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
-
印象手記NOTE OF PHOTOGRAPHER
屛風表演班《婚外信行爲》之讀本、走位三日記
-
印象手記NOTE OF PHOTOGRAPHER
薪傳末路
彷彿忠誠護主的拉不拉多,陳錦鳳的目光沈穩地烙在演員身上,不論台下化妝或上台演戲。 那眞情至性的眼神,和三十年前在舞台上紅遍台灣的苦旦應無二致,除了歲月刻畫在容顔上的痕跡。 伊,陳錦鳳,七十四歲。 她,國小五年級學生,十一歲。 時移勢轉,滄海桑田。 當傳統戲曲一一步上窮途末路, 這一甲子的粉墨,尚能薪傳得了?
-
印象手記NOTE OF PHOTOGRAPHER
來,去看布袋戲!
來看布袋戲,不見金光,只有簡單;不見朽木,只有熱誠。 來看小西園,來見我兒時的記憶,享受純樸的歡樂,在那蘋果、可樂拿來創造唾液的年代。 來看許王,在百般巧言令色的時代,品嚐有機布袋戲。
-
印象手記NOTE OF PHOTOGRAPHER
旅行;履行。
台南,舊金山,彰化,希望,恐慌,依賴,淚水,宜蘭,廣州,南投,鬼魂,愛情,迷路,自由,哀傷,高雄,新加坡,台東,永恆,無助,安全,偏僻,台灣,馬來西亞,美國,孤單,戀曲,愁恨,痛苦 「我們旅行去」,在皇天、在后土,在穿越伊甸園之後,依循人性的路標,履行神的旨意。讓我們旅行去!
-
印象手記NOTE OF PHOTOGRAPHER
印象手記
一樣的David Darling 一樣暮色漸濃,人車洶湧的台北。 一樣驅車狂飆,三步、五步併一步,上氣勉強接住下氣的趕到演出前的彩排。在跑完新聞之後,尋求剎那的印象。 一樣悠游深海,滌盡塵俗,渾然忘我,引人冥思的音樂,在夜幕輕垂的氛圍。 一樣黑衣隨身,拉大提琴以Bach爲尊的David Darling。除了不一樣的髮白。 三年,久違了!一樣的David Darling。
-
印象手記NOTE OF PHOTOGRAPHER
《黑洞》裡的逆流
九月二十四日那最後一場《黑洞》,差點夭折。根據目擊二十三日現場者的說法來解讀事件,可能是王墨林腦子裡,許多人欲去之而後快的完美意識,再度作祟。幸好,言者無心;戲,也順利收場。 王墨林大槪老了,不單是髮鬢飛霜的老,白髮底下那皺紋滿面的腦袋瓜兒才真衰老得厲害,癡呆得可怕。 不食現實煙火的王老先生,顯然缺少寬厚的心。王墨林何不動個換心手術。如果怕痛,多吃些基因改造食物,徹底消滅不良因子,該是不錯的選擇。 有問題的王墨林,導出來的戲當然會有問題。每次排戲,都陪著王老用地板按摩身子的演員,別在乎執著完美的劇評怎麼說。畢竟,完美不是唯一選項。何況,劇評哪有「921」的分量,哪能了解你們已打過一場美好的仗!
-
印象手記NOTE OF PHOTOGRAPHER
印象手記
-
印象手記NOTE OF PHOTOGRAPHER
印象手記
華文戲劇節二、三事 年輕,是什麼?是色彩斑斕?是肌肉虯張? 是情蘊於中,而外放。是,虔誠。
-
印象手記NOTE OF PHOTOGRAPHER
印象手記
-
印象手記NOTE OF PHOTOGRAPHER
印象手記
屛風的李國修,與風屛的李修國再度重逢。 演員稍動,眞情依舊。這年頭,眞情難得,濫清滿坑滿谷。 ──屏風表演班《京戲啓示錄》 你見著了,但聽不到。「靜」,可能是最美的聲音。 ──美國「林肯中心爵士樂團」 「動」的好?或者「靜」? ──舞蹈訓練班
-
印象手記NOTE OF PHOTOGRAPHER
印象手記
歲末初春的時節,「中央」氣象局三天兩頭發布冷鋒來襲,「民意」氣象站報吿的溫度,却是high得熱呼呼。 就那陣子,草莽的刺桐種在國家劇院,一羣人翼護著期待花開,繁茂如昔。
-
印象手記NOTE OF PHOTOGRAPHER
印象手記
李泰祥
-
印象手記NOTE OF PHOTOGRAPHER
印象手記
斯人,斯情。
-
印象手記NOTE OF PHOTOGRAPHER
印象手記
演員
-
舞蹈
風格的承續與突破
楊桂娟從中國傳統題材找靈感的編舞風格,這種抒情且溫婉的舞蹈形式在「世紀末的美麗」中可探尋一二。現代舞除了承續以往的編舞脈絡之外,更重要的是探索肢體語彙的新意象,面對第十年創作生涯的壓力,她努力突破了。
-
印象手記NOTE OF PHOTOGRAPHER
印象手記
音樂
-
戲劇
矛盾的憂鬱
將廢話變成有意思的弦外之音是紀蔚然劇本語言書寫的長處之一,但是那種本質消極的人生觀在創作過程中書寫「放棄」的心情也躍然紙上,對觀衆懂或不懂、欣賞或厭煩的不放心更呈現在喋喋不休的辯論與鬥嘴之中,形成一種矛盾的憂鬱,渲染所致,戲劇的推動與發展也不免膠著在一片曖昧之中。
-
印象手記NOTE OF PHOTOGRAPHER
印象手記
執著
-
印象手記NOTE OF PHOTOGRAPHER
印象手記
一張床四人睡,的確太擠。
-
舞蹈
正偏併立
同樣是以精緻文化的提煉爲信念,以新古典折衷主義的手法創作舞蹈,兩位編舞家儼然把劇場舞台所賦與的性別角色,作了一番明確且肯定的詮釋。如果說季利安這三個舞作是嵌陷於西方傳統的性別衝突之中,則劉鳳學的《起手板》卻有意爲中國傳統女性建構一個平和的風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