇院 歷時三年的國家大劇院籌建硏究工作,在文化部直接領導下,於近日完成。 據硏究報吿披露,國家大劇院選址在北京西長安街,總投資爲6.25億元人民幣,主要項目包括歌劇院、戲劇場、音樂堂、多功能小劇場等,預計建築面積爲十至十二萬平方米。目前施工準備工作已經展開。 (蕭勇) BIDE 94國際舞蹈節 由「亞太舞蹈聯盟」發起,一年一度的國際舞蹈節一九九四年輪到北京承辦。 北京舞蹈學院院長呂藝生日前宣佈,北京國際舞蹈節(Beijing I
-
書城快訊
書城快訊
歌劇的饗宴 John Louis DiGaetani著 潘罡譯 萬象出版 383頁/平裝 NT$380 爲什麼歌劇這種旣古老而又極端做作的藝術能持續地受觀衆喜愛呢?作者狄哥塔尼以其豐富的知識及流暢的文筆邀引讀者進入曼妙的歌劇世界中,全書383頁,從歌劇史到歌劇的組成要素皆有詳細探討,並兼及著名的歌手及戲碼的介紹。 Beethoven, The Composer as Hero 貝多芬──英雄作曲家 Philippe Autexier著 Carey Lovelace英譯 Thames and Hudson出版 誠品書店經銷 143頁/平裝 NT$382 耳聾是作曲家最可怕的不幸,但對貝多芬而言,耳聾卻產生了深刻的關懷和堅強的意志。他的音樂是心靈間的對話,前所未聞;他個人的愛欲悲喜在激烈的拿破侖時代背景之下,淬煉出一位悲劇英雄式的作曲家。 古今傑出小提琴家 L. N. Raaben著 廖叔同譯 世界文物出版 333頁/平裝 NT$290 上溯自十七世紀的科列里、維瓦第,一直到當代的克萊斯勒、海飛茲、曼紐因及歐伊斯特拉夫等,二十六位古今傑出小提琴家的生平與成就、貢獻,透過作者生動的文筆浮現於讀者眼前,也可藉此了解西歐小提琴演奏藝術三百年來發展的來龍去脈。 我的小提琴演奏敎學法 L. Auer著 司徒華城譯 世界文物出版 124頁/平裝 NT$I50 世界著名小提琴家奧爾(L. Auer, 1845-1930),累積其六十年的演奏及敎學經驗寫成本書,力圖爲小提琴的演奏藝術作樸素而坦率的陳述。其所闡述的技術或許部分已都不夠實用,但是這些引起爭議的方 法,正可提供習琴者作爲比較與參考。「炫耀技巧本身是不會維持太久的,以輝煌技
-
特別企畫 Feature
現代樂舞
史特拉汶斯基的《春之祭禮》,以充滿張力的音符,傳達二十世紀人類的心聲。 尼金斯基以史氏的音樂編舞,舞者內八的雙脚,扭曲的肢體,踩踏出現代人類的舞步,也完成對古典芭蕾美學的反動。 音樂和舞蹈就像是一對恩愛的情人,它們可以獨立存在,卻老是糾纏不淸。 這個月來台的雪梨舞團加Synergy打擊樂團和著雙鋼琴起舞的雲門舞集都將爲這段現代戀情做見證。
-
露透社看板
一九九四年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展、舞展入選名單
1戲劇 壹、表演工作坊 劇目:《時間與房間》Die esit und das zimmer 導演:楊莉莉 劇本原著:Botho Strauss 劇本翻譯:楊莉莉 企劃內容摘要: 此劇是當代柏林知識份子的世界,譯者完全保留原作的柏林內容,不草率將其「台灣化」。但在中國人用中文的演戲情況下,所演的內容絕對是中國人的世界及人際關係。 就演員而言,雖演外國戲劇人物,但不裝扮成外國人(德國人)而以當代台灣三十至四十歲年齡層的上班族爲外型模式。但在演技上則不受上述外觀限制,我們希望在演技上有所突破。藉可能性極大的戲劇角色來誘發演員的創造力,此點亦爲此劇的特色,也是我們希望嘗試的目標。 貳、普普劇場 劇目:《第一件差事》 編導:陳正熙 小說原著:陳映眞 企劃內容摘要: 《第一件差事》的改編、導演方向將著重於原有故事、結構爲本,追究其特定時空背景所引發的各種社會政治問題,及今日對該時代的見解看法,在避免「時代錯置」謬誤的前提下,以戲劇本文及演出爲過去與現在的對話空間;依據此一原則,演出的型式及演員的表演風格也將傾向於彰顯劇場的虛構性(artificial-ity)及其與現實的曖昧關係。 參、紙風車劇坊─綠光劇團 劇目:《領帶與高跟鞋》(歌舞劇) 導演:羅北安
-
文化補助
演藝這行飯!生態普査
前言 「表演藝術」在現今一切講求科技、效率的社會裡,很不幸的,是一項「落伍」的行業──數十個人必須經過多次的排練才能在台上整齊地奏出同一個音符,跳出同一個動作,而每一次演出卻只能給有限的人欣賞──這樣「純人工」的產品又難完全藉助科技來提高產量,或降低成本。製作一旦簡陋了,觀衆可不願掏腰包買票入場!然而「表演藝術」之所以引人入勝的地方就在於觀衆現場的參與和台上台下的互動,這是CD、影帶等科技產品永遠也無法替代的。 政府對表演藝術的補助除了有政治、社會功能的考量外,其先天薄弱的經濟體質是大多數國家決策的一大要因。而表演的藝術裡觀衆的參與是基本要件,因此花納稅人的錢來補助藝術,其質與量的成長便成了政府政策執行的成績,補助的技術也多以此爲設計。 在「文化補助」單元中,我們介紹了西歐、北美、亞洲各國的補助政策後發現,歐陸國家大都以文化部直接培養「國家團隊」,強勢主導文化政策走向;而英語系國家則大都透過委員會來作間接的補助,以避免政治箝制藝術的疑慮。補助的方式,有的以直接扶植團體本身營運爲主,不願接受補助的團體則發展另一套市場導向的系統;也有以補助每次計畫性演出爲主的。前者以英國爲例,如皇家莎劇團、歌劇院都被視爲養大爲患的頭號怪獸,每年預算大餅一出爐就先被刮走一大半,不給或少給都會引來抗議,令人困擾不已;而後者,台灣便是一例。 雖然近兩年來,文建會也開始了扶植國際團隊的計畫,但實行時間太短,至今還難論「成敗」。爲了了解我們的現行補助政策,《表演藝術》雜誌特別針對戲劇、舞蹈、音樂生態作了一次普査,希望藉此看看政府補助政策實行多年以來,演藝生態的發展現況如何?其利與弊又爲何?並且請您來當一當「文化」老闆,測驗您的政治遠見
-
書城快訊
書城快訊
Strindberg 《史特林堡畫集》 Institut Valencia d'Art Modern出版 誠品書店經銷 197頁/精裝 NT$1,037 Strindberg 《史特林堡畫集》 Edition Blonda出版 誠品書店經銷 117頁/平裝 NT$595 以戲劇和文學知名的史氏,繪畫之於他也是非常重要的表現媒介。這兩本罕見的作品反映出其個人內在精神和北歐大自然的姻親關係。我們也許從珍貴的照片中多瞭解一些他在夢幻與眞實之間與魔鬼的頑抗。 Acting 《表演》 John Harrop著 Routledge出版 誠品書店經銷 135頁/平裝 NT$400 何謂表演?每個人看似都能演;它看來是否像是所有藝術項目中最容易的工作媒介?作者並從史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到後現代的表演訓練與演出中探驗表演之於社會的精神啓發性與道德目的。 Street Theatre and Other Outdoor Performance 《街頡劇場及其他戶外表演》 Bim Mason著 Boutledge出版 誠品書店經銷 220頁/平裝 NT$550 爲什麼要做街頭戲劇?是否因爲要衝破生活的樊籬?此書是有關戶外表演的記述、褒揚和分析,是表演者、藝術行政管理者和節慶組織人的參考資源。 Music and Sound in The Healing Arts 《治療藝術的音樂與聲音》 John Beaulieu著 Station Hill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