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視窗 News

「追尋歷史.原音重現—民歌採集50年」特展開幕

文字|耿一偉本刊編輯部
第299期 / 2017年11月號
PAR表演藝術

【台灣】

「追尋歷史.原音重現—民歌採集50年」特展開幕

今年適逢民歌採集運動50周年,為彰顯該段歷史及音樂史料保存的重要性,文化部所屬傳藝中心臺灣音樂館於10月27日推出「追尋歷史.原音重現—民歌採集50年」特展,除重現當年進行採集的盤帶、田野日誌、手稿、照片等實體文物外,並結合科技互動裝置展示,帶給民眾耳目一新的參觀體驗。

臺灣音樂館於2000年時,獲得許常惠當年民歌採集運動的錄音資料,館方即將其進行數位化作業,並將各首樂曲進行採詞、採譜後,回到當時的採集地進行訪查,以釐清各樂曲在當時部落及聚落生活中所代表的意義、呈現該部落音樂文化上的變遷與脈絡,同時也將相關資料提供學界進行後續研究及運用。

展覽期間也將舉辦系列「世代之聲—臺灣族群音樂紀實系列」音樂會及講座,喚起大眾對這片土地的記憶與情感。展期自即日起至2018年9月30日於臺灣音樂館3樓特展室展出。詳情請參戲曲中心官網xiqucenter.culture.tw/Xiqu/index.aspx。(莊珮瑤)

2017年臺灣國樂團「菁英爭揮-青年指揮選拔之夜」大賽名單出爐

2017年臺灣國樂團(NCO)舉辦之「菁英爭揮—青年指揮選拔之夜」於上月26日假中山堂舉行,五位參賽者透過兩首樂曲發揮實力,最終由技術、媒體、團員以及現場觀眾票選,第二名及最佳人氣獎由林亦輝獲得,第一名及最佳魅力舞台獎雙料獎項得主則是周聖文。明年度周聖文不但將與NCO合作「指樂飛揚」青年指揮專場音樂會,同時獲得六萬元演出獎金。

「菁英爭揮—青年指揮選拔之夜」參賽者係由年度「青年指揮人才培訓計畫—指揮家培訓課程」中選出。為期一年的課程中,學員歷經觀摩排練、作品研習、專題講座、樂團排練及選拔音樂會,充實學習理論與訓練實作。比賽今年已是第四屆,歷年參與培訓計畫人數逾百人,得獎者更有優異的表現。今年五位選參賽者除了獲獎的兩人之外,優秀選手還有朱恆志、徐昌全與方信淵。雖未於賽事中獲獎,但已納入NCO人才庫,未來將視各場音樂會需要,將有機會作為巡迴演出、校園推廣音樂會指揮。(李秋玫)

台灣團隊參與「2018年法國外亞維儂藝術節」開始徵件

文化部規劃我國團隊參與法國外亞維儂藝術節已有11年,今年也將繼續辦理徵選計畫,預計徵選三團,自即日起徵件至11月21日止。外亞維儂藝術節演出預計自2018年7月1日至31日,地點為亞維儂絲品劇院。相關徵件細節請參文化部網站。

 同時文化部也與亞維儂CDC-Les Hivernales編舞發展中心合作,推出一個台灣現代舞蹈節目,駐法國代表處臺灣文化中心也將從此次投件的團隊計畫書中篩選合適的舞蹈作品,推介予CDC作做節目規劃參考,CDC獲選團隊名單將另案公布。(莊珮瑤)

國家交響樂團招考「低音號首席」

國家交響樂團將舉辦「低音號首席」甄選,歡迎有志職業樂團者報考。報名自即日起至11月17日止,一律採通信報名。甄選程序分為書面審查及現場演奏二階段,通過書面審查者始得參加現場演奏。書面審查結果將於年11月24日以Email 方式寄送通知,預計於12月11日舉辦現場甄選。現場演奏分初選與複選,演奏內容包含:a. 選定曲選段;b. 管絃樂片段。報名詳情請參npac-nso.org/zh/controller/news-etuvz7wghz。(莊珮瑤)

【國際】

台柬合製《南國悲歌:柬埔寨安魂曲》音樂劇  墨爾本世界首演

台柬合製音樂劇《柬埔寨安魂曲》日前於墨爾本藝術節世界首演,獲該國雪梨晨鋒報高度評價,指出台北愛樂室內合唱團全場背譜、演唱結構複雜的樂曲,吟詠整部作品的真諦與和聲之美,令人激賞。《柬埔寨安魂曲》以1975年赤柬大屠殺(Khmer Rouge)為靈感,以音樂輔以多媒體等多元元素,描繪這段曾被世人遺忘多年的悲痛歷史。本劇並將於12月前往美國紐約參加下一波藝術節。

本次製作由台北愛樂室內合唱團、柬埔寨傳統民音合奏團與墨爾本節慶樂團同台,邀請澳洲塊動舞團(Chunky Move)前藝術總監基登.歐巴任尼克(Gideon Obarzaznk)擔任導演。(莊珮瑤)

台灣藝術家用音樂劇協尋難民的「家」

旅德台灣劇場導演張乃文製作互動式影像舞蹈音樂劇「家」三部曲之首部曲Here We Are,於11月2日在柏林TAK劇場首演。該劇序曲You and Me and Us已於6月在德國柏林表演藝術節(Performing Arts Festival Berlin)之共生文化中心(Zusammen KUNFT)演出6場。序曲以互動式劇場裝置藝術呈現,透過難民及其他不同族群孩童的視角,一起探索歡樂無國界的烏托邦。

Here We Are為互動式影像舞蹈音樂劇從流離逃亡族群的角度,來看進入新環境時所面臨的各種挑戰,主流社會及新移民如何學習了解及接受彼此的異同。音樂劇將原本就認識(演員)或互不認識的陌生人(觀眾)聚集在一起,彼此分享「家」的概念及對「家」的想像。該音樂劇是由張乃文的飛象西西跨文化劇團與尋求庇護的年輕難民共同完成。(莊珮瑤)

2018漢諾威國際編舞大賽開始徵件

漢諾威芭蕾學社所舉辦的漢諾威國際編舞大賽(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for Choreographers Hanover),即將邁入第32屆,目前正開放2018年的徵件報名。這項國際知名的編舞大賽是給35歲以下的年輕編舞家,不限舞蹈類型,希望作品能夠創造對空間與時間具有想像力使用,並能將概念透過表演者落實。徵件的條件是作品須在5至12分鐘內,第一階段評審會從報名者所提供的影片資料,挑選出20位入圍者,然後這些入圍者必須至漢諾威於評審面前演出。

這項編舞大賽的總獎金高達13,500歐元,會有三個最後獲獎者。最後前三名的劇院製作獎得主,會有機會受邀為不同的舞團與劇院創作新作。另外還設有最佳觀眾獎有1,000歐元獎金,以及最佳評論獎有1,500歐元獎金。台灣年輕編舞家蔡博丞就曾以作品《浮花》Floating Flowers獲得2014漢諾威國際編舞大賽的劇院製作獎與觀眾票選獎,之後在國際舞壇上發光,如虎添翼。目前報名截止的時間是訂在2018年5日,入圍比賽時間是6月12與18日。預知更多報名詳情,請上主辦單位官網ballettgesellschaft.squarespace.com。(耿一偉)

電影《鋼琴師與她的情人》將改編成芭蕾舞劇

紐西蘭藝術節計畫將1993年坎城影展金棕梠獎《鋼琴師與她的情人》The Piano,由捷克編舞家布本尼切克(Jiri Bubenicek)改編成芭蕾舞劇,於2018年二月底於威靈頓進行世界首演。電影《鋼琴師與她的情人》是由珍.康萍(Jane Campion)執導,故事講述蘇格蘭女子艾達是啞巴,只透過鋼琴及手語和其他人溝通,她嫁到紐西蘭,但先生不肯將鋼琴搬回家,最後鄰居班斯用土地換琴,要求艾達教他彈琴,兩人因而發展出一段戀情。

作曲家麥可.尼曼(Michael Nyman)為該片創作的配樂也廣為流傳,舞劇有很大的部分也奠基上對電影配樂的詮釋上。編舞家布本尼切克說:「我幾乎被電影中所展現的故事張力與無以倫比的紐西蘭景色,感動到哭出來。」布本尼切克曾於2014年將《鋼琴師與她的情人》改編成獨幕舞作,之後他接受紐西蘭藝術節委任,與紐西蘭皇家芭蕾合作,發展全本的芭蕾舞劇。2018年紐西蘭藝術節將於2月23至3月18日舉辦,《鋼琴師與她的情人》也是藝術節開幕演出,將於2月23日首演。欲知更多詳情,請上藝術節官網www.festival.co.nz。(耿一偉)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