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
特別企畫 Feature
文本退位,「聲」「視」浩大 當代歌劇新趨勢
歌劇,是以音樂與歌唱來表達戲劇的藝術。 角色以演唱渲染情感,有指揮統馭管絃樂團、合唱團敘述劇情,還有精緻的布景、燈光、舞台與服裝設計的配合,有時還會加入舞蹈與詩歌的吟唱然而,經過幾百年來的演變,歌劇的面貌已不僅止於此。 歌劇演變到現在,它不再有明確的劇情、主導者也不僅是作曲家,各種新素材的加入,讓不同藝術領域都可參與。 與其說這是歌劇藝術的累進,倒不如說是它回歸到人類的基本感官。當代歌劇的新趨勢,集合多重藝術的大成,其實就是――「聲」、「視」浩大。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LOGGING IN THE WORLD 西迪.拉比 尋找與世界的連結
冰島文青天團Sigur Rs在二○一二年出了第六張專輯Valtari,策劃了一系列的神秘影片實驗計畫,當中一支美得不得了的同名MV拍攝於廢棄的軍事基地,格外奪人眼目。廢墟之中一男一女在天台上遙遙相對,逐漸靠近,舞得流動纏綿,柔軟似水的肢體編排正是比利時舞蹈鬼才西迪.拉比的正字標記。 這不是西迪.拉比第一次的跨界嘗試,也不是首次與各領域的頂級明星交手。流行音樂教父麥可.傑克森(Michael Jackson)、行為藝術教母Marina Abramovic、本次來台的《空間》Sutra則請來當紅的英國透納獎得主雕塑藝術家葛姆雷(Antony Gormley)操刀舞台設計,同領域的舞蹈明星更不用說了,金童阿喀郎.汗(Akram Khan)、佛朗明哥舞蹈女皇瑪麗亞.佩姬絲(Mara Pags)等,都是座上賓。 「我們共同之處就是向外接觸的慾望,與他者建立關連性,與他者相遇同行,還有和解也很重要,一路上必然有障礙要化解,就像東方、西方看似兩個完全不同的地理概念,某個時刻,我們終究會到達同一境界。」他說。 將西迪.拉比從街頭推向國際舞台的原動力直接而純粹,對他者的關注,也讓他的凝視焦點既廣且遠,漫畫、武術、哲學都是入舞題材。趁著本次《空間》登陸高雄衛武營,本刊除了獨家專訪這位舞蹈變色龍外,也一併檢視分析怪才的肢體養成與美學風格。 他從大膽前衛的安特衛普街頭前來,我們將在此相遇。
-
藝視窗 News
漢寶德、余光中、齊邦媛 獲第34屆行政院文化獎
【台灣】 漢寶德、余光中、齊邦媛 獲第34屆行政院文化獎 行政院上月頒發第34屆文化獎,由文壇大師余光中、齊邦媛和已故的建築大師漢寶德獲獎。行政院長毛治國在頒獎時表示:「文化獎章的典範作用,讓文化得以傳承,更謝謝這3位大師為台灣的貢獻。」 三位得獎者既是典範,也是傳承者。齊邦媛以個人私史關照大時代動盪的長篇鉅著《巨流河》為人所知,不僅寫小說,多年來也積極有系統地推動台灣現代文學的英譯工作,讓台灣的文學作品得以在國際發聲,更催生國立台灣文學館,對於提升台灣文學國際能見度、促進文學交流貢獻卓著。 中小學教科書的熟面孔余光中則是台灣新詩的先驅者,如〈鄉愁〉、〈我的四個假想敵〉、〈聽聽那冷雨〉等,對於華語文教育有深遠影響。漢寶德不只是建築師,也是教育家,對國內建築教育方向影響深遠,他籌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推動大眾科學教育;亦創辦臺南藝術學院(今國立臺南藝術大學),也催生台灣第一所博物館學研究所。他從環境美學的角度,結合人文與設計,帶給國內建築學界不可磨滅的貢獻。(張慧慧) 新生代指揮莊東杰 獲蕭提國際指揮大賽第2名 新生代指揮莊東杰,於台灣時間2月22日下午在德國法蘭克福歌劇院舉行的第七屆蕭提國際指揮大賽(Sir Georg Solti International Conductors Competition)決賽中奪得第二名,第一名從缺,且以59%的高票獲頒最佳觀眾票選獎,是台灣人打入該賽迄今最好的成績。 現年33歲的莊東杰出身音樂世家,父親為北藝大教授莊思遠,母親是台藝大講師張美玲,15歲即獲得全國音樂比賽法國號冠軍,並登上國家音樂廳演出。國中畢業即赴美求學,曾於普渡大學就讀統計學系,二○○六年師事指揮廖年賦後,再度前往辛辛那提音樂院攻讀指揮碩士學位,之後又考進寇蒂斯音樂學院。二○一三年他曾在馬勒指揮大賽獲得銀獎,此次比賽他更在367名參賽者中脫穎而出,除獲得一萬歐元獎金,也贏得與法蘭克福歌劇院與廣播交響樂團的合作機會。(李秋玫) 第26屆傳藝金曲獎
-
特別企畫 Feature
舞動就是存在—後現代舞蹈 Post-Modern Dance
什麼是「後現代舞蹈」? 為什麼我們在此時此刻還要去回顧一九六○年代紐約下城的舞蹈現象? 歷經半世紀,後現代舞蹈的繼承者們又走到了何方? 在伊凡.瑞娜等先驅者以連珠炮的「不」宣言,振聾發聵又自信地問「什麼是舞蹈?」之後,現代的大敘事高牆瓦解了,編舞家力求成為自己,也讓舞蹈成為舞蹈自身,在後現代編舞家眼中,世界必須回到初始,萬物得索討回原本的名字,他們要無限地伸展自己,直到觸碰邊緣。 從觀念發展到風格,後現代編舞家們走到自己的邊緣形式。比利時編舞家姬爾美可(Anne Teresa De Keersmaeker)堪稱後現代編舞家後繼者之代表,她說:「自由之內並不存在自由,但結構之內卻存在著自由。」 拜姬爾美可的經典作品即將來台之賜,讓我們得以檢視那個輝煌的年代,舞蹈的脊梁。當時的紐約沒有邊緣,顛覆與開創,風吹所及,全球眾星閃耀。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從世界的蜷川 看蜷川的世界
崛起於一九六○年代日本前衛小劇場運動, 卻以商業劇場奠定他在世界劇壇的地位。 莎士比亞、希臘悲劇、日本劇作與文學, 他的舞台作品題材多元,涉獵廣泛。 將歌舞伎的表演符號運用於西方經典的搬演中, 形塑他獨一無二的戲劇美學。 精準如音樂的表演節奏、場面調度與聲光變化的緊密扣合,帶來觀賞的感官享受。 星光熠熠的明星卡司,讓他的製作經常未演先轟動,成為票房賣座的保證。 他是蜷川幸雄,日本人尊稱他為「世界的NINAGAWA」。 在長達半世紀的導演生涯中,蜷川執導超過百部的作品。 即將迎接八十大壽的他,創作力依舊驚人, 近年還推出「莎士比亞卅七部作品全上演」計畫。 此次在台灣上演的莎劇《哈姆雷特》,是他第八度挑戰該作品, 對他而言,每次的搬演不是舊作重製,而是全然的摧毀與再生。 本刊深入蜷川的舞台世界,揭開他如何兼顧美學成就與商業價值的成功秘訣。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新登場!最新《哈姆雷特》劇照特急版 搶先看一
蜷川幸雄最新版《哈姆雷特》甫於一月廿二日於日本首演,這是蜷川導演慶祝八十大壽之作,也是他第八度挑戰《哈姆雷特》這個劇本。演員卡司除了搭檔多年的老班底平幹二朗,還有他一手提拔的藤原龍也,以及老牌演員鳳蘭、美麗女星滿島光。蜷川幸雄歷經歲月淘洗的智慧與功力,將如何呈現在暌違廿二年的台灣觀眾面前,著實令人期待!趕在二月號截稿之前,本刊取得此次演出最新劇照,特以紙上秀形式呈現,以嚮讀者。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新登場!最新《哈姆雷特》劇照特急版 搶先看二
蜷川幸雄最新版《哈姆雷特》甫於一月廿二日於日本首演,這是蜷川導演慶祝八十大壽之作,也是他第八度挑戰《哈姆雷特》這個劇本。演員卡司除了搭檔多年的老班底平幹二朗,還有他一手提拔的藤原龍也,以及老牌演員鳳蘭、美麗女星滿島光。蜷川幸雄歷經歲月淘洗的智慧與功力,將如何呈現在暌違廿二年的台灣觀眾面前,著實令人期待!趕在二月號截稿之前,本刊取得此次演出最新劇照,特以紙上秀形式呈現,以嚮讀者。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新登場!最新《哈姆雷特》劇照特急版 搶先看三
蜷川幸雄最新版《哈姆雷特》甫於一月廿二日於日本首演,這是蜷川導演慶祝八十大壽之作,也是他第八度挑戰《哈姆雷特》這個劇本。演員卡司除了搭檔多年的老班底平幹二朗,還有他一手提拔的藤原龍也,以及老牌演員鳳蘭、美麗女星滿島光。蜷川幸雄歷經歲月淘洗的智慧與功力,將如何呈現在暌違廿二年的台灣觀眾面前,著實令人期待!趕在二月號截稿之前,本刊取得此次演出最新劇照,特以紙上秀形式呈現,以嚮讀者。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新登場!最新《哈姆雷特》劇照特急版 搶先看四
蜷川幸雄最新版《哈姆雷特》甫於一月廿二日於日本首演,這是蜷川導演慶祝八十大壽之作,也是他第八度挑戰《哈姆雷特》這個劇本。演員卡司除了搭檔多年的老班底平幹二朗,還有他一手提拔的藤原龍也,以及老牌演員鳳蘭、美麗女星滿島光。蜷川幸雄歷經歲月淘洗的智慧與功力,將如何呈現在暌違廿二年的台灣觀眾面前,著實令人期待!趕在二月號截稿之前,本刊取得此次演出最新劇照,特以紙上秀形式呈現,以嚮讀者。
-
焦點專題(二) Focus
2015預知表演備忘錄
一年之計在於春! 你的2015日誌,是否已經填上了未來的看表演大計畫?本刊編輯部一如往年,展開上窮碧落下黃泉的探聽功夫,蒐羅了將在今年發生的各類演出。並在激烈的爭辯之後,為讀者找出每月焦點,讓你能夠緊緊抓住2015年的大趨勢,成為不落人後的表演訊息先鋒。
-
藝視窗 News
三位台灣孩子 包辦新加坡國際小提琴大賽前三名
藝視窗News 【台灣】 三位台灣孩子 包辦新加坡國際小提琴大賽前三名 擊敗來自14國、35名參賽者,來自台灣的小提琴家曾宇謙,在第一屆新加坡國際小提琴大賽中,以西貝流士《d小調小提琴協奏曲》奪下首獎。 年僅廿歲的曾宇謙目前尚於柯蒂斯音樂學院就學,受教於Aaron Rosand及Ida Kavafian門下。曾獲曼紐因青少年小提琴大賽少年組第三名、薩拉沙泰小提琴大賽首獎及最佳演奏獎、帕格尼尼小提琴大賽協奏曲最佳演奏獎,2012年在伊莉莎白女皇大賽中更贏得第五名。此次獎項除了五萬美元獎金外,另包括Naxos label的專輯錄音、由Mr Mrs Rin Kei Mei 提供的3年融資贊助,以及國際級的演出機會,包含與倫敦愛樂、捷克愛樂交響樂團及西澳大利亞管絃樂團等合作。 可喜的是,同樣來自台灣的林品任不僅奪下亞軍,且奪得最佳觀眾票選獎。而台裔美籍的黃愷珉(Sirena Huang)為季軍、特別獎最佳帕格尼尼演奏獎,以及特別獎最佳組曲演奏獎得獎者。(李秋玫) 國寶級客家山歌皇后賴碧霞辭世 素有「山歌皇后」美譽的國寶級客家山歌歌手賴碧霞,在上月18日晚間,因氣喘、糖尿病引發多重器官衰竭病逝於桃園中壢家中,享壽85歲。 致力於推廣客家山歌的賴碧霞,是台灣客家音樂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家。年輕時曾在張學良「私人療養所」當電話接線員,也曾寫劇本,拍過國內僅有的一部客語電影《茶山情歌》,當時票房在客家庄還超越《梁山伯與祝英台》。她從18歲時就已投入演唱客家歌謠,在山歌方面獲得無數肯定,民國75年得到薪傳獎,90年獲頒客家文化傑出獎,隨後幾年更獲得年客家終身貢獻獎,並且被登錄為桃園縣傳統藝術保存者。民國100年獲選文建會人間國寶,還獲得傳藝金曲評審團獎,隔年更成為第16屆國家文藝獎得主。而她22歲時就灌錄第一張黑膠唱片,總計灌錄一百多張。 賴碧霞的女兒、前體委會主委趙麗雲說,母親臨終前,心中仍掛念客家文化傳承,家屬將擇期舉辦客家音樂會,以媽媽最喜歡的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在濃霧中找路、在遊樂場嬉戲
舞台是一座深淵,她把我們推到邊緣 這是一面牆,沿著舞台前緣,在現實的夾縫間,蒼白而孤絕地高高矗立。 這是樹,這是水,狗奔跳至舞台中央,徘徊而憂傷的人抽著細細的煙。 這是笑,這是血,女人大喊砸我砸我。 這是碧娜.鮑許眾多符碼拼貼而成的浮世即景。 七公噸的高牆倒下時,一片沙塵裡,我想起瘂弦的〈深淵〉: 在剛果河邊一輛雪橇停在那裡; 沒有人知道它為何滑得那樣遠, 沒人知道的一輛雪橇停在那裡。 即將來台的《巴勒摩、巴勒摩》是她標誌性的舞台之一, 但斯人已逝,我們無從知曉舞台上那些不合常理的「雪橇」為何停在那裡。 還好我們還能獨家專訪碧娜的御用舞台設計師彼得.帕布斯, 藉本次機會,本期將聚光燈打在極致又瘋狂的舞台本身。 也藉三位國內舞台設計師之眼透視碧娜留下的一座座深淵, 雲門舞集藝術總監林懷民亦以專文悼念。 沒人能如她,已走得如此遙遠,仍推著我們來到邊緣。
-
焦點專題 Focus
給外行人的第一堂身體練習課
那是一個記者會的場合,漂亮的演出彩排結束後,我說:「你們剛剛在台上,好像非常開心的樣子。」舞者大笑:「我們懂得如何去使用身體的每一束肌肉,但大多數人連怎麼動屁股都不會。」動屁股有什麼難的。我扭了一下。嗯,確實。身體離我好遠。 身體是迷宮,我們慣於生理囿於形體,把「動」的本能給丟失了,本刊以三堂「行內人」的紙上課堂,四位「外行人」的親身體驗,並梳理近年來舞蹈作品中的跨界表演者,請您不用擔心是否非得學習飛越大跨步旋轉三圈半才叫「動身體」,活過些許年歲,回來重新上一堂課,是身體練習,也是生活練習。
-
藝視窗 News
臺灣音樂館「臺灣作曲家手稿展」台中展出
【台灣】 臺灣音樂館「臺灣作曲家手稿展」台中展出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轄下的臺灣音樂館,自即日起至104年2月17日止將舉辦「臺灣做舉家手稿」展覽,以「傳統元素‧新思維」為主題,展出郭芝苑、蕭泰然、馬水龍、李泰祥、徐松榮、賴德和、潘皇龍、柯芳隆、錢南章共九位作曲家之作品。現場除了展出各具特色的曲譜手稿,搭配每位作曲家的創作歷程及相關影音作品聆賞。 此次作曲家手稿特展特別移師台中,於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五樓好漾館展出。選擇台中展出,係因此地與台灣當代音樂發展與研究深遠的關係。除了許多作曲家曾於省立交響樂團(今國立台灣交響樂團)研究部專職外,台中也是台灣最早從國小到研究所皆設有音樂實驗班與音樂系的城市。展場包含入口意象與台灣音樂群像、作品手稿展示區、作曲家專區、族群音樂特色區、影視欣賞區等展示主題,並針對經典作品扣合主題說明,再搭配作曲家運用的傳統音樂元素對原住民各族、客家及北管等傳統音樂作簡單的介紹及賞析,希望能讓國內外民眾認識台灣族群音樂的多樣性。詳參臺灣音樂館官網http://tmi.ncfta.gov.tw/home。(李秋玫) 「周先生與舞者們」舞團暫停營運 編舞家周書毅成立於2011年的「周先生與舞者們」日前宣布暫停。舞團成立四年來,共發表作品《重演》、《關於活著這一件事》、《看得見的城市,看不見的人》等,而非售票形式的《1875.拉威爾與波麗露》「舞蹈旅行計畫」和新世代的編舞平台「下一個編舞計畫」,則力求建立教育、新世代的發聲平台,路途艱辛。(張慧慧) 文化部「2015愛丁堡藝穗節」臺灣季 甄選參與團隊 每年夏季的舉辦的「愛丁堡藝穗節」都可見著台灣團隊的身影,今年度也不例外。文化部即日起至2015年1月7日止展開徵選,歡迎有意願的中小型團隊踴躍報名。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除了補助團隊8名人員赴愛丁堡表演之經濟艙來回機票、住宿費、場地費、保險費及國際道具運費;還額外提供1名隨隊專責行政人員機票及住宿費用,節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2014表演藝術回顧
十大現象觀察 整合北中南三場館中,國家表演藝術中心掛牌成立 音樂、技術人員湧向對岸,表藝人才遭「磁吸」? 「後大劇場時代」來臨,團隊經營路數翻新 國藝會藝評專案開跑,藝評遍地開花 改革樂器及編制,國樂團向「西」靠攏? 站上大舞台,編舞家們準備好了嗎? 社會時事比戲好看,劇場還能做什麼? 戲劇跨國製作,跨不過語言的障礙? 台灣新編京劇,對岸戲迷驚豔 「台新藝術獎」新制,是新定位還是新局限? PAR PEOPLE OF THE YEAR 簡文彬 黃翊 黃宇琳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PAR People of the Year 2014
簡文彬 肩負重責開疆拓土 帶領南台灣藝術啟航
曾經以「最年輕的音樂總監」之名帶領國家交響樂團,並長年參與歐洲各劇團的經營,簡文彬擁有的是寬闊的視野與豐沛的國際脈絡。在帶領南台灣表演藝術啟航,讓本地的泥土散出芬芳、更飄揚海外,PAR給予最深刻的期待。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PAR People of the Year 2014
黃翊 早慧才華熠熠生輝 穩健踏上國際舞台
雲門舞集藝術總監林懷民曾說他是天分絕佳的「可怕的孩子」,好些年過去了,這個稱號依然跟著這位已過而立之年的編舞家,雖早非孩子,但才華洋溢的「可怕」依然,多年累積的能量在國內外迸發,站在台灣舞蹈與科技結合浪頭上的黃翊,明年國際巡演將以美國紐約為起點,將對舞壇與自身創作產生何種質變,值得持續觀察。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PAR People of the Year 2014
黃宇琳 表演之路不設限 成就「名角」指日可待
京劇是以演員為中心的表演藝術,一個好角兒可以撐起一台戲。台灣京劇發展向來傾斜,造不出明星、出不了名角。科班出身的黃宇琳,憑藉著先天資質,再加上後天努力,在不同類型的舞台演出中吸收養分,成為京劇界的新偶像,讓人足以期待,台灣下一個京劇名角的誕生。
-
藝視窗 News
兩廳院推「藝術基地計畫」 期待成為藝術花圃
【台灣】 兩廳院推「藝術基地計畫」 期待成為藝術花圃 國家兩廳院因應國家表演藝術中心成立,今年首度以「藝術基地計畫」開放徵選駐館藝術家,已於上月底截止報名,徵選結果將於本月底揭曉,並於明年1月正式進駐。 「藝術基地計畫」瞄準青年藝術家,每年將提供上限兩名、25至40歲,從事表演藝術相關工作,且曾公開發表至少三個以上售票演出的創作者,提供排練場地、行政資源與創作經費至多60萬元,以實驗演出場館的可能性,讓劇場不只是一個空房子,而可以成為培育人才的園圃。兩廳院藝術總監李惠美說:「過去我們找節目來演出像是去花市切花,把已經開得茂盛美好的花呈現給觀眾,但現在我們要種花了。」 這不是兩廳院第一次提供平台,從1988年開跑的「實驗劇展」,2003年更名為「新點子」劇展、舞展,2008年與國藝會共同啟動「新人新視野」專案,提供年輕創作者發表平台與創作資源,但有別於過往的發表平台投資作品的生產,「藝術基地計畫」投資的是藝術家,從「切花」到「種花」,拉長時間軸,積極建立場館與藝術家的關係,企圖成為創作者的後援,除了讓作品有充裕的時間醞釀成型外,也期待人才就像一顆未知的種子,未來有足夠的空間長出各種讓人驚異的東西。 但這個立意良好,強調放慢速度,不急著速食的人才培育計畫,除了創作資金與排練場地提供,另一個重要變數則是時間。李惠美承諾,她擔任兩廳院總監期間內,這個計畫都會持續進行。 而藝術家駐館期限最長兩年,期間內需交出表演藝術作品,類別不限,版權等同兩廳院委託製作。 淡水「雲門劇場」落成 展開40年營運 雲門舞集淡水新家「雲門劇場」於上月落成,行政團隊預計明年1月完成進駐,並將於4月以雲門2「春鬥2015」正式啟動劇場,將營運占地1.5公頃的淡水文化藝術教育中心40年。林懷民說,這份託付「溫暖而沉重」,但「我們希望成為台灣社會一棵有用的樹。」 劇場建築由台灣建築師黃聲遠打造,以一貫尊重在地的特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微塵.起舞──議題性舞蹈在台灣
看某些舞,落幕時的掌聲令人份外沉重, 比如《薪傳》,比如《春之祭禮‧台北一九八四》, 比如《我的鄉愁,我的歌》, 比如《家族合唱》, 比如即將上演的《微塵》。 在現實與舞台之間,擁有片刻的靜默,似乎更適合它。 不只林懷民,有不少的編舞家也以同樣心情,凝視我們身處之地。 藉著雲門的新作《白水》、《微塵》, 讓本刊與您一併回顧近年台灣議題性舞蹈的發展, 在掌聲響起之前,凝神諦聽生活的真實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