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
即將上場
高雄南風劇團推出《台灣人間〈兼〉神》
一九九六年台灣飛彈煙火並存,紙錢與空頭支票齊飛,一個道壇小混混如何藉著宗敎與政治的力量,成爲人民的主宰?爲了尋找他心目中人生最大目標黄金屋與顔如玉,開始他壯志雄心的北伐,到台北發展。經高人黃金闕及青海女的開示,在亂世中最大的賺錢事業就是指點他人迷津,成爲敎派中的領導人。於是他開始一段如同愛麗絲夢遊仙境的旅程。 《台灣人間〈兼〉神》是由加拿大的 Brad Logrin 所導演,而劇作家石光生也因此劇獲得高雄第十七屆文藝戲劇類首獎。對於劇中所描繪的是九六年的台灣光景,南風劇團的解釋是「九六年不遠!歷史一直進行著,而我們太容易遺忘。一九九六年和二〇〇〇年一樣,荒謬和胡鬧一樣精彩上演!」
-
即將上場
第三屆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
以「展現世界音樂地球村」作爲節慶主題的「第三屆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從七月卅日起到八月五日,連續七天,共計二十場的音樂會,將邀請全球各地傑出合唱團抵台演出,此次受邀團隊包括有享譽國際的英國泰利斯學者合唱團、令人爵士躍動的美國裘比利合唱團、風靡歐洲的德國新浪潮合唱團、日本伊丹混聲合唱團、芬蘭維洛亞佩多合唱團等。
-
藝壇動態
藝壇動態
〔台灣〕 表演場所音響技術研習會開始報名 鑒於國内劇場技術研習多忽略了音響技術部門,國立藝術學院展演藝術中心便特別針對此部分,於八月廿六日至三十日舉辦了「表演場所音響技術研習會」,供各表演場所的舞台技術人員在職進修,並給有志於音響技術者一個學習管道。研習内容包含「音響學與室内聲學」、「音響系統構成」、「數位式錄音DAT及迷你碟片MD的編輯操作實習」等課程,名額限定三十名,修課完畢並可獲頒結業證書。報名日期自即日起至七月三十日止,詳情可洽:(02)28938745 (編輯室) 〔大陸〕 「桃李杯」舞蹈賽七月舉行 由中共文化部主辦、上海廣播影視管理局承辦的第六屆「桃李杯」舞蹈賽將於七月十五日至二十三日在上海舉行,屆時將有來自大陸與海外的五百六十名選手參加。 自一九八五年創辦「桃李杯」舞蹈賽之後,推出了大批舞蹈新人新作,知名舞者如黃豆豆、華雯等就是在此脫穎而出的金牌得主,所以舞蹈界都將此賽視為檢視舞蹈專業教學成果的重要指標。本屆參賽人數也比在廣州舉行的上一屆多了二百人左右。 此外,文化部並更改原本只能由公辦藝術學校學生參賽的規定,民間自辦的藝術學校學生,也將首次與賽;同時還增設了群舞的比賽項目。比賽場所已確定為逸夫舞台等三處劇場,將採公開售票,由上海演藝公司統籌負責有關事宜。據悉,屆時將有超過一千五百名舞蹈專業人士與會觀摩,加拿大、美國、澳門、台灣等地區,已有不少報名選手參加。 (李翠芝) 〔日本〕 漫畫家松本大洋編寫舞台處女作 近十年來在日本漫畫界異軍突起的松本大洋,五月下旬發表了他的處女劇作《光源盡處抑或天堂樂園》,並由黑帳篷劇團(Black Tent Theater)於東京下北澤的「鈴生劇場」進行首演。松本大洋的作品不多,在日本漫畫界卻享有著極高的評價,在台出版作品有《惡童當街》等;他擅長描繪現實生活中的希望與虛無、
-
即將上場
査理.海登西岸四重奏首次來台演出
査理.海登1937年生於美國愛荷華州,是將自由前衛爵士由美國傳播到歐洲的主要人物,也是七〇年代最傑出的爵士大樂團領導人之一。自從査理.海登於八〇年代中期以西岸四重奏的形式演出以來,便以一種回顧年華的情誼,把他個人的最鍾愛的西岸風華一一呈現出來。西岸四重奏這次的演出將呈現多元化的爵士音樂風格,包括改編百老匯的音樂劇、改編自古典作曲家如拉赫曼尼諾夫、拉威爾的曲子,還有諸多著名的電影配樂及挿曲等。
-
特別企畫 Feature
鏡頭下的凝視
坐在觀衆席上的我們,享受表演藝術在劇場演出的那一刻,和此後深留腦海的記憶。 卻另有一群攝影師們,手持相機,將表演藝術舞台上炫目的身影、動人的瞬間,以快門留下一幅幅撼動人的影像。 在這一張張定格的照片背後,有動人的故事,也有歷史的軌跡,然而,在記錄與報導之外,照片上更訴說了攝影師們獨具慧眼的美學觀點與創意。
-
即將上場
捷克斯卑布與黑尼威偶劇團來台演出
由捷克人思枯巴敎授在一九三〇年成立的「斯卑布與黑尼威偶劇團」,是當時第一個以專業、幽默、反應時代潮流的現代提線偶劇團。早期藉由偶劇中兩個主要角色 ──斯卑布與黑尼威──在酒館的逗趣演出而聲名大噪後,開始長達數十多年的演出生涯。該團的演出型態有多樣風格的創作變化,或是以單人默劇、或是用音樂劇的方式,搭配著斯卑布與黑尼威逗趣的對話等等;演出內容大都是喜劇、現代感、或戲劇性強的故事,用單純詼諧的手法詮釋人們日常生活所關心的議題。捷克斯卑布與黑尼威偶劇團常年受邀至世界各地巡迴表演,並爲因應所到訪的國家,曾以二十種語言演出。此番來台,他們亦將嘗試以中文對白演出。
-
即將上場
迪迪舞蹈劇場演出「證人.女人.愛人.沒有臉孔的人」
迪迪舞蹈劇場是台灣南方現代舞壇的重要據點,近年來經常推動南方現代舞蹈之創作,爲南方注入活水生機,並提供南方舞蹈家們一個可供激盪、匯聚的發表園地。 迪迪舞蹈劇場今年度的製作「證人.女人.愛人.沒有臉孔的人」結合了南方志趣相投的舞蹈家們,分別構思創作了她們的作品,林向秀的《愛之語》、王儷娟的《單細胞與單細胞的耳語》、曾瑞媛的《數位化的構想》、戴君安的《玫瑰的刺》這四件創作舞蹈作品,分別獨立存在,同時相互呼應勾聯。
-
即將上場
牛古兒童劇場演出武俠兒童劇《快樂王國》
牛古兒童劇場在今年六月將要把武俠劇搬上舞台,故事是描述全世界最快樂的郝快樂國王,和全宇宙最痛苦的超痛苦,即將展開一場大戰。 爲了讓武俠的場面更精采,牛古特別邀請台灣戲專國劇科的同學擔綱演出,並且運用了精緻的偶戲和黑光表演,將舞台營造成外台金光布袋戲的感覺,讓小朋友感受舞台光影的交織的聲光感受。
-
即將上場
在美術空間裡演出的古名伸舞蹈團新作 《活.動.畫》
古名伸舞團於五、六月推出的《活.動.畫》,要在靜態的畫廊、美術館等空間跳舞,讓舞蹈成爲一幅活生生的畫作,動與靜碰撞出令人驚豔的火花,也讓不同領域的觀衆相遇,開拓出另一番不同的視野。 《活.動.畫》是一場結構即興的舞蹈演出,舞者必須於當下對時間、空間作出立即的回應,演出的舞者需經長期訓練,有足夠的默契,因應不同的演出畫廊空間,展現獨特而專精的舞蹈。此次參與演出的即興舞者除了古名伸之外,還有她的長期搭檔蘇安莉,新生代編舞者黎美光,沙發舞蹈劇場的于明珠、朱星朗,河左岸劇團的張少平、吳靑蓉等人,都是長期參與古名伸舞團即興訓練的成員。 穿著球鞋在美術館跳舞,觀衆可隨著舞蹈移動也可不移動,觀衆也可以自行加入舞蹈的演出,多樣的選擇正是《活.動.畫》的迷人之處。一般來說,喜歡舞蹈的觀衆與觀賞美術館的觀衆往往並不相同,《活.動.畫》提供了這兩個族群的觀衆相遇的機會,提供一個起始點,引導觀衆進入另一種藝術的領域。
-
藝壇動態
藝壇動態
〔台灣〕 《龍口下的孫逸仙》爲震災義演 劇作家兼導演愛德華.伊曼紐的劇作《龍口下的孫逸仙》,將頂著「美國國家戲劇獎」得主及「普立茲戲劇獎」入圍決選的光環,於七月中下旬來台為去年九二一震災進行巡迴義演。該戲由愛德華.伊曼紐親自率領「佛萊斯諾州大劇團」演出,將巡迴台中縣、桃園縣、台北市、宜蘭縣等地共八場。 《龍口下的孫逸仙》去年十二月在美國首演,内容是以國父孫逸仙倫敦蒙難記為主軸所鋪陳的三幕廿七景舞台劇。伊曼紐在劇中利用「超現實」手法讓不同時空的歷史人物對話,藉以探索國父被囚十二天中、龍困淺攤的心路歷程,劇中包括關公、孔子、美國獨立宣言起草人傑佛遜總統等中外歷史人物都會交錯出現在舞台上。 本身是「台灣女婿」的伊曼紐熱愛中國文化,因為對災民失親的痛苦感同身受,所以自掏腰包發起這次來台義演的活動。所有場次均不收門票,採取置放捐款箱的方式募款。而該戲來台在台中的首場演出將特別招待九二一災民觀賞。詳情請洽:02-22897897 (編輯室) 二〇〇〇舞躍大地舞蹈比賽揭曉 經過五月五、六、七日的激烈競賽,「二〇〇〇舞躍大地舞蹈比賽」的結果於日前揭曉。由於此次參與團體衆多,高達一百零二隊,所以主辦單位為免遺珠之憾,特地增加了十名優選作品獎。 在「藝術舞蹈組」方面,金牌獎得主為羅雅柔編的Dream Body,銀牌獎為陳書芸所編的《心像》,銅牌獎為張淑晶編的Do You Be?,獲佳作獎的有石志如、王有丞、高培鳴、趙孝菁、謝明叡,優選作品則有劉雲霈等十位。 「全民舞蹈組」方面,則由台中市教師舞蹈協會的郭惠良所編的《大家來跳舞》獲得金牌獎,銀牌由朱麗姬的《拍拍舞》獲得,銅牌則為郭美江編的《中華兒女》,佳作獎得主分別為何麗貞、王欽賢及郭惠良的另一齣舞作。詳情可洽中華民國舞蹈學會(02)27071756、09337266927。 (編輯室) 〔大陸〕
-
即將上場
雲門舞集演出林懷民新作《年輕》
可曾觀察過現在的年輕人,他們的樣子有什麼特色?在林懷民二〇〇〇年新作《年輕》中,將可以感受到雲門舞者的自在、輕鬆、活力、炫目與震撼,他們高躍,急轉,快跑呈現屬於新世紀的活力。《年輕》充滿通俗性與娛樂性,是一種高明度的色彩體驗。
-
即將上場
洛杉磯芭蕾舞團演出《阿拉丁》
洛杉磯芭蕾舞團(LOS ANGELES BALLET ENSEMBLE)一連製作了幾部成功的芭蕾舞劇,繼一九八三年的《胡桃鉗》、一九九〇年的《仲夏夜之夢》後,現在推出具東方美麗色彩,充滿神秘、奇異幻想世界的《阿拉丁》。洛杉磯芭蕾舞團演出的《阿拉丁》,可說是團內每位創作者的結晶,結合音樂、文學及舞蹈,完全以一種全方位的方式來呈現。 此行來台,將是國外團體第一次來台演出全本芭蕾舞劇《阿拉丁》,屆時將是一場難得的芭蕾盛宴。
-
即將上場
台北曲藝團演出《兩岸原聲》
台北曲藝團在五月爲喜愛曲藝的觀衆朋友獻上千禧年賀禮──《兩岸原聲》,邀請天津曲藝名家張伯揚、姚雪芬及矯恆謹來台演出。 張伯揚在天橋撂地時代即已成名,演唱聯珠快書尤稱一絕。姚雪芬爲樂亭大鼓名家王佩臣親傳弟子,盡得眞傳,有「小王佩臣」之稱。矯恆謹爲著名伴奏琴師,曾經兩度來台演出,廣受好評。這一次,三人聯袂來台,可讓愛聽鼓曲的觀衆大飽耳福。 《兩岸原聲》節目中也特地安排平劇與曲藝同台表演。邀請名伶李光玉、李佳麒、杜佩君演出〈打神吿廟〉及〈擋馬〉,一文一武,精采可期。
-
即將上場
復興高中戲劇科演出《從此他們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從此他們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這是多麼綺麗而又令人充滿幻想的一句話呀!但,在這世代交替迅變的時代,復興高中戲劇科二年級同學的學期製作《從此他們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更像是一次自省式的邁進。本劇改編自美國劇作家阿爾比的劇作《美國之夢》,以家庭的元素來探討世代與世代間存有的問題,角色自身的空虛和迷惘也投射到社會上同一年齡層所面臨的光景。
-
即將上場
河左岸劇團演出《星之暗湧2000》
繼一九九八年《虛構飛行》後,資深前衛小劇場河左岸劇團將推出公元二〇〇〇年新作《星之暗湧2000》。該劇改編自河左岸一九九一年作品《星之暗湧》,內容是關於台灣二〇年代無政府主義者(所謂「黑色靑年」)的故事。 二〇年代的台灣,正處於日本殖民時期,由於受到世界新思潮的鼓動,東亞也興起了各種改革的主張,其中日本更進入了所謂大正民主時期,間接地,台灣的新派知識分子、也遭逢了這一波的浪潮。其中社會主義者難行、作爲更弱勢旁枝的無政府主義更難,《星之暗湧》便在數個個人的浪漫際遇、熱血的結社、以及反覆的扼殺拘捕之間,逐漸地讓這群微弱如暗夜星光的靈魂顯影。 新版本的《星之暗湧2000》將以一九九一年的原創劇本爲根據,重疊著公元兩千年的劇場工作者的夢的解析,展開更遼闊的全新對話。
-
即將上場
莫斯科大衆管弦樂團演出「摯愛今生」
莫斯科大衆管弦樂團成立時間雖然不長,但該團美式好萊塢的音樂風格,被形容爲「莫斯科最動人的樂章」。該團在莫斯科及俄羅斯各大城市的演出,受到靑年朋友的靑睞與評論家的讚賞。 該團的靈魂人物──指揮喬治.卡蘭尼恩 George Garanian,是第一位受到西方樂界注目的俄羅斯爵士音樂家。也就因爲他,西方社會才開始注意到「俄羅斯的爵士樂」。莫斯科大衆管弦樂團此次來台,以累積多年的演出經驗及專業素養,將好萊塢電影及影集中的音樂加以串聯改編,以組曲接力的方式,演繹出首首撼動人心的情歌。
-
即將上場
台東劇團演出《移動的太平洋板塊》
台東劇團年度大戲《移動的太平洋板塊》是由團長劉梅英所策劃編導,也是該團尋找後山身體表演形式三年創作計畫的總檢作品。 《移動的太平洋板塊》企圖以一個海洋兒女的角度,延伸探討離家/回家種種心緖上微妙的轉變。處於島嶼邊緣的台東,注定了台東子民離鄕移出的命運。《移》劇特別將焦點放在台東後山子民身上,深入探討台東人與家剪不斷理還亂的糾葛關係。 演出企圖用藝術的方式,將人從求學、工作、到結婚生子,經過無數次離家/回家的過程,到最後從一個家跳入另一個家,不論在時空及心理上都幾經衝擊,必須不斷調適的過程呈現出來。
-
特別企畫 Feature
藝術家的母親肖像
五月是康乃馨的季節。在一片歌詠母愛的歌聲中,我們想從表演藝術的角度,勾勒屬於「母親」的形象。 〈「攝影」母親〉希望透過影像,捕捉藝術家與母親相互聯結的生命經驗,本刊分別從戲劇、戲曲、音樂、舞蹈等領域,邀請八位藝術家與母親合照,並「翻箱倒櫃」找到珍貴的老照片,用來註解他們成長的軌跡。 〈經驗「母親」〉則是呈現藝術創作者如何兼顧母親的角色;在身爲人母之後,與親子互動的經驗,及孕育新生兒所帶來在創作風格上的影響。 將這個專題獻給所有表演藝術工作者的母親,及每個「以母爲名」的藝術家,妳們辛苦了!
-
即將上場
百樂門大戲班演出《寂寞》
《寂寞》爲百樂門大戲班第十八號作品。全劇在描述都會女子寂寞的心境、寂寞的書寫、以及寂寞的能量。値得一提的是,寂寞這樣一個消極的態度,如何呈現出一種積極的書寫?在此,編導用言語的荒謬以及聲音的符號交錯回聲,讓觀/聽衆在黑暗的世界裡泅游/呼吸/聆聽,是百樂門突破以往小品格局的全新創作。另外,演出空間轉移到富含多元意義的地下社會 pub,也是期望將劇場和音樂兩種地下文化作突破性的結合。
-
藝壇動態
藝壇動態
〔台灣〕 肢體音符舞團將赴歐演出 致力於中國古典舞之創作推廣的「肢體音符舞團」,將於五月底六月初,應法國巴黎第八大學、德國柏林烏拉尼亞(Urania)文化中心及比利時安特畢克(Etterbeek)文化中心之邀,赴歐在上述三國演出「傳說.神話」系列舞作。 「肢體音符舞團」的「傳說.神話」曾在八十八年度的「傳統藝術之夜」演出, 是以花神傳說與敦煌壁畫上記錄的舞姿優美的神話爲主軸,內容包含四個片段:〈桃花緣記〉、〈傲骨寒梅〉、〈敦煌夢幻〉與〈葬花〉。〈桃花緣記〉描寫書生與夢中女子在桃林中的邂逅;〈傲骨寒梅〉則以古典舞中的剛柔協調、強弱並濟來表現梅花的氣質與精緻;〈敦煌夢幻〉演出活躍跳動的「飛天舞」;〈葬花〉取材自文學經典《紅樓夢》中「黛玉葬花」的故事。「傳說.神話」全長九十分鐘,爲出國演出又加以重新編排,出國前並在國內基隆市、台北縣與桃園縣三地文化中心舉行行前公演。 (編輯室) 「亞太傳統藝術論壇」十月在台登場 由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委託國立藝術學院辦理的「亞太傳統藝術論壇」活動,將於今年十月四日至十五日舉行。這個以「傳統藝術的再生」爲主題的活動有以下三個目標:「凸顯亞太文化的主體性,探討其藝術源起及其在現代社會的處境與調適之道」、「促進亞太藝術文化─包括美學體系與儀式觀念─的交流」、「發掘台灣社會的多元、地域屬性與深層文化特質,融入亞太文化體系之中,與其他國家相互交流」。討論的子題包括四個部分:儀式與空間、美學體系與美學經驗、交流與變遷、新世紀展望。活動內容則分學術硏討會、藝術展演與工作坊三部分。 此次活動名雖爲「亞太」,但邀請參與活動的對象並不限於亞洲的太平洋島嶼國家的學者,而是包含了中亞南亞等我們較少接觸的國家如哈薩克、土耳其、伊朗、埃及的學者,藉此機會進行交流。在學術硏討會部分,將有來自十五個國家的十九個學者發表論文,探討亞太地區的文化、音樂、舞蹈、戲劇、美術、工藝及建築等領域,定於十月九日至十三日舉行。 藝術展演的部分分爲亞太藝術匯演與亞太裝置藝術,前者將有超過一百位的藝術家演出超過六十場,包括了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