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入文本的溫柔——凱蒂.米契爾
:::
Feature
















Feature 專題
出身以劇作家和演員為主體的傳統英國劇場, 凱蒂.米契爾總是不示弱地踩著保守派的神經界線。 牛津大學畢業,精通史坦尼夫斯基, 米契爾不走寫實主義的傳統路線,反而以拆解文本聞名。 她從女性主義的觀點,切入詮釋經典, 突顯劇作中被忽略的女性聲音,直指當代女性面對世界的困境。 結合電影與劇場的同步錄像手法,標舉她獨一無二的導演美學, 建構真實也質疑真實,帶來新的觀看方式。 相較於英國本地,觀眾和評論家對她評價兩極, 在歐陸地區,她的作品總引來極大回響與共鳴。 即將在台上演的《茱莉小姐》, 即是她受邀為德國列寧廣場劇院執導的代表之作。 我們從創作背景、文本取材、工作方法、導演手法等諸多面向, 深入剖析這位縱橫歐陸與英國的導演, 同時獨家專訪米契爾,暢談她對影像與劇場的思考。
土地之聲 織就五線譜的鄉愁
台灣前輩作曲家的原鄉情懷
協力結盟 打造創作之路
台灣作曲家團體的發展打造平台 讓新星發光
國內新生代作曲家的培育作曲新聲代 悠遊東西無界限
百花齊放的新一代台灣作曲家共譜台灣擊樂的美麗樂章
朱宗慶打擊樂團「島.樂」雨果.沃爾夫 以音樂雕琢詩詞的煉金師
無法「言說」的視覺達達遊樂場
赫伯特.弗里茲與《誰怕沃爾夫?》3月重點節目與注目焦點
5月重點節目與注目焦點
6月重點節目與注目焦點
7月重點節目與注目焦點
8月重點節目與注目焦點
10月重點節目與注目焦點
11月重點節目與注目焦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