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企畫/登台焦慮 與「焦慮」同台演出 口袋裡的油加利樹葉、一尊小佛像、《心經》,這些都是舞台表演者臨上場前藉以「保心安」的良伴。台下的你或許會納悶,舞台上的表演者不都是身經百戰、準備充分的藝術工作者,怎麼會膽顫、緊張呢? 有一種情緒它偏偏會莫名突襲臨出場前的表演者,新秀老將都難以倖免,與它理性奮戰,還是將它變形爲一股力量讓演出更精采?「焦慮」這個情緒調皮鬼,不因表演者的「藝齡」而稍有寛貸,總在上台前扑扑拍擊心臟。謝幕時想起來要找尋它,它又已消失無蹤。直到下一次再度登台
特別企畫/創作與婚姻 創作與婚姻 常有人以為藝術家在獨自面對生命時,才能錘鍊出創作的精華;然而還是有許許多多的創作者,選擇了平凡人的婚姻生活,與對方許下一生一世的承諾。在這樣生命過程的轉化中,他們如何適應兩個人的生活,在日常煩瑣中沈澱創作?除了相互扶持的夫妻之情:兩人彼此不同的生活經驗與專業背景,究竟是限制了自我創作的空間還是使得彼此的藝術創作獲得了成長?
特別企畫/評論藝術的藝術 評論藝術的藝術 演出的「成功」指數有賴現場掌聲的熱烈及事後肯定的評論,然而掌聲的大小常常不等於評論的必然反應,演出者與評論者在一明一暗間,各有立場,台上與台下的距離似乎難以拉近可知,評論藝術的藝術也必須是一門專業的精確技術!
特別企畫/東方劇場西化經驗 東方劇場西化經驗 繼去年「小亞細亞網絡」邀請日本榴華殿劇團來台,以及年底的Pappa TARAHUMARA的「驚鴻一瞥」後,今年日本小劇場元老「新宿梁山泊」也將第一次出國巡迴至台灣。經過數十年「西遊取經」的台灣劇場界,雖然與日本相隔咫尺之遙,卻有如千里之距;在眼見日本劇場逐漸脫離傳統與現代的掙扎,歩向獨特美學風格的同時,台灣劇場創作者是否開始省思學習日本經驗的必要性?本刊從影響日本藝術界甚鉅的六〇年代開始,探索日本小劇場的沿革和發展;並且就劇場實踐與劇場風格,介紹幾個具有當代美學意義的創作者和團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