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舞蹈
舞空30《媒體入侵》 衛武營世界首演
疫情嚴峻影響國內外藝文團體,讓原本應在瑞典斯堪那舞蹈劇場首演的舞蹈空間舞團新作《媒體入侵》,改於十月在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世界首演。因此,舞團正緊鑼密鼓地展開排練,不畏各種困難,迎接各項準備與挑戰。
-
戲劇(曲)
結合劇場、運動與美術 眼球先生聯袂羅北安打造《猛男地獄》
眼球愛地球劇團將推出結合運動、時尚、視覺藝術的舞台劇作品《猛男地獄》,透過全民瘋健身議題,傳達「勇敢追夢、莫忘初衷」概念。團長眼球先生邀請綠光劇團團長羅北安共同編導,男女主角分別是黃健瑋與温貞菱擔綱演出。
-
其他
創造大眾與藝術的主動相遇 「2020玩聚場夏日藝術節」八月廿一日盛大展開
「玩聚場夏日藝術節Play Arts」將於八月廿一日開幕,以「遊戲」與「聚集」為藝術節核心,從表演藝術出發,自室內延伸至戶外空間,打造全民皆可參與的多元藝術場域。
-
其他
第卅一屆傳藝金曲獎入圍名單揭曉 曾仲影、曾永義榮獲特別獎
第卅一屆傳藝金曲獎在評審團經歷近四個月的聆賞品評、推敲思辨後,評選出八十三組入圍者,角逐十七項獎項殊榮;同時,並選出出版類特別獎得主為知名作曲家曾仲影,戲曲類特別獎得主是中央研究院第一位「戲曲院士」曾永義。
-
其他
香港2020文化領袖論壇「融合科技,發展藝術」 探討藝術結合科技的可能性
由香港藝術行政人員協會主辦為期三天的第十屆文化領袖論壇「融合科技,發展藝術」,將於八月廿六至廿八日舉行。論壇包括工作坊、研討小組、TECH Showcase及虛擬研討會,瞭解科技對藝術機構發展的重要性。
-
藝視窗
國藝會2020「共融藝術專案」10月1日起受理申請
【台灣】 國藝會2020「共融藝術專案」10月1日起受理申請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自2018年啟動的「共融藝術專案」,今年考量因應疫情之彈性需求,及關注其可能之影響,為提供申請者較充裕之時間準備,本年度受理申請期較去年延後一個月,時間為10月1日至10月15日。此專案旨在鼓勵藝文團隊及創作者發展共融藝術、關注高齡相關議題,支持為高齡者策劃之專業藝文展演活動及服務推廣計畫,並呼應本會總體目標「Arts to Everyone」。自2019年度起,由英國文化協會(British Council)與本基金會共同支持,增加「國際計畫台英合作」項目,期透過經驗分享與國際接軌,拓展共融藝術發展效益。 為使有意提案的團隊了解專案精神及補助內容,將在8月7日下午2:30於British Council英國文化協會辦公室、8月12日下午2:30於國立台南生活美學館辦理徵件說明會,有意參加者可事先報名。本專案採線上申請,意者請至「國藝會藝文補助資訊系統」進行資料填寫。詳情可電洽02-27541122分機216黃小姐。 桃園「客家舞台劇系列活動」推出講座與工作坊 由桃園市客家文化基金會所規劃的「2020客家舞台劇系列活動」將自8月下旬推出系列工作坊與大師講座,現正開放報名中。將於8月22至23日舉行的「音樂製作工作坊」,邀請今年雙雙入圍金曲獎的黃子軒及歐比王擔任講師。自9月18日起展開的大師講座,則邀請音樂製作人鍾適芳、劇場導演王嘉明、資深藝術行政工作者林佳鋒、流行音樂工作者謝宇威與劇場創作者徐宏愷陸續開講,講題分別為「客家身份再出發」、「關於客語與劇場創作的二三事」、「藝術行銷的奧妙」、「臺灣客家流行音樂」與「客家戲劇創作」。相關報名網址請參桃園市客家文化基金會臉書專頁。 2020玩聚場夏日藝術節「對眼|變身」8月下旬展開 由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主辦的「玩聚場夏日藝術節 Play Arts」今年來到第三屆
-
其他
2020愛丁堡藝穗節「台灣季」 線上論壇探討當代表演藝術趨勢
2020愛丁堡藝穗節台灣季「Connecting with Taiwan」系列,將自八月四日至廿八日舉辦全長四個星期的線上活動與論壇,包含演出作品的編創訪談、剖析台灣表演藝術趨勢的論壇及鎖定國際藝文場館人士的作品提案發表會,讓「台灣季」以線上型態持續開展台灣表演藝術界的國際能見度。
-
音樂
揮別疫情寒冬 TICF20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暖聲開唱迎盛夏
受益於台灣防疫有成,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將於七月廿四日至八月二日如期舉行,結合實體與線上演出及周邊活動,帶來一系列精采的聽覺享受與合唱體驗,這也將會是今年在肺炎疫情衝擊下,國際上少數仍能持續舉辦的大型音樂節慶。
-
藝視窗
文化部推出「藝FUN券」 國表藝三館再加碼
【台灣】 文化部推出「藝FUN券」 國表藝三館再加碼 為振興藝文產業發展,鼓勵民眾於疫情趨緩後擴大藝文消費,繼行政院振興三倍券後,文化部加碼推出每份600元之「藝FUN券」,預計發行200萬份。為讓民眾可以更便利、公平地取得「藝FUN券」,將於7月18日上午9點至20日下午9點,開放民眾一人一機下載「藝FUN券」APP並完成註冊,另於7月21日中午12點採公開抽籤方式,公布獲得「藝FUN券」的幸運人選。 文化部表示,「藝FUN券」將於7月21日中午12點,邀請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與文化部長李永得共同進行抽籤,並於線上公開直播。幸運獲得「藝FUN券」的民眾即可於7月22日中午12 點起於博物館、演藝廳、書店、唱片行、電影院、Live House等,全台超過1萬家以上店家使用。 另為廣邀業者加入「藝FUN券」適用店家行列,文化部也將自7月1至9日於全國北、中、南、東分區辦理8場次招商說明會,向藝文業者介紹「藝FUN券」店家註冊、使用及撥款方式。 文化部指出,民眾只要透過 APP 提供的藝文店家地圖,隨時可查詢附近可使用「藝FUN券」的藝文場域及店家,消費時只要掃描店家QR Code或讓店家掃描付款QR Code,即完成付款。此外,為符合藝文展演消費使用特性,亦特別規劃「藝FUN券」在「線上交易,出門消費」原則下,可於網路預購票券平台,訂購藝文展演票券、電影票,以及付費參與藝文活動。 關於「藝FUN券」相關問題可洽客服專線(02-77457979)及客服信箱(artsfungo@tradevan.com.tw),亦可參考文化部「協助受疫情影響之文化藝術事業防疫及紓困振興專區─藝FUN券專區」(www.moc.gov.tw/webarticle_111116.html
-
舞蹈
世紀當代舞團《荒塚的繁花》 探戈與京劇交織穿越時空情愛
專精探戈的編舞家陳維寧,首次與出身京劇世家、擅長街舞的編舞家莫天昀共同創作《荒塚的繁花》,並聯手入圍金曲獎最佳演唱組合樂手巫康裘及台灣京劇演員張化緯(張雲崴),傾心交織穿越時空的情愛,在日月星辰中,期盼繁華璀璨的雋永。
-
戲劇(曲)
全民大劇團《倒垃圾》 用音樂拋開上半年的鬱悶
疫情過後,表演藝術漸漸回溫,全民大劇團推出以「斷捨離」為主題的《倒垃圾》,找來高慧君、凱爾、夏宇童、倪安東、王鏡冠、賴盈螢等實力唱將共同演出,希望透過好聽的音樂,讓觀眾一掃上半年的疫情鬱悶。
-
其他
2020臺北藝術節 疫情中展現劇場重要價值
第廿二屆臺北藝術節將於七月卅一日至九月十三日展開,國際策展人鄧富權以「Super@#$%?」為策展主題,思考疫情前後,人類追求「Super」的意義和後果;此外,也提出本屆另一重要目標:符合安全規範下,使「劇場」繼續作為人們聚集和相遇的重要場所。
-
音樂
兩種告別 感動銘心 NSO總監系列「呂紹嘉與馬勒第九」
NSO國家交響樂團歷經幾場線上直播與音樂會並行,終於將邁入指揮呂紹嘉音樂總監任內最後一場音樂會。從之前激勵人心的曲目到樂季的尾聲,規畫了馬勒第九號交響曲與海頓的第四十五號交響曲《告別》,為十年任期落下完美休止符。
-
其他
第十八屆台新藝術獎揭曉 三大獎反映當代社會議題
第十八屆台新藝術獎得主揭曉,分別是:視覺藝術獎:陳以軒《委託製作》、表演藝術獎:王世偉《群眾》及年度大獎:再拒劇團《明白歌│走唱白色記憶:未竟的故人事與未來歌》。
-
藝視窗
C-LAB打造支持補給陣線 透過雙軌機制與創作者逗陣行
【台灣】 C-LAB打造支持補給陣線 透過雙軌機制與創作者逗陣行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對藝文活動、藝文產業造成之衝擊,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分別以「實驗研發支持」與「數位展演支持」雙軌抗疫振興機制,整合新舊計畫、搭配公開徵件與硬體建置等匯整,秉持「挺人才、釋資源、創連結」的精神,陪伴文化實驗工作者在本波疫情中,持續累積創新研發能量。 在實驗研發支持機制中,除了提升補助件數,共計提供2,150萬的支持經費外,也將推出新冠肺炎疫情發展藝術社會參與計畫,包括「#COVID19DAILY 藝術行動計畫」及「#COVID19DAILY 公眾影像創作計畫」,其中「藝術行動計畫」公開徵求藝術、設計、科研工程等跨學科工作者共同參加,以藝術行動主義結合科技媒體,提出針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有益全球社會公眾之藝術社會參與實踐計畫。本項目將提供至多50萬元補助經費,C-LAB並同步提供線上平台、實體空間與專業設備等資源,提供團隊進行創作、記錄與階段性成果分享。「公眾影像創作計畫」則以當代數位人文思考,募集疫情當下的公眾影像,重視公眾參與和社會實踐,以囊括更多人文關懷、影像紀實與被忽略的生命故事。(詳情請見clab.org.tw/covid19dailyclab/) 在數位展演支持方面,為鼓勵藝文工作者於疫情期間,開發及應用全新替代舞台,順應防疫期間的線上趨勢,C-LAB建置新的虛實整合的協作暨傳播機制。如即將建置完成的「C-LAB直播間」,是一個具備專業攝影與高速網路設備的全新直播空間,將無償提供給藝文工作者使用。而搭配直播間的落成,將同步推出「#Stream C-LAB」線上平台徵件計畫,將鼓勵當代文化相關領域的工作團隊,透過網路直播形式開發新型態的線上展演可能,每案將提供至多15萬元補助經費,C-LA
-
音樂
公視+一起聽音樂:NSO沙發音樂廳 4K超高畫質全球直播
NSO與國家兩廳院、公共電視台三方聯手,由音樂總監呂紹嘉領軍指揮,將共同製播三場以4K超高畫質全球直播的線上音樂會,過程中遵從防疫措施及團員安全為前提,安排了適當編制與多元動聽的樂曲與大家共享,希望音樂成為撫慰人心的溫暖陪伴。
-
音樂
2020高雄阿卡貝拉國際藝術節延期 Vocal Asia舉辦全新線上版藝術節「VAFex」
台灣Vocal Asia開發全新線上版本藝術節品牌「Vocal Asia Festival express(簡稱VAFex)」,邀集世界頂級阿卡貝拉大師團隊及亞洲團隊和愛好者,舉辦線上工作坊、音樂會,規畫拍攝特別節目等,在網路上分享彼此的音樂與聲音。
-
其他
「第十八屆台新藝術獎」系列活動 在防疫與振興中前進
在台新藝術獎獎項揭曉的倒數階段,每一步都在防疫與振興中前進。藝術的背後,需要眾人的支持,而藝術也讓人們在日常中堅強。
-
音樂
北市國與朱宗慶打擊樂團攜手合作 引領台灣樂團持續向國際發聲
臺北市立國樂團將攜手朱宗慶打擊樂團,於五月十六日星期六晚上七時卅分在國家音樂廳舉行「聲東擊西─TCO & JPG網路直播音樂會」,藉由來自台灣美好的音樂,撫慰全球受疫情之苦的人們,並展現台灣防疫成果。
-
其他
衛武營「EUREKA!2.0發現衛武營」 五月作伙探索藝術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與「PQ布拉格劇場設計四年展」合作五月一日至卅一日的「EUREKA!2.0發現衛武營」,以展覽、演出、創意實驗自造所等形式,讓大眾在場館啟用後,首度一窺衛武營「EUREKA」全貌。
-
其他
劇場界團結舉辦首屆演員甄選會 潛力新星為劇場帶來希望
防疫期間,天作之合劇場、台南人劇團、全民大劇團、果陀劇場、故事工廠、楊景翔演劇團、綠光劇團、瘋戲樂工作室共八個表演團隊,共同舉辦「2020舞台劇潛力新星甄選會」,藉此機會找尋更多的「明日之星」。
-
藝視窗
推出「疫情期間特別方案2.0」 國表藝三館一團以六大方針儲備未來
【台灣】 推出「疫情期間特別方案2.0」 國表藝三館一團以六大方針儲備未來 繼3月12日推出「三場館防疫期間特別方案」之後,國家表演藝術中心三館一團又於4月27日宣布推出「特別方案2.0」,以「及時」、「溝通」、「同理心」之共識與原則,研擬相關紓困措施、振興計畫,具體明列「六大驅動方針」,將表團和藝術家、藝文工作者,以及觀眾等面向均予納入,包含:對於延期節目投入重製經費,協助重新上檔演出;擴大孵育計畫、擴充展演計畫活動;提前啟動委製、展開製作研發;推出劇場技術認證機制、偕同參與劇場設備維護;啟動網路劇場播映製作、開發線上展演新形式、研議推動線上收費機制;規劃疫情緩解後之相關戶外演出活動。期能達到擴大參與機會、專業人才升級、厚實創作內容、研發創新,以及儲備觀眾回流能量等目的。 國家兩廳院方面,除了替因疫情延期或取消之主辦節目增加製作預算,增加排練與技術整合的試演,以於疫情紓緩時重新登場外,也要提前啟動原訂明後年委託製作的展演,先行提供研發經費,讓團隊提前展開製作。另將邀請創作者及中小型團隊參與兩廳院剛啟動的藝術學習推廣再造計畫,拓展表演藝術的校園學習可能性。而在數位觀演方面,兩廳院預計擴大NTCH togo兩廳院藝術生活影音平台,以開發潛在表演藝術觀眾,也將開啟「不(只)在劇場」創作╱徵件計畫,共同研發數位時代虛實相映的新型態的藝術創作可能。另兩廳院售票系統則推出「雨天,我們撐傘票券退款捐贈方案」,開啟群眾支持的可能性,主辦單位將可委託兩廳院售票系統,代為處理觀眾申請票券退款轉為對主辦單位之捐款,提供多元方案以支持團隊營運。 臺中國家歌劇院方面,預計將因疫情取消而節用的國外節目經費,移作為期兩年的藝術振興計畫,包含支持70個表藝夥伴及團隊的延期重演或創作孵育,其中60%來自中部傑出表演團隊及青年藝術家,26個影音專案製作及戶外展演。並對過去展演錄影進行「二次創作」,提升作品能量之餘,將現場觀賞轉型成為藝術教育「自主學習」體驗,打造線上藝術學習平台「NTT數位學苑」。並特別啟動「藝術孵育計畫」:為科藝題材的創作者、以及中部在地團隊,提供前期製
-
其他
穩住當下儲備未來 國表藝各館團推出「疫情期間特別方案2.0」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今日公布「疫情期間特別方案2.0」,加強力道振興藝文,希望幫助表演藝術界「儲備未來」。
-
舞蹈
雲門經典零距離 《水月》將於英國沙德勒之井線上劇院播出
英國舞蹈重鎮倫敦沙德勒之井推出線上劇院,將於台灣時間五月十六日凌晨3:30播映雲門經典舞作《水月》,上線七天,可於沙德勒之井劇院官方臉書和YouTube頻道免費觀看。
-
其他
一起走一段創作路 IDEAS Lab-R&D 計畫 專訪兩廳院節目企劃部經理施馨媛
創作路或許並不熱鬧,若有人一路相伴,或許能看到更多自己沒注意到的風景吧?這回,透過兩廳院節目企劃部經理馨媛的介紹,告訴我們「IDEAS Lab-RD 計畫」是怎麼樣的核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