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企畫/兩廳院10歲生日! 兩廳院10歲生日! 今年適逢國家音樂廳與戲劇院十週年慶,回顧兩廳院走過的十年歷程有如一部鮮活的近代台灣表演藝術發展史(《表演藝術》曾特別企劃專題,在今年上半年回顧演藝十年),兩廳院爲慶祝落成啓用十週年,從八月份開始策劃一連串精采的各類表演節目。 十月的兩大重量級節目登場:紐約市立芭蕾舞團的「向巴蘭欽致敬」與由林昭亮擔任節目總監,邀集包含馬友友在內的國際知名音樂家演出的「國際巨星音樂節」。 本刊除對這兩大節目深入報導外,也特別遨請這十年來曾經參與兩廳院演出創作的本土藝術創作者提出他們對兩廳院十年的感言與建議。希望在慶祝兩廳院十歲的同時,也展望兩廳院下一個精采十年的到來。
特別企畫/文化外交 文化外交 從去年開始,台灣藝文界對於一九九八年亞維儂藝術節的主題一直抱持前所未有的關切,直至今年四月底七個團體名單敲定。 而當亞維儂藝術節執行長達西耶的決定,吸引藝文界的討論與注意時,由文建會主辦的西雅圖台灣藝術節,卻像煙火般刹那消失於天際。此外官方與民間美術界也在今年分批進軍威尼斯雙年展,文化交流似乎在政治現實環境中找到了一個著力點。然而除了官方之外,民間早已透過不同的方式進行許多網絡的搭建。 本刊特別針對官方出擊、民間交流與國內表演藝術界一直乞望踏上的亞維儂藝術表演舞台等三方面,探討台灣近年文化交流的努力與困境。希望讓國內表演藝術界在新世紀來臨前,思考出一種「雙贏」的文化交流策略。
特別企畫 Feature 特別企畫/新象二十 新象二十 新象自一九七八年創始,今年正邁入第二十年,二十年的風雲錄不但縮影了台灣的表演藝術史,新象拿下的許多第一,二十年來仍無人能及。而這張成績單背後的第一狀元卻是曾經拒絕聯考、行事充滿爭議的許博允。《表演藝術》本月要細數新象的第一、體驗許博允,回顧這二十年的表演史,也聽聽藝文界給新象打的考績。
許博允:我只有興趣,沒有夢想! 文字|林蓓莉 第56期 / 1997年08月號 「第一」的美麗與哀愁 文字|林蓓莉 第56期 / 1997年08月號 藝論紛紛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56期 / 1997年08月號
特別企畫/劇場訓練 離開口號,回到劇場 近十年來,台灣因著「後現代主義」旋風,因著部分打著前衛劇場旗號者的鼓吹,同時,也因著「顚覆」的票房吸引力;或因爲台灣劇場無力、或無法長時間進行訓練,劇場的基本功--演員訓練已經被忽視很久了。在本期及下一期裡,我們對「古典」的劇場訓練方式--方法演技、越來越受肯定的亞歷山大技巧,進行了初步的介紹;另外,我們也從台灣劇場訓練的問題進行了反思。就要邁入二十一世紀了,我們的確該對劇場訓練投注更多心力。「離開口號,回到劇場」,該是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