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企畫/名人旅航 名人旅航 走過「驚心動魄」的一九九七年,迎接一九九八年新年假期與週休生活;本刊特別邀請表演藝術界名人,暢談他們難忘的國外旅遊經歷。有人以高消費、高品質遊歷中國大陸名山大川、古蹟名勝;有人趁著公務之便,偷閒盡興;甚至有人發揮生活巧思,以最經濟的方式,達到旅遊的目的。好奇的讀者,不妨一同搭著這班表演藝術名人班機,乘坐「頭等」、「商務」與「經濟」等不同艙位,來一趟心靈上的想像之旅。
特別企畫/創作年代 創作年代 內在年齡階段的改變會讓人對生命有不同思考,然而,外在環境的變動也會有所影響。近年來台灣藝術環境急遽轉變,不同世代的舞蹈、戲劇創作者,將生命的沈殿在舞台上昇華,展現一片繽紛的景象。儘管「世代說」在各方引起不同的爭辯,我們在這裡無意界定世代的分野,而在呈現藝術創作在年齡與環境這兩個變因影響下,所出現的各種風貌。
特別企畫 Feature 特別企畫/當電影愛上音樂 當電影愛上音樂 九〇年代是聲光媒體爭鳴的戰國時代,許多過去由古典音樂學院出身的指揮或作曲家投身電影配樂工作的行列,他們藉著與影像間的互動,革新並推展著電影音樂向前。 十一月,電影《鋼琴師》主人翁大衛.赫夫考來台演出,國內一年一度金馬獎國際影展也即將如火如荼展開,對於討論第八藝術電影與古典音樂的關係,正是時候。本刊特別企劃「電影配樂與古典樂」專輯,希望從大衛.赫夫考與電影《鋼琴師》掀起的古典音樂「電影現象」、古典樂如何爲劇情增添特色、歐洲現代古典作曲家如何寫作電影配樂、以及國內作曲家史擷詠的親身配樂經驗等四個方面,掀開電影配樂與古典樂間曖昧迷人的面紗,勾引讀者進入樂、影共舞的奇妙世界。
鋼琴師效應 文字|薛介維 第59期 / 1997年11月號 當電影愛上古典樂 文字|桑慧芬 第59期 / 1997年11月號 大衛.赫夫考的非常檔案 電影「鋼琴師」主人翁眞人實事 文字|薛介維 第59期 / 1997年11月號 從歐系電影配樂談起 文字|劉婉俐 第59期 / 1997年11月號 史擷詠「絕地反擊」好萊塢 文字|朱中愷 第59期 / 1997年11月號
特別企畫/兩廳院10歲生日! 兩廳院10歲生日! 今年適逢國家音樂廳與戲劇院十週年慶,回顧兩廳院走過的十年歷程有如一部鮮活的近代台灣表演藝術發展史(《表演藝術》曾特別企劃專題,在今年上半年回顧演藝十年),兩廳院爲慶祝落成啓用十週年,從八月份開始策劃一連串精采的各類表演節目。 十月的兩大重量級節目登場:紐約市立芭蕾舞團的「向巴蘭欽致敬」與由林昭亮擔任節目總監,邀集包含馬友友在內的國際知名音樂家演出的「國際巨星音樂節」。 本刊除對這兩大節目深入報導外,也特別遨請這十年來曾經參與兩廳院演出創作的本土藝術創作者提出他們對兩廳院十年的感言與建議。希望在慶祝兩廳院十歲的同時,也展望兩廳院下一個精采十年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