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最早的銳舞派對與文化推廣者DJ @LLEN。(DJ @LLEN 提供)
特別企畫 Feature 聲光邊界的烏托邦(二)

台灣的電子音樂場景如何發展出屬於自己的「避世文化」?

銳舞對台灣人從不陌生,人們可以從有機派對、地球革命與奇蹟等知名活動直接體驗。另外,就像前文提到的,許多參與現代大型電音舞祭(如ULTRA)的舞客也常認為自己是去銳舞。

以筆者來說,銳舞初體驗還鮮活得彷彿在昨天。那是1990年代末的某個夏夜,某個不知名的山頭上。主辦單位用卡車把音響搬運上山,入口僅能靠看似隨意丟置在山路邊的螢光棒隱約辨識,彷彿跟隨麵包屑尋找回家的路。

騎機車直上半山腰,穿過濃密的竹林,就能看見百來人隨著轟隆的節奏起舞。

那是個很魔幻的舞池,充滿黑光燈與螢光掛布,就像存在於異次元。DJ默默播放著誰都沒聽過的歌,人們的舞姿很隨性,就是那句「Dance like nobody's watching」的最佳體現。

太陽升起派對結束,意猶未盡的舞客自發撿拾起地上的垃圾,讓人不禁微笑感嘆真是PLURs啊(編按:PLUR是銳舞的精神主張,以下幾個字的首字組成:Peace和平、Love愛、Unity團結和Respect尊重)。最終離開時,現場彷彿沒發生過任何派對,只剩腳印依稀見證一夜瘋狂。

《霸王虞姬》交響組曲CD廣告圖片
PAR廣告買二送一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