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給我一個活下去的理由》起,康寧漢開始以抽象的方式用肢體去「探索」一個概念。(Ben Nienhuis 攝 國家兩廳院 提供)
特別企畫 Feature 障礙藝術.藝術無礙

障礙藝術.藝術無礙

美國運動員、演員、時尚模特兒Aimee Mullins因先天腓骨畸形,從小就進行了雙腿的小腿截肢手術,她在一場演說中,提及她曾帶著她的十二對義肢與孩子們互動,她提問:「孩子們,我今天早上醒來,很快地做下決定,要能夠一下子跳過房子,不過兩三層的高度,但是,如果你能想到那些動物、超級英雄、卡通人物,你會給我造一副什麼樣的腿呢?」

孩子們回答踴躍,長頸鹿、青蛙、神探Gadget、超人特攻隊……突然有個孩子問:「嘿,為什麼妳不想飛呢?」

Mullins瞪大眼睛,突然意識到身體的「殘缺」,其實同時也表示了空白——空白使她作為一個「充滿潛能的人」而存在。

什麼是「正常」?什麼是「不正常」?

什麼是「障礙藝術」?什麼是「障礙文化」?

本期特別企畫從障礙藝術出發,試圖回答以上問題。

我們從藝術創作與觀眾文化參與兩條主線試圖逼近此因空缺而充滿潛能的藝術形態,除了探討現代劇場中的障礙藝術創作脈絡,專訪國內外的創作者——英國編舞家克萊兒.康寧漢、香港無障礙劇團、台灣極光樂團外,在文化參與方面,則特邀長期投身身心障礙研究的易君珊,從自身經驗分析台灣藝文環境、法規現況與困境;亦專訪兩廳院藝術總監李惠美談無障礙的相關軟硬體規劃;此外,亦有專文談為視障者服務的口述影像如何實踐。

期能傳達「障礙藝術家」訴說的故事的同時,亦能反思我們所處的世界,真的「無障礙」了嗎?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