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
特別企畫 Feature
障礙藝術.藝術無礙
美國運動員、演員、時尚模特兒Aimee Mullins因先天腓骨畸形,從小就進行了雙腿的小腿截肢手術,她在一場演說中,提及她曾帶著她的十二對義肢與孩子們互動,她提問:「孩子們,我今天早上醒來,很快地做下決定,要能夠一下子跳過房子,不過兩三層的高度,但是,如果你能想到那些動物、超級英雄、卡通人物,你會給我造一副什麼樣的腿呢?」 孩子們回答踴躍,長頸鹿、青蛙、神探Gadget、超人特攻隊突然有個孩子問:「嘿,為什麼妳不想飛呢?」 Mullins瞪大眼睛,突然意識到身體的「殘缺」,其實同時也表示了空白空白使她作為一個「充滿潛能的人」而存在。 什麼是「正常」?什麼是「不正常」? 什麼是「障礙藝術」?什麼是「障礙文化」? 本期特別企畫從障礙藝術出發,試圖回答以上問題。 我們從藝術創作與觀眾文化參與兩條主線試圖逼近此因空缺而充滿潛能的藝術形態,除了探討現代劇場中的障礙藝術創作脈絡,專訪國內外的創作者英國編舞家克萊兒.康寧漢、香港無障礙劇團、台灣極光樂團外,在文化參與方面,則特邀長期投身身心障礙研究的易君珊,從自身經驗分析台灣藝文環境、法規現況與困境;亦專訪兩廳院藝術總監李惠美談無障礙的相關軟硬體規劃;此外,亦有專文談為視障者服務的口述影像如何實踐。 期能傳達「障礙藝術家」訴說的故事的同時,亦能反思我們所處的世界,真的「無障礙」了嗎?
-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1987~2017流光瞬息.看見未來
三十走過 永在當下
這兩幢黃屋瓦紅梁柱的大房子 竟然也悠悠忽忽 陪伴了台灣的觀眾卅年 不管是台北市的觀光地標 或是表演藝術的「國家級殿堂」 建構起這卅年歷史的 是裡頭孜孜矻矻的一群人 探問著潮流與脈動 讓觀眾看到表演藝術的各種可能 這就是劇場,這就是兩廳院的存在 讓我們在此 回顧過往、看向未來
-
焦點專題(二) Focus
非洲的冷靜與熱情
共有五十四個國家的非洲, 地理環境多樣、氣候複雜, 人口繁多、部落族群共處, 歷史背景、政治情勢各異, 藝術文化的發展脈絡也大不相同。 非洲的熱情, 體現在鼓舞文化的激昂活力, 在流行音樂裡發自靈魂深處的共鳴, 更有對民族、對土地的真切情感, 化作永垂不朽的偉大行動。 非洲的冷靜, 存於回看歷史與記憶的傷痕, 重尋自我身分的聲聲叩問, 以及毫不刻意造作或編排複雜結構, 專注在傳遞事件本質及所感的傳統敘事概念。 在他們的冷靜與熱情、 撩動情緒的節奏、舞蹈、音樂、故事之間, 藉由不同領域的表演藝術創作,認識非洲。
-
藝視窗 News
文化部與國藝會分工 即日起受理107年度上半年表藝計畫申請
【台灣】 文化部與國藝會分工 即日起受理107年度上半年表藝計畫申請 為尊重藝術文化工作者之專業自主,尊重文化多元多樣發展,文化部將與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針對藝術創作之獎補助,落實臂距原則及專業分工。對於專業之藝文補助,將以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擔任專業中介組織為之平台,提供藝文工作者專業之協助及獎補助。文化部之獎補助對象,則以強化政策性、國際性、實驗性、扎根性及維護文化多樣性為主。文化部將於10月1日起受理107年度上半年之國內表演藝術相關活動申請補助,收件期間為期一個月。 為落實透明化、核銷簡化等原則,已於106年9月4日公告修正「文化部表演藝術類補助作業要點」,本補助要點修正重點包括:公開評審委員名單、公告受補助單位之經費效益評估、申請文件從10份減為2份、補助款刪除指定核銷項目之規定,以具體回應團隊之需求。 本補助要點107年度第一期受理申請107年1月至6月所辦理的活動,收件期間自106年10月1日起至10月31日止。相關資料可查詢文化部獎補助資訊網grants.moc.gov.tw/Web/或電洽:藝術發展司吳小姐02-85126534。(莊珮瑤) 文化部整理核銷懶人包 讓團隊結案輕鬆上手 針對藝文團隊核銷時經常遇到的問題,文化部近期以使用者觀點製作了「核銷懶人包」,輔導藝文團隊瞭解獎補助核銷的完整流程,協助藝文工作者了解主計規定。 文化部「表演藝術類補助作業要點」及「視覺藝術類補助作業要點」近期公布修正條文,包括修改指定核銷項目、將團隊申請資料原須準備10份減為2份、增列公開審查委員名單。過去補助要點僅限「演出費、製作費、文宣設計費、講師費、印製費」等核銷項目的規定,修正為除了不能用於經常性人事費及購置設備之外,獲補助之藝文團隊可以依據計畫執行目的及需求,提出補助的項目及核銷單據,更貼近團隊實際需求。 政府之補助款核銷時涉及相關主計規定,常讓藝文團隊因為不諳規定而覺得核銷困難。為了協助團隊,文化部也彙整常見問題製作「核銷懶人包」,說明辦理核銷支用的完整流程。相關資訊可參www.moc.gov.t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颱風過後……
「颱風要來了」對你的意義是什麼? 對於表演藝術從業人員來說,宣布停班停課,關乎節目是否停演,長久以來準備的心血是否沒機會呈現。一張沒機會使用、必須退款的票券背後,可能是藝術團體為之心酸的龐大財務損失。今年七月底,在週末來襲的尼莎颱風,也造成演出單位大大小小的災情。 每年颱風季,總有節目因此取消、改期,既然是年年都可能遇到的課題。本專題藉此機會,討論在表演藝術的經營上,如何面對天災,做好準備,以及可能的風險管理。 「樹頭顧乎在,不怕樹尾做風颱」
-
焦點專題 Focus
西方.東方.到台灣 2017新點子樂展
「排練時,我一聽到聲音眼淚就整個掉下來,我真的認為我一輩子都寫不出他們那樣的音樂。」身為一位作曲家,作品備受國內外團隊演出與討論的趙菁文,卻在實驗劇場聆聽樂手歌唱後,坦誠地說出這段話。 「新」到底是什麼?也許需要經過碰撞,才知道原來遍尋不著的珍貴聲音,就在我們身邊。 傾聽二○一七年新點子樂展策展人趙菁文與舞台暨燈光設計鄧振威的對談,了解台灣音樂的現代性,再聽聽音樂會的安排。由古典強勢的歐陸,回歸亞洲的新記憶,於是我們明白音樂的創作不再遙遠,而是從西方、東方、到台灣。
-
TSO精選 TSO Choice 人生低谷中的作曲生涯最高峰
北市交、國臺交聯演 馬勒《千人》磅礡登場
奧地利作曲家馬勒的磅礡巨作《第八號交響曲》,又稱為「千人交響曲」,因為規模宏偉、編制龐大且音樂難度高,演出不易,在台灣迄今也只演過三次。而就在九月中,曾經演出過第八號交響曲《千人》的臺北市立交響樂團將與國立臺灣交響樂團共同演出,另與八位獨唱家、四組中部地區合唱團攜手合作,在水藍的指揮下,先後於台中和台北兩地演出,這首作曲家創作於人生幸福之時,首演於人生低谷之刻,充滿戲劇性的樂曲,無論是否樂迷,都不容錯過!
-
特別企畫 Feature
舞台奇觀製造者
在影像取代現實的當代社會,驚人的奇觀透過各種尺寸的螢幕傳播,都成了日常的景觀,像漫天灑出的一把豆子,支離破碎。在黑盒子裡,離散的豆子們刺目扎腳,成為日常的例外之地。 本期特別企畫聚焦三位視覺語言豐富的藝術家希臘編舞家迪米特里.帕派約安努,日本導演暨裝置藝術家高谷史郎,巴西編舞家黛博拉.寇克。他們三人的創作源頭各異,視覺藝術、建築、設計、運動善於一一撿拾散失的景觀碎片,敏銳地抽取潛伏日常的異常與驚奇,耐心收攏、重組、製造為一鐘錶機械盒般精密的舞台奇觀。我們邀請三位藝術家接受專訪,分享創作歷程的所思所感,也一一揭密奇觀鍛成的幕後秘辛。
-
焦點專題(二) Focus
最後的「維新派」
黃昏時分,在衛武營的草原上, 一艘結構外露的巨大船體, 將帶著人們航行未知: 塗白面孔的演員、到訪的觀眾; 日本人、台灣人、在場的與不在場的。 這是最後一次出航了。 他們曾經行過世界, 遙遠的巴西、歐洲、美國、新加坡到紐西蘭, 一切的起點,永遠是大阪。 創立長達四十年的日本維新派劇團, 隨著主要創作者松本雄吉逝世,亦將解散。 劇本的最末頁、故事的最終句, 抵達了當初遙想的劇名所在:台灣, 那將是最後的維新派演出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2017-2018新樂季搶先報
綜觀世界各大樂團新樂季,很難找出共通的趨勢。然而仔細研究,卻發現有兩個極為相似的情況。其一,萊比錫布商大廈管絃樂團、柏林愛樂、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的新任掌門人陸續上任,倫敦交響從柏林迎回拉圖,而即使梵志登(Jaap van Zweden)答應至少會留任港樂到二○二二年夏季,但日後的動態仍令人好奇。其二,二○一七/一八樂季其實同時是德布西、伯恩斯坦、尹伊桑(Isang Yun)、齊默爾曼(B. A. Zimmermann)、古諾、蒙台威爾第、羅西尼、柴科夫斯基、拉威爾、拉赫瑪尼諾夫、梅湘的紀念年。超過十位音樂家的主題得以發揮,無怪乎節目澎湃琳瑯滿目。 看回國內,NTSO與KSO接秉持古典音樂的中堅路線。前者安排了「巨觀交響」和「德奧經典」兩大系列;後者則以管絃樂團編制為主的「序曲協奏曲交響曲」模式,套用在新樂季的開季安排上。NSO從大鳴大放的卅樂季回歸平實,也有德奧交響,但有趣的是同時提出北歐、東歐、俄羅斯、法國、西班牙甚至原住民作品與之對應。無獨有偶的,TSO也端出德奧經典、法國當代,以及匈牙利民族風的各色佳餚。 兩大國樂團裡,NCO維持以往風格,持續述說台灣故事。TCO則是首度邀請駐團藝術家、推出「雙樂團、雙指揮」音樂會,還有破天荒地以「武俠」為題規劃節目。從世界看回台灣,再從台灣放眼世界,用心規劃的節目,還未上演就已經精采萬分。
-
藝視窗 News
第37屆行政院文化獎自即日起受理推薦
【台灣】 第37屆行政院文化獎自即日起受理推薦 行政院文化獎自即日起開始受理推薦,受理推薦時程自即日起至9月25日止。行政院文化獎受獎人提名範圍包含:文學、電影/影像、美術、工藝、博物館、文化資產、音樂、戲劇/戲曲、舞蹈、歷史、文化創意產業、流行文化等各個領域。相關推薦提名規定及書表可向文化部索取或至文化部官網新聞與公告下載,網址為www.moc.gov.tw。 傳藝金曲獎頒獎 各獎項得主榮耀誕生 第28屆傳藝金曲獎頒獎典禮8月26日晚間在臺藝大的臺藝表演廳登場,所有得獎者也同步出爐。此次獎項分「出版」與「戲曲表演」兩大類,其中出版類特別獎頒給國寶級北管藝師邱火榮,戲曲表演特別獎則頒給布袋戲藝師許王。今年的「最佳傳統音樂專輯獎」由《北管亂彈戲》專輯獲得,「最佳藝術音樂專輯獎」由《英雄.命運赫比希與國家交響樂團》專輯獲得;戲曲表演類中,唐美雲歌仔戲團以《風從何處來》獲頒「最佳團體年度演出獎」,「年度最佳演員獎」則由演出薪傳歌仔戲劇團《王魁負桂英》的張孟逸獲得。其他相關訊息與全部得獎名單,可參傳藝金曲獎官網tmiplantfrom.ncfta.gov.tw/gma/Home/28。 2018國家兩廳院年度計畫《葉瑪》九月初展開演員甄選 兩廳院去年邀請國際戲劇奧林匹克委員會主席、希臘阿提斯劇院(Attis Theatre)藝術總監狄奧多羅斯.特爾左布勒斯(Theodoros Terzopoulos)執導《酒神的女信徒》一劇,以獨創肢體與聲音能量的表演系統,打破演員身體極限,讓演出備受矚目。2018年,兩廳院將延續與特爾左布勒斯的合作,預計在2018年推出兩廳院年度計畫《葉瑪》Yerma,即日起展開演員甄選報名,報名截止日為9月8日。 《葉瑪》一劇預定於2018年10月25日、27日於兩廳院藝文廣場演出,預定排練期間為2018年8月21日至10月24日。演員甄選時間為2017年9月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音樂擴散無邊 TSO要你參一咖
八月,臺北世大運的開幕演出驚豔眾人,也讓表演藝術界感動不已。精采的節目看得到,然而看不到的功臣之一,還有讓現場氣氛洶湧激昂的交響篇章,那就是由首席指揮吉博.瓦格親自率領的臺北市立交響樂團。 身為市民的交響樂團,他們絕不僅屬於音樂廳舞台,而是步下殿堂,用音樂向下扎根。不但到國小校園表演、介紹樂器,更讓孩子的小手碰觸樂器、發出屬於自己的琴聲。更特別的是,在導演與聲樂指導的協助下,可以上台演出一場音樂劇。他們是怎麼辦到的?就讓我們一窺究竟!
-
企畫特輯 Special
青春與成年的甜美交會 劇場裡的成年慶典
台南習俗的「做十六歲」,代表對孩子成長的期許,而臺南市政府文化局主辦、台積電文教基金會獨家贊助的「十六歲小戲節」,正是藉此節慶,讓青少年們在繁重的課業之外,也能有機會參與戲劇、音樂等表演活動,透過藝術,回看生活種種並說出自己的故事。八月正有兩場青少年參與的相關演出:「東方猴夢想無限音樂會」與影響.新劇場《萬花筒kaleidoscope》,透過劇場的慶典,為少年們迎向未來,打開看見世界的另一扇窗。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Let’s Jazz everywhere!
一九二○年代的密西西比河畔,夕陽餘暉映得小酒館紅通通。 遠方傳出屬於黑人的節奏與清亮的歌聲,像是解放一個束縛的靈魂,抒情而哀傷。 自此,這旋律就從戶外、酒館、音樂廳到各個角落; 也從黑人、白人傳遍到各個族群。 只要有心跳,就會有節奏;只打起節奏,就可以有爵士。 今夏,爵士樂的靈魂穿越至此, 交會十五年的夏日爵士派對與十年的爵士音樂營傳承, 從大廳到小廳,從戶外到小酒館, 不論黑夜或天明, 只要搖擺一來,爵士便無所不在。
-
特別企畫 Feature
中國當代舞蹈再發現
大中國的幾個地標性現/當代舞團,不脫曹誠淵一輩的廣東現代舞團、北京雷動天下現代舞團、北京當代芭蕾舞團、上海金星舞蹈團等,而除了這些大團、大劇院、大中國模式的舞團之外,尚有文慧、侯瑩、小珂、謝欣、何其沃、陶冶、古佳妮、楊朕等難以一語盡數,如點點星火燎原,持續注視己身腳下和某個社會暗處相連的創作者們。 他們是當代中國舞蹈的奇景。在仍屬邊緣的中國現代/當代舞蹈例外之地,回應世界,面對歷史,開拓肢體語言,確認自我身分。 本刊將從外而內梳理這些創作,並透過專訪人文社會關懷獨樹一幟的文慧、八○後與國際接軌緊密的古佳妮、九○後大膽觸碰敏感議題的楊朕等,不同世代的創作者們,再發現中國當代舞蹈!
-
焦點專題(二) Focus
伍斯特劇團 美國劇場先鋒
承接謝喜納的「表演車庫」空間、創立了「伍斯特劇團」, 伊莉莎白.勒坎特與已故的斯伯汀.葛雷,以及許多創團核心成員們, 攜手開啟了美國前衛劇場的新時代。 四十年來, 伍斯特劇團不停嘗試融合劇場、舞蹈、音樂、科技與各種多媒體素材, 實驗也實踐後現代拼貼美學, 也讓他們成了現代戲劇史中,如教科書般的存在。 在伍斯特即將訪台之際, 讓我們一同回顧他們跨時代、開先例的獨特作品, 也藉機一探美國廿世紀末至今,您不可不知的幾個前衛劇場團隊。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表裡泰國(下) 裡.泰國劇場進行式
1張在地人帶路曼谷表演空間地圖 2位泰國當代藝術專家觀察報告 6位泰國表演藝術家墾荒之路 繼七月「表泰國」觀光客的凝視之後,本期「裡泰國」除了特邀新加坡籍策展人鄧富權、朱拉隆功大學戲劇系系主任Pawit MAHASARINAND揭開天使之城的歡快、開放面紗,揭示泰皇蒲美蓬過世後,動盪的民主政體對劇場的影響。 除了泰國表演藝術時況外,本刊亦介紹劇場導演暨曼谷劇場節推手Pradit Prasartthong、劇場編導演全才Nikorn Saetang、古典音樂家Phongsathorn Sutham與Santi Udomsri、劇作家Daraka Wongsiri與即將來台演出《靈薄域》的當代編舞家皮歇.克朗淳,看這六位創作者如何在資源相對貧瘠的表演藝術窮山惡水中,奮力一搏,殺出血路。
-
藝視窗 News
衛武營結盟布拉格劇場設計四年展 推動青年設計創作者國際交流
【台灣】 衛武營結盟布拉格劇場設計四年展 推動青年設計創作者國際交流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衛武營營運推動小組七月初與布拉格劇場設計四年展(The Prague Quadrennial of Performance Design and Space)簽訂自2017至2019年,為期2.5年的交流合作計畫,是該計畫首位亞洲的合作夥伴。合作內容包括「青年設計/創作者交流」、「全球實習生計畫」,與「作品交流計畫」。合作期間,衛武營將推動台灣青年設計/創作者前往布拉格進行交流,國際青年劇場設計來台交流;並爭取全球僅16名額全球實習生的機會,推薦兩名南台灣年輕製作人赴布拉格四年展期間實習。 衛武營準藝術總監簡文彬提到,PQ所著重的青年設計師想像力、轉換提升與養成過程,與衛武營相同,未來衛武營將與來自芬蘭、英國、德國等多國文化機構交流,一起發掘並提供年輕設計/創作者平台與機會。(莊珮瑤)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8月舉辦「亞當計畫─亞洲當代表演網絡集會」 由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策劃的「亞當計畫亞洲當代表演網絡集會」,將於8月舉行,活動分為藝術家實驗室、展演平台、交流與論壇三部分。正式開幕前,先由10位不同國籍的亞洲藝術家,與10位來自台灣的創作者,分組共事,進行為時兩週的實驗。8月24日到27日的集會,則邀請6組展演團隊發表階段性創作呈現及展覽,有亞洲新銳導演的短片特映,同時亦將舉辦屬於亞洲當代藝術產業的深度對話,力求建立亞洲藝術創作者的橫向聯繫並激盪合作。活動資訊和報名程序,詳見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官網 www.tpac-taipei.org,或洽02- 25997973。(陳茂康) 為國際共製節目《驚園》暖身 衛武營舉辦墨染世界暨崑曲工作坊 衛武營營運推動小組將於9月8日至10日推出「驚園 墨染世界暨崑曲工作坊」,為衛武營與美國林肯中心、斯波萊多藝術節、新加坡藝術節共同委創製作的歌劇作品《驚園》暖身。工作坊邀來《驚園》導演與設計馬文、音樂作曲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運動你的藝術,啟發我的創作
做著運動、跑著健身, 走著看展、坐著觀戲, 外在的身形體態,在實踐中塑造, 內在的心靈養分,在創作裡滋養。 看似有關,實則少有連結的運動和表演藝術、 看似相近,實則少有交集的劇院與運動民眾, 在「運動你的藝術」工作坊中相遇。 芭蕾舞者葉名樺、青年優人鍾鎮陽, 碰上了運動品牌Under Armour延請的教練們。 他們優異的身體素質,透過按部就班的暖身與課程, 成了大眾得以仿效、學習的目標。 他們精湛的表演技能,經過運動的轉化與訓練, 也能讓人一窺藝術是如何在身體的動能裡, 詮釋情感、豐沛內心、開啟想像, 成為創作的素材之一。
-
焦點專題 Focus
里米尼紀錄劇團 《遙感城市》 耳機引領的奇幻旅程
Remote,是一種距離,一種無形的連結、一種關係。 今年八月,德國里米尼紀錄劇團主要創作者之一, 導演史蒂芬.凱吉將帶著他遊遍世界大小都市的 《遙感系列》Remote X 造訪台北。 就在熱天午後的台北城裡, 與五十位夥伴一起戴上耳機、走上街頭、踏上旅程, 你們將成為城市中最奇特的景象, 同時也看見城市中那些不同於你們的他者。 那個在左耳與右耳之間迴盪的聲音, 好像也在腦袋瓜裡成了漣漪, 串起了全身的神經。 那是凱吉的演算法, 讓你跟著他,自主邁開步伐的畫外音, 那是牧羊人為你指引的迷津, 那是一段城市中的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