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夏.貝爾 愛運動的小提琴天才
熱愛運動、俊帥輕切的小提琴家約夏.貝爾,將與長年合作搭檔、英國知名鋼琴家賽門.慕利岡再度訪台,除了帶來貝多芬與聖桑小提琴奏鳴曲,也特別帶來美國作曲家Meyer為他所量身譜曲、甫於今年初發表的小提琴新作。
熱愛運動、俊帥輕切的小提琴家約夏.貝爾,將與長年合作搭檔、英國知名鋼琴家賽門.慕利岡再度訪台,除了帶來貝多芬與聖桑小提琴奏鳴曲,也特別帶來美國作曲家Meyer為他所量身譜曲、甫於今年初發表的小提琴新作。
「台北愛樂夏日音樂節」本屆展演將縱橫南北,為期一週的音樂節可說是全方位的規劃,音樂會的節目內容豐富多樣,邀請到阿卡貝拉特快車、菲律賓聖多瑪斯合唱團、棉花俱樂部爵士樂團等知名國際人聲團體,且在兼具藝文推廣的同時,也為愛樂者提供進修的機會。
榮星合唱團自一九五七年由辜偉甫與呂泉生創立,以嚴謹的音樂教育及合唱技巧聞名海內外。而今走過五十年,為台灣孕育了許多音樂人才,一代代的「榮星人」更在世界各地開花散葉,成為一股團結凝聚的文化力量。今年他們將重聚歡唱,以兩場音樂會慶祝榮星合唱團的五十大壽。
「天靈靈,地靈靈,讓我暑假玩不停」這不是廟宇香客的祝禱,也不是流行歌手的宣傳,而是一群頑皮活潑的小朋友,虔誠地向上天祈求,希望擁有一個歡樂的暑假。一向慈悲為懷的本刊,特別順應「童」意,預言了一系列好康的暑假兒童藝文活動,爸爸媽媽只要按表操課,立刻就能成為孩子心目中的活菩薩!
不是由於「名著改編」,法國版的這齣《小王子》有幾點必看理由: 這次敦請的舞台設計是技巧精湛、意念超卓的Hans Schavernoch──長期以來德國歌劇導演大師庫佛(Harry Kupfer)的合作伙伴,八○年代拜魯特的科幻版《指環》就是他們的傑作。音樂劇《小王子》中,仍有他擅長的繁複鏡面技巧,讓記憶與現實自由交織,每一場景變幻如同魔法,展現令人屏息的美感與視覺詩意。 宣傳上說本劇情節、歌詞忠於原著,但事實上其成就遠勝「忠於原著」。導演用心詮釋每一個細節,有如在為全書逐句作深度導讀、心理分析。如飛行員為小王子編造星球號碼時,其實是看著自己的飛機編號;小王子的標誌圍巾,則是玫瑰送他的臨別贈品,增強他一直攜帶愛的遺憾的形象。劇中把飛行員身處的絕境沙漠,和小王子的生命情境平行類比,飛行員袋中的手槍和沙漠中的蛇同為兩人的死亡誘引。小王子既是飛行員的鏡像,飛行員又是聖艾修伯里的投影。澄澈的透視觀點,讓這部謎樣名著撥雲見日,於是熟悉原著的讀者看戲時仍然驚喜連連,也成為這部音樂劇格外動人的原因。 終於可以看到一齣名著改編的音樂劇,沒有簡化、反而深化了主題。作曲家Richard Cocciante之前操刀的《鐘樓怪人》將當代社會意識藉雨果小說還魂,可惜舞台表現仍略嫌媚俗;這次的音樂同樣美妙,視覺創意與導演品味則更臻上乘,以悅耳炫目的手法,展示了當代音樂劇的可能力量。 別再說音樂劇一定要金光歌舞,一定要灑濫情狗血、爆廉價笑料。去看看《小王子》吧! 文字|鴻鴻 詩人、劇場與電影導演
芭蕾的魅力對我來說簡直奪目而璀璨,舞者的曼妙姿態與樂章的悠揚繚繞,都讓我欣賞之餘溢滿感動,這次難得俄羅斯的「莫斯科市立芭蕾」來台表演,豈能錯過他們演出典雅雋永的《天鵝湖》。 耳聞「莫斯科市立芭蕾」的創辦人暨藝術總監維特‧史密諾夫‧戈洛凡諾夫是全球芭蕾舞宗師拉夫羅夫斯基(Lavrovsky)及葛列佐夫斯基(Goleizovsky)的得意門生,更是芭蕾舞最高藝術殿堂波修瓦芭蕾舞團的獨舞者,這更加深我對此劇的期待,希望我這個舞蹈門外漢,透過這位大師的巧思,更能深刻懂得芭蕾舞想傳遞給觀眾的美與藝。 幾年前自己曾是希臘羅德島上的旅者,碰巧觀賞了也是來自俄羅斯的芭蕾舞劇,他們在一處競技場搭建出圓形舞台上表演著《天鵝湖》,雖然場景簡陋噪聲不斷,舞步又踏得腐朽地板吱吱作響,但是舞者們仍然優雅地舞著,淡定而高貴,獲得全場熱烈掌聲,當時我就想著如果沒有如此糟糕的表演環境,我的感動會更多嗎?這個答案應該很快就要揭曉了! 文字|胡綺恩 雖然所學和所做的都跟藝術文化有關,但從不覺得自己有多貼近所謂的「藝術」,我只是很享受活著的各種滋味,一行字、一首歌、一支舞、一張畫都可令我雀躍,我的眼睛我的鼻子我的耳朵還有每一次呼吸,就為了看見、感受,更多。
這是一場東方與西方、原住民與現代舞、過去與未來時空的交會。谷慕特.法拉,編舞家魏光慶的原住民名字,阿美族母語恰為「聚集」,本次匯聚了Fabrice Lamego充滿藝術性與技巧的編舞、旅美舞蹈家黃怡芳及魏光慶的才華,以豐富流暢的肢體與舞台影像空間,對自身過去展開別出心裁的告別式。 舞台兩旁的宮廷式階梯,象徵通往天堂;生活照投影和動畫昭示著道別,卻不停留在哀傷的單一基調,而欲想像天堂的快樂及色彩紛陳。舞段從〈個體〉、〈出走〉、〈相遇在雲端〉、〈翱翔〉、到〈天國的階梯〉,音樂從勁爆的電子音樂、原住民詩歌吟唱、到優美的絃樂,跳躍式地變換段落氣氛。「如同人走之前,會看到一幕幕記憶從眼前迅速跳接躍過。」魏光慶描述舞作的多元展演。群舞開場至魏與黃的雙人舞,原住民動作靈魂與現代舞創意各自昂揚,又連結融合。最後一段以高難度技巧呈展溫暖的白天使舞和冷調的黑天使舞,舞者從高處跳下、接托、甩丟,激越暴烈一如電影《駭客任務》。(周倩漪)
老戲迷最期待的中國京劇院又來了!由大陸頭牌老生于魁智領銜的中京院,幾乎年年來台推出公演,除了戲好,號稱「鑽石級」的堅強卡司也是台灣戲迷買帳的原因,此次來台除老生于魁智、梅派青衣李勝素、程派旦角李海燕、葉派小生江其虎、文丑鄭岩以外,還特地向外借將,外邀北京京劇院著名馬派老生朱強、大連京劇院著名花臉、銅錘架子兩門抱的楊赤、上海京劇院大武生奚中路等大陸各地好角助陣演出。 中京院名角名劇大匯演,將來台演出六天,共推出八場不同戲碼的傳統名劇,包括《狀元印》、《大保國、探皇陵、二進宮》、《鳳還巢》、《文姬歸漢》、《趙氏孤兒》、《八大錘》、《兩將軍》、《打嚴嵩》、《霸王別姬》、《張協狀元》、《野豬林》,其中最受矚目的當屬有八百年歷史,被譽為「中國第一戲」的《張協狀元》。于魁智此番除主演代表作《野豬林》外,並在《大、探、二》中飾演楊波,在《八大錘》斷臂說書一折中飾演王佐之外,另也在《趙氏孤兒》中幫襯演第二男主角趙盾,在《鳳還巢》中飾演洪功。(廖俊逞)
清廉公正、執法不阿的「包青天」,會屈服於來自「高層」的人情壓力嗎?會犯下嚴重的誤判嗎?為民申冤,反抗強權壓迫,代表司法普世價值的千年審判長,也會面臨「情、理、法」的衝突與試煉嗎?自宋元以來,「包公」便不斷在演義小說、說唱話本、劇種戲文中,被賦予正義使者的角色,但國光豫劇隊「豫見包青天」卻要在戲曲舞台上,打破「法界神衹」的冰冷形象,讓包公以更人性的角度,面對審判桌上各色品類的「人的問題」。 「豫見包青天」集合了《秦香蓮》、《包公坐監》、《包公誤》三齣膾炙人口的戲碼,劇本修編劉慧芬說,背上了正義十字架的包青天,可以是軟弱、無助、痛苦、感傷的,更是敏銳、智慧、慈悲與勇敢的,這三齣戲的包公原型,各自呈現了不同面向的人性思考與行動方式:《秦香蓮》中的包公,面對老太后的蠻橫施壓,無計可施,一度心灰意冷,感慨良多,但禁不住秦香蓮的尖銳反詰;《包公坐監》中的包拯為查明下屬的貪贓枉法,不惜紆尊降貴,改扮算命先生,深入現場,掌握犯罪事證;《包公誤》則緊扣人物個性特徵,以包公自詡的公義,遭對手逆勢操作,形成「公正反被公正誤」的反諷。(廖俊逞)
我們常說「老天真」,意謂很多老人家到晚年反而回到孩子般的單純。當然未必是因為智力退化,而是經過一輪歷煉,對青年苦心追求或執著的事物有了不同的看法。對於莫札特的作品,我寧可相信它的清純;而理查.史特勞斯的《玫瑰騎士》,則帶給我們另一階段的老來青春。兩人作品立在近代古典音樂史的兩個端點,恰好也為這個樂種的生命週期做恰到好處的註記。 無論如何,把整個德國萊茵歌劇院挖過來台灣,和本地音樂家同台演出,的確是不簡單、破天荒的事。不僅是經費問題,還包括各方面技術的配套問題。尤其要不是簡文彬過去數年與NSO賣力玩歌劇,培養出自信和口碑,再加上與德國樂壇經營的關係,這種演出大概只能算夢幻組合吧。估計這是近年最豪華的歌劇演出,是一部內行人看門道、外行人也賞心悅目的巨作。 此外我推薦三位值得留意的弦樂家:小提琴家希拉蕊.韓(NSO英雄的昇華)、諏訪內晶子(獨奏會)、大提琴家倪海葉(長榮交響樂團台新銀行貴賓之夜)。前兩位是現在當紅的一線音樂家,倪海葉則是少數在國際發展有成的中國大提琴家,畢業於上海音樂院,現任費城交響樂團大提琴首席,曾有唱片在台灣上市,這次與長榮交響合作理查.史特勞斯《唐吉訶德》,算是很有眼光的安排。 文字|楊忠衡 音樂時代出版社總編輯
我看《李爾在此》,除了為角色扮演嘆為觀止之外,細緻華麗的服裝更是一絕;情境調性迥異的《路跑天使》,簡單卻夢幻的佈景抽換,迴盪耳畔的則是台上台下齊唱同屬每個人的回憶旋律;室內的舞台演出有凝聚情感的魅力,而同時欣賞過優劇場室內與戶外的演出之後,我開始對肢體、旋律與大自然產生共鳴的力量著迷。於是「在炎熱的仲夏,星光與草坪,與一班戲子作場好夢吧!」這句對白讓我產生期待! 雖然金枝演社對我來說是個陌生的團體,莎翁筆下的《仲夏夜夢》卻是天生浪漫的戲碼,淡水小白宮的典雅建築,更為場景加分,我探了探底細:金枝的草根與武功高強讓人吃驚!而此齣編導師施冬麟先生則是愛變戲法的大玩家,看來這將是場充滿驚奇的演出! 文字|洪玉盈 真正認識戲劇是從大學時代選修了李立亨老師的「劇場藝術」開始,學習看戲的第一場表演就是當代傳奇《李爾在此》吳興國一人分飾七角的驚嘆演出。網路書店企劃編輯的工作,出版的多元與快速,看戲讓我的視覺具體了,感官也得以解放。
虎姑婆、咒語、青蛙、奇怪的音樂聲響這些孩子們童話故事中的傳說就要隨著音樂,在舞台上真實展現! 兩廳院管風琴親子音樂會在六月底即將再度上演,此次受邀演出的,除了擔當重任的管風琴家張沛倫之外,還邀請了鋼琴家盧易之、豎琴家管伊文、大提琴家翁千琇、雙簧管演奏家洪千智四位曾經入選為兩廳院樂壇新秀的好手,配合「一元布偶劇團」的演出,在整個故事架構的編排上,呈現多元化的效果,吸引孩子跟家長的目光。 藉由編導董維琇的精心安排,在故事的進行中將管風琴從前身、演變、發聲原理,到遇見管風琴大師巴赫、介紹曲目與手腳並用的演奏方式做串連。讓孩子們在聽故事的同時,輕鬆的接收豐富的音樂訊息!跟著變成老巫婆的少女「甜甜」、變成青蛙的「郝大方」和「郝曉莉」,透過主角的冒險,以拼圖的方式一起解開「音樂的秘密」!(李秋玫)
為了鼓勵台灣作曲家投入國樂創作,並且促進台灣本土風格作品的演出,中華民國國樂學會在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的贊助下,舉辦「2007國樂創作聯合發表會」。 本次發表會以音樂會形式呈現,各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發表由中華民國國樂學會委託朱雲嵩、李英、范光治、郭哲誠、陳中申、黃永漳、鄭榮興、蘇文慶共八位作曲家或音樂家,譜寫具有台灣各族群特色及生活風情的國樂新作。第二部分則是發表二○○六年國際國樂小合奏觀摩賽之創作得獎作品,包括劉至軒的《水雲間》、何立仁的《玉山新調》、倪珩均、周靖安的《乞食調》等三首樂曲。音樂會的演出由台北市立國樂團以八十人組成的大型國樂團擔任。除了發表曲目提供各級學校國樂社團使用,並為其作示範演出,落實推廣教育使命。(李秋玫)
一向以戲劇演出為主軸的國家劇院實驗劇場,即將上演一場以音樂為中心的節目,這是小巨人絲竹樂團所主辦的青年演奏家系列,由郭以芯演出的「舞擊線.擊樂音樂劇場」。節目名稱的意義就是:就是從擊樂出發,結合舞蹈、戲劇演出,延伸出無限的線條。 選擇實驗劇場演出音樂類型的節目,是因為可以藉由燈光、舞台,來表現其戲劇性的效果。有別於一般單純演奏的音樂會,這個製作要以說故事和戲劇演出的方式,將編織的畫面與擊樂相銜接,在演奏時也以舞蹈作為串場。從樂曲《老虎磨牙》、《夜之舞》、《花打》等內容所衍生出來小女孩的夢、虎姑婆的傳說等等,從演出的曲目中發展出更多的想像空間以及可能性,將各地的傳統擊樂以平易近人、簡單明瞭的方式介紹給觀眾。(李秋玫)
音樂劇《小王子》二○○二年在巴黎首演,全劇機關處處,舞台特效噱頭十足、且融合多媒體技術,打造一個夢幻又科幻的世界,如小王子遊歷的六個星球,以不同的造型循著隱藏式軌道在舞台上穿梭飛行,小飛船可以自在遨遊於空中,花園的玫瑰花緩緩升起、長大開花。舞台視覺之繁複,與《歌劇魅影》、《獅子王》相較不遑多讓。
《四季望雨》以台、客、日語三語發音,由江翊睿和洪瑞襄擔綱主演鄧雨賢和他的紅粉知己「純純」貫穿全戲,除重現《桃花泣血記》、《大稻埕進行曲》等多首台灣早期經典歌謠,也穿插二十多首由新生代作曲家冉天豪的原創歌曲。
金枝版的《仲夏夜夢》並不照本宣科,僅保留劇情主軸,情境和語言都置換成當代,透過雜技般的身體、魔術、歌唱、現場樂器,用鬧劇、遊戲的意象來建構戲中的夢與真實。
台南人劇團導演呂柏伸二度執導《馬克白》,捨棄第一版充滿東方元素、形式化表演的風格,決定回歸寫實風格,因為「莎劇被留存到當代,即意味其共鳴度是高的,無須在地化,且搬演本身就是一種詮釋」。全劇由五名演員來演繹所有角色,將主軸放在男人與女人的角力中。
當年因為戲劇系同學伍國柱的建議,讓顏美珍找到天主,找到創作的匙鑰,《Flora》這齣由劇場演員發展出來的作品,就是顏美珍為紀念伍國柱而作;《Flora》由雲門舞者邱怡文擔綱編舞指導,讓一群會跳舞、喜歡跳舞的演員,從日常生活的動作出發,將展示專屬於台灣女人的身體語言和姿態。
《搜孤救孤》就是一般觀眾耳熟能詳的《趙氏孤兒》,在梆子、秦腔、京劇等劇種都有這個劇目,而在歌仔戲則有《萬古流芳》傳唱多年,但因這齣古路戲需要紮實功底和演出章法,近來在外台已很罕見。製作人邱婷特邀知名歌仔戲小生許亞芬拿出紮實功力演出老生程嬰,展現精采內心戲
身為Berman唯一的亞洲弟子,陳瑞斌認為自己所學習到的除了彈奏的技巧之外,對於傳承的故事、樂曲創作的情境、表達的方式、風格的詮釋、師生的情感等等,都是難能可貴的。因此他的演奏會所表現的不只是手指上的技術而已,而是一種凝聚過後的精神。
安寧的琴聲充滿詩意與抒情,尤其是在「彈性速度」上的演奏收放自如。在卡內基音樂廳舉辦的全場蕭邦曲目音樂會後,獲得紐約樂評讚道:「他的彈奏清晰明確,能充分掌握大規模戲劇形式的張力與平衡。他對於音樂的形式與風格有敏銳的洞察力,他詮釋音樂的能力,也是極具深度的。」
多媒體舞蹈演出一時風行,但能像萌荷舞團那麼出神入化卻著實罕見。《拉摩的異想世界》源自他們為巴黎市立歌劇院執導拉摩的歌劇《遊俠騎士》Les Paladins,該演出揉和嘻哈、影像、舞蹈等多樣元素,大獲好評,還曾巡迴到倫敦、雅典、東京及上海。後來他們將演出內容摻和拉摩更多歌劇音樂,發展成這齣純舞蹈完整作品。看過他們一九九八年來台演出《新天堂樂園》人與動物打破地心引力限制的共舞,這回定當不致錯失;不然從電影《偶然與巧合》的那種劇場幻術,也可以臆想萌荷魅力。十八世紀的歌劇音樂、哲學,加上當代的肢體語言和狂想,堪稱傳統與現代的又一媒合奇蹟。為我們的戲曲和當代藝術尋找共同出路,也許萌荷是另一個夠瘋狂的指標。 文字|鴻鴻 詩人、劇場與電影導演
生活總是在想像之外,生命的軌跡其實瞬息萬變! 可是,我們卻用習慣限制了自己的世界,出門走路總是習慣向右,捷運總是走2號出口,想像力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隔了九年,法國萌荷舞團來了,這次又將再度結合影像、舞蹈和音樂等多元元素,試圖刺激我們的邏輯,挑起我們對想像力的好奇,就在觀看魔幻視覺的饗宴中,感官獲得徹底的解放 看萌荷舞團的表演,不再讓藝術遙不可及,卻總在意外之外,「叛逆」地結合了創作家的生活元素,這一次萌荷舞團《拉摩的異想世界》要我們從音樂中看見舞蹈,從舞蹈中看見想像。透過作曲家的創新和遊戲,編舞家看到了音樂家腦子裡的奇想,幻化出魔幻的影像,我們又會從這場表演中,看到可以怎麼「叛逆」一成不變生活的自己,看了才知道! 文字|邱琤惠 現任出版社採編。參與各類藝文活動,喜歡生活中樸實的美麗,不喜歡名牌也買不起,喜歡熱鬧周圍的寧靜,喜歡回留在各個表演團體時,所散發的能量,因為執著,讓人動容。
電視、商品、娛樂、工作填滿生活,現代資訊都市的繁忙主導生命節奏,如果你停下來,獨處,你將會發現什麼? 「呼吸。」編舞家周書毅說:「獨處狀態是個驚人的內心世界,首先你會察覺到感官和身體,然後會面對自己的生命和為何存在。」舞碼《S》,指的不僅是孤獨(Solitude)、靜默(Silence)、隔離(Segregation)等字義狀態,也是呼吸、血液、心跳的循環。S像是自我和人群中的曲折往返,在疏離與接觸中探討人與人的距離及人與空間的關係是何種樣貌。 稻草人舞團藝術總監羅文瑾此次邀請風格突出的周書毅擔任編舞,在六十分鐘的舞作裡,舞者藉由碰觸與閃躲的遊戲實驗,二人至多人的距離感和速度情緒累積,讓人從肢體動作的黏附、連結、重複中拓出孤獨的空間性和意義感。舞台貼滿了象徵城市籠罩的新聞報紙,音樂時而危機式重擊,時而吟唱白光老歌〈如果沒有你〉,世事沖刷中,人活著的需求不過是呼吸,及對愛的單純想望。「享受獨處,而後在人群社會,你才可以發現和找到自我。」周書毅以舞求真理,他將和我們一同追尋。(周倩漪)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