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ew
演出

鴻鴻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我的妻子就是我》《劉三妹》

接連《少年金釵男孟母》徐堰鈴在戲裡一群男同志中玩女扮男扮女,《木蘭少女》明明是女性成長卻主攻男同志議題,看來台灣劇場的跨性別還會越燒越熱。這個月又有兩檔讓我非常期待。 仁信合作社是繼環墟和莎妹之後,又一「台大幫」劇團。不知是否出身戲劇系的關係,選材反而比較走文本路線。不過這次的《我的妻子就是我》確實給了表演和導演極大的空間(也就是難題的意思啦)。主演卓香君在過去幾年的小劇場一直令人眼亮,以精準討喜見長。這個劇本在獨角戲裡算是大規模的,各方面都應該能夠給國內的獨角戲創作一個示範。 李清照私人劇團這群百折不撓的有為青年,推出的作品永遠比他們的團名更怪G。《劉三妹》組合了一位詩人、一位舞者、和一位演員,三個大男生演三個老妓女,談慰安婦題材,還是客家戲,「有客家的山歌小調與日本演歌交錯吟唱、藝伎舞蹈與樣板戲揉合混搭」,歐買尬!這是什麼東東?千載難逢,當然非看不可!

文字|鴻鴻
第199期 / 2009年07月號
常客推薦 本月我要看

「東方珍珠.Midori」

五窮六絕這個詞,是我們比喻零售業的買氣在一年中的這兩個月,大概就是盪到最低點;而同樣的話,似乎也可以來形容台灣的表演藝術活動生態(說實在,也總該要讓荷包休息一下吧?不然怎麼應付秋冬之後的重頭戲呢)。 不過Midori再次來台的訊息晃過眼前,動搖我六月要休息的決心。大家都說她是神童,但她不受盛名拖累,沉寂了好一段日子。後來在雜誌上看到她,印象深刻的不是音樂會的訊息,而是她經年致力推廣兒童音樂教育的作為,讓她獲選為2007聯合國的和平使者。乍看有點像是慈濟人的模樣,站在柬埔寨的教室示範。我期待的是,從小時候抱著琴和祖賓梅塔合照的Midori,到現在期許能以音樂安慰心靈的Midori,在舞台上散發璀璨珍珠光芒般的琴聲。 文字|黃瀚儀,任職誠品音樂,對於舞蹈音樂戲劇電影嚴重上癮。算不清平均多久進一次兩廳院(因為有大小月),但大抵每年都順利達成續卡標準,而且等級越來越高。

文字|黃瀚儀
第186期 / 2008年06月號
常客推薦 本月我要看

太陽劇團《歡躍之旅》

涼涼的冬天裡,最讓我渴望沐浴的「一道陽光」莫過於即將受邀來台演出的「太陽劇團」。 而被譽為一生一定要看一次的「太陽劇團」,它不同於一般印象中的馬戲團,沒有使用任何動物演員,除了音樂、舞蹈、小丑默劇等劇場元素,透過驚人的創意與超越人體極限,將高空特技、翻滾等超高難度的危險動作,透過藝術美學的觀點呈現在舞台上,創造出一種表演的新概念。 這次空運來台的《歡躍之旅》則是「太陽劇團」成立十周年的經典代表名作,全劇融合了巴洛克、歌劇風格,結合音樂、舞蹈、體能特技的氣勢,在力道的使用上及速度感上流露著細緻高雅、飄逸動人的氣氛,萃取太陽劇團所有精華;在劇團的用心經營、主辦單位的積極努力及演藝人員的努力練習下相信大家都等不及想進大帳篷中觀賞表演了吧? 在寒冷的冬天,一起來感受「太陽」的熱情吧! 文字|ADA,身為藝文工作者,生活忙碌卻還能三不五時與三五好友欣賞表演; 喜歡聆聽音樂、觀看電影,更愛觀賞各式各樣的表演。 欣賞藝術表演是絕不能捨棄的生活開銷。

文字|ADA
第193期 / 2009年01月號
常客推薦 本月我想看

林文中舞團《情歌》

《情歌》,一個永遠不會褪流行的題材;開心的時候會唱情歌;傷心時要唱情歌抒發;孤獨時唱情歌,格外動人;激情時唱情歌,令人血脈賁張;而屬於你內心深處的情歌是哪一種或哪一首呢?當旋律流瀉出來時,你的皮膚、 你的呼吸、你的神經是否也被觸動? 當情歌除了透過聽覺感受外,同時又有視覺上的刺激時,我將期待編舞家林文中,要如何去呈現這樣一個主題,尤其看過《小》系列第一號作品,舞者們在有限空間裡展現的驚人爆發力,我更期待這群優秀的舞者們的詮釋。 一個舞蹈作品,編舞家發揮創意,舞者們以最真實的肉體獻給作品,並呈現給觀眾,再透過小劇場所獨具的魅力,表演者一個手勢、簡單的一個眼神、一個抬頭、一個步伐,都可能在空間中產生極大的能量,而那樣的細膩在大舞台不見得可以感受得到;我覺得大舞台欣賞的是一種氣勢、一種意境,小舞台反而讓人與人之間更貼近,舞者們的呼吸,舞者們的一舉一動,都將令人沉醉。 文字|蘇依屏,雲門舞集舞者。欣賞表演的類型以舞蹈為主,也喜歡戲劇、音樂

文字|蘇依屏
第197期 / 2009年05月號
劉芳琹
常客推薦 本月我要看

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芬蘭人聲樂團Club For Five

藝術讓人可以感受到生活中所沒有的美好,藝術是很純真的感受,人是其中的主角,現在拋開樂器,讓人的聲音真正活躍於舞台上。 樂器是人創造出來的,樂器的聲音迷人,人的聲音更加的動人。有一些人拋棄了金屬造的樂器,以更美的人聲取代。初次愛上人聲是在去年的一次音樂課上,老師放了一段人聲樂團的影片,覺得人類的聲音真是神奇,可以發出和自己聲音本質完全不同的聲音。看影片時我就愛上了,很想感受人聲樂團現場演唱的魅力。當時,去年的《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剛結束不久,覺得好可惜錯過了可以現場聆聽的機會,今年抓住機會,一定要去欣賞。 文字|劉芳琹,高中生,一個月欣賞表演平均一到二次。

文字|劉芳琹
第199期 / 2009年07月號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太陽劇團《歡躍之旅》

我把「太陽劇團」名列「不能不看,不能再看」的表演節目之一。不能不看的理由是,它確是表演界的奇葩。結合特技、音樂、歌唱、舞蹈與舞台藝術於一爐,達到一種精緻、和諧的完美。以前稱它「馬戲團」可能會造成觀眾的錯誤期待,因為就純特技挑戰度來說,「太陽」未必最辛辣、最灑狗血,而是在表現肢體特技的前提下,展現視覺、聽覺與肢體的綜合藝術,因而被列入「視覺音樂劇場」。 為達此目標,「太陽」可說挖空心思,從題材、軟硬體,都是最高檔的設計,堪稱爐火純青。當然,杜普瑞(Ren Dupr)的迷幻音樂是最吸引人的,這位加拿大作曲奇才創作多部劇場音樂,甚至替香港回歸大典捉刀。曲風有點拉丁、有點爵士、有點憂鬱的冷浪漫,是他的音樂讓「太陽」如此賞心悅目。 「不能再看」的原因和個人挑剔有關。「太陽」明白人的體能有限,所以朝多元題材去設計,推出不同訴求的劇碼。有懸疑、有科幻、有的針對兒童、有的則鎖定成人。然而看過一些劇碼後,覺得面對藝術追求與迎合觀眾期待的兩難時,特技的主導地位還是不能易位。這樣一來,最近某些劇碼的創意就僅止於「換湯」程度。本次來台的劇碼是《歡躍之旅》Alegria,一九九四年的著名劇碼,是太陽極富好評的代表作。一般觀眾看熱鬧,劇場人也能看門道,有太多值得觀摩欣賞的地方。

文字|楊忠衡
第193期 / 2009年01月號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稻草人舞團《月亮上的人—安徒生》、河床劇團《百夜之夢》

在台灣值得矚目的新生代編舞家當中,非出自雲門譜系的周書毅,漸漸累積出醒目成績。他一方面以兼具冷峻喜感與神經質的個人動作,發展出戲劇感的詩意,一方面則擅長將即興動作累積成自足的運轉宇宙,令人目不暇給。周書毅遊走於各獨立舞團之間發表作品,他共同參與的驫舞劇場甫獲台新年度大獎,這個月他和稻草人舞團藝術總監羅文瑾共同創作的《月亮上的人─安徒生》又要登場。安徒生的日記與創作中並陳的那種夢般瘋狂、同時又現實質感強烈的童話氣質,應該可以讓周書毅大展所長。 「河床」也是最善於製造劇場夢境的劇團,他們去年在亞維儂OFF藝術節大受歡迎,今年再度進軍亞維儂的新作即將在本月首演,值得一窺。導演郭文泰往往以內在體驗結合台灣文化元素,創造純粹、完整的獨特美感,《百夜之夢》企圖宏大,不讓《夢十夜》專美於前,可以期待一次精采的劇場歷險。

文字|鴻鴻
第186期 / 2008年06月號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歐蘭朵》

無疑的,台灣國際藝術節的首發第一砲─羅伯.威爾森與魏海敏的《歐蘭朵》,是二月最讓我感到痴迷、被吸引的節目。誠然,現代劇場不是我的專長,由我來為大師打包票也不適宜,不過這個製作最吸引我的,還是化不可能為可能的「跨界精神」。 基本上,用舞台劇呈現名著《歐蘭朵》本身就是大挑戰。從原著英國女作家吳爾芙(Virginia Woof),到小說主角亦男亦女、跨越三世紀的奇幻人物歐蘭朵,羅伯.威爾森如何用一方舞台細膩表現,本身就有無盡的話題,尤其廣大的電影觀眾更感好奇。現在由京劇第一名旦魏海敏搭配國光劇團演出,導演要克服的不僅是原著的詮釋問題,還要解決不同時空藝術形式、觀念與美學的融合問題。 包括舞台、燈光、服裝都是西方製作群,但是台灣這方排出的也是一時之選,且都有長足的跨界經驗,例如戲曲版編劇王安祈、京劇指導李小平,乃至音樂總監陳揚。過去我們欣賞的是本地創意發想,現在則是隔空接招,傳奇高手「尬」上狠角色,原著已然精采,製作群如何搶戲,是成是敗?且在台上見真章。

文字|楊忠衡
第194期 / 2009年02月號
常客推薦 本月我要看

波西地劇團《凡尼亞舅舅》

林葦芸 33歲,任職Discovery電視網語言譯製部。喜愛觀賞戲劇、舞蹈、爵士樂。一年看超過二十檔演出。 白天在紀實的場域工作,晚上耽溺於虛擬的劇場。相信看一齣好戲跟嚐一口馬糞海膽一樣,有振聾發聵的功效,為人生這場惡戲找到微笑的理由。 選戲,好比選餐廳,有好的文本,如同天天從原產地新鮮直送食材的館子,端上桌的菜,通常不會讓人失望。(但要是搞砸了好劇本,就比演壞的爛劇本,還要天理難容。)根據這個道理,二○一○國際劇場藝術節的契訶夫《凡尼亞舅舅》,沒有錯過的理由。尤其要是平常吃慣了莎士比亞的英式口味,或是田納西.威廉斯的美式料理,這頓由法國波西地劇團掌廚的俄國風味餐,絕對是味蕾的新挑戰,更何況入場後還可大啖開胃菜跟伏特加。 《凡尼亞舅舅》是關於虛度的人生,充滿怨悔、不滿,百無聊賴。但試圖改變命運的努力,終究擺脫不了失落與疏離。電影《靈魂冷凍庫》Cold Souls中,男主角為了《凡尼亞舅舅》的排演搞得瀕臨瘋狂,足可見這戲是多麼勞心傷身啊。但有害健康的東西,通常也讓人著迷上癮,就像加註警語的菸酒,叫人不可自拔。一場場沒有結局的愛情,一個個滿是挫敗的人生,我們在戲裡,照見自己的倒影,感受真實的悲喜。

文字|林葦芸
第210期 / 2010年06月號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江之翠劇場《朱文走鬼》、羊喚劇場工作室《羊喚.楊喚》

施如芳 戲曲編劇、文化大學兼任副教授級專技人員 本月我要看 加拿大達辛妮亞劇團《唐吉軻德的雙面繆思》、江之翠劇場《朱文走鬼》 《唐吉軻德的雙面繆思》原劇名為「達辛妮亞的嘆息」,中譯名所以拈出「唐吉軻德」而捨「達辛妮亞」,想必是因為賽凡提斯《唐吉軻德》所創造的這個騎士形象,早已跨越文學和國界,相較之下,被唐吉軻德私心自許(而當事人毫不知情)並重新命名的「意中人」達辛妮亞,吸票的能量實在輸唐吉軻德太多。這個中譯名很容易讓人有「項羽的女人」、「布萊希特的情婦」之類的聯想,但實際上,這個作品是達辛妮亞劇團的主導(演)者,藉著豐富的現代劇場語彙(戲、舞、歌、偶戲、多媒體)跨越古/今、虛/實,與世界名著中的同名女子對話,最吸引我的是,達辛妮亞.朗法德以黑色喜劇享譽國際,這場對話的氛圍和內涵,可望從女人的歎息聲中抽拔出來,一新耳目。 《朱文走鬼》也以女性角色為主軸,看得到江之翠沉浸南管藝術十多年的功力,並從戲和舞美的角度,幽微地揉入了日本舞踏、能劇,讓徘徊於虛實之間的人鬼之戀吃透戲曲無中作有的美感,具足戲劇的說服力,非叫人驚豔不可。 林琬千 政治大學駐校藝術家 本月我要看 羊喚劇場工作室《羊喚.楊喚》 童年的夢,最美 前一陣子在瀏覽近期的演出訊息時,忽然被一個小小的標題吸引住了,「羊喚劇場工作室【創團作品】《羊喚.楊喚》非童話劇場」。什麼是「羊喚.楊喚」/什麼是「非童話」,而居然有一個工作室叫做羊喚??我有一種小孩的玩具被侵佔的感覺,好像有「楊喚是我的!」那樣的氛圍,但同時也有一種很親切的感受油然而生,原來,「詩」,還沒有從地球上消失,讀詩的人也還有,寫詩的人也還在,而童詩(雖然我一直沒有把楊喚的詩視為童詩)也仍然有欣賞的人,這些事情是如此的令人欣慰。 記憶回到那一本詩集,小時候常常跟大人去逛舊書攤,《楊喚詩集》好像是從舊書攤買來的,經常翻來覆去地讀,記

文字|施如芳、林琬千
第210期 / 2010年06月號
《底比斯人》改編自《安蒂岡妮》,以黑色幽默手法,加上台灣家庭通俗劇元素以及對現今媒體亂象的批判,重新架構經典文本。
節目掃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改編自希臘悲劇《安蒂岡妮》

《底比斯人》批判當今媒體亂象

西元前四百多年,由希臘劇作家索福克里斯(Sophocles)所著的《安蒂岡妮》,描述一樁在底比斯城發生的宮廷悲劇,兩名王子由於爭奪王位,雙雙戰死;新上任的國王克里昂以法治國,下令讓背叛國家的王子曝屍荒野,公主安蒂岡妮不忍哥哥的屍體遭受侮辱,挺身反抗而遭終生監禁,卻造成深愛安蒂岡妮的克里昂之子希門之死;而弒父娶母,生下兩位王子與安蒂岡妮等子女後,自毀雙眼放逐荒原的伊底帕斯,只能發出無語的哀嘆。 《底比斯人》改編自《安蒂岡妮》,在新銳編導楊景翔的詮釋下,以黑色幽默手法,加上台灣家庭通俗劇元素以及對現今媒體亂象的批判,運用回憶、穿梭時空等敘事技巧,重新架構經典文本。主播和特派記者取代了原劇中的歌隊角色,在這場爭鬥中,為了獨家報導,竟造成一場黛安娜王妃式的人倫慘劇。楊景翔說,數千年前的希臘悲劇,事實上到現在都還在我們的社會上、電視裡、彼此間不停地瘋狂上演中。而過於依賴嗜血媒體,處於迷亂資訊風暴中的我們,又要如何看清這場宮廷鬥爭的真相?

文字|廖俊逞
第215期 / 2010年11月號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英國合拍劇團《春琴》、「石井漠」華麗經典

前衛西方碰撞東方傳統,會擦出什麽火花?總是特別令人期待!被喻為全英最佳肢體劇場的合拍劇團(Complicite),取材日本作家谷崎潤一郎的文學作品《春琴》,以集體創作的方式結合操偶、戲劇、多媒體、視覺化肢體等,打破語言、國界藩籬,跨越文化差異,融合生活的物件,開創天馬行空的想像世界! 國寶級的「阿嬤舞姬」李彩娥女士,在二○○九年世界運動會開幕式表演時,雖罹患白內障而視力模糊,但她仍登上六米高的球形流動舞台,魅力四射地優雅舞動,讓全球有目共睹!她的堅持與執著精神令人極度敬佩。今年李彩娥為緬懷日籍恩師石井漠,募集舞壇新秀並且重建、創新經典代表作,讓大眾可以再度欣賞八十六歲的舞蹈大師丰采,難能可貴!其口述歷史專書《飛舞人生》,更值得推崇!

文字|俞秀青
第216期 / 2010年12月號
林葦芸
常客推薦 本月我要看

誠品春季舞台《Re/turn》

文字|林葦芸 白天沉淪在紀實的工場,晚上耽溺於虛擬的劇場。世事愈無常,記性愈貧乏,遺忘的時光大片崩落,取巧從看過的劇碼裡挑出精華片斷,拼貼剪輯成自己的人生充數,活該搞得虛實不分。ㄟ,這陀螺到底會不會停啊。 什麼?穿越時空?腦海裡馬上浮現米高.福克斯發動那台時光車。時逢奇幻當道,劇場已經落後小說、電影、偶像劇,當然不能裝聾作啞太久,這下總算等到《Re/turn》。就天文物理學來說,穿越時空早已有路可循,蟲洞就是聖杯。不過霍金博士鄭重警告世人,千萬別搭時光機去顛倒因果。很奇怪,創作者對於大師的苦口婆心就是沒在聽,一心執意要硬闖禁地,解開時空的枷鎖,扭轉生命歷程的環節。這下連看戲的都好奇心大起,顧不得天機不可洩露的警世寓言,想看看潘朵拉盒子裡究竟有什麼玄機。 回想當年在實驗劇場一口氣拼完六小時的《K24》(意外為日後八小時的《眾聲喧嘩》做了暖身),多虧劇本妙語如珠,帶動前俯後仰的筋骨舒展,才沒長出骨刺,感激涕零。幾年下來,台南人劇團已經登上國家戲劇院儼然成了新世代天團,格外期待蔡柏璋袖口裡變出的新把戲。不得不佩服,誠品春季舞台真是精益求精,○九年《膚色の時光》有雙面舞台,今年的《Re/turn》有六個開放式結局。逼得容不下缺憾的戲迷不僅面臨買一張票以上的抉擇,還得求天公保庇不會重複看到同一個結局。《Re/turn》可以是回歸,可以是再翻轉,也可以是旅程的諧音。期待穿越四度空間的這一路上,有動人的風景。

文字|林葦芸
第220期 / 2011年04月號
高煜玟
常客推薦 本月我要看

本月我要看 無獨有偶《洪‧通‧計‧畫》

好像還停留在無獨有偶與魏雋展的那片白色眩光裡,卻又即將與充滿色彩的新作見面。無獨有偶過去幾年的精采表現,確實已經讓我成為了他們的觀眾。這一次讓我好奇的則是(說出來很不好意思)洪通是誰呀?為什麼要為他做這個計畫呢? 然後發現,這位藝術家的歷史。跟著再發現,原來洪通,這位從沒學過畫的畫家,曾點燃了台灣藝文界關於鄉土與學院的大筆戰。然後就像流星一樣,這位藝術家又消失了。連維基百科都註記說,洪通的爆紅是因為媒體炒作。但是洪通的畫作的確有著無限的想像力。童趣的筆觸,鮮豔的色彩,庶民的題材。所以你們會怎麼表現呢?會變成什麼樣的偶呢?被媒體炒作後丟棄的藝術家,跟現在的我們有什麼關連?告訴我吧!

文字|高煜玟
第224期 / 2011年08月號
Mosla
常客推薦 本月我要看

雲門舞集2 春鬥 2011遊戲場

好不容易跟應接不暇的寒流說掰掰,眼見春暖花開翩然而至,怎讓人不欣喜若狂,欲戲欲舞?厚重大衣即刻全部下架,蕭瑟寂寥也通通丟掉,心情回溫、輕盈熱身,期待隨著春風動起來! 每年的雲2春鬥演出,宛如新生代編舞家PK競技,精招盡出、鋒芒洋溢,勾著愛舞人的目光,分秒不能離。一段接著一段的短篇呈現,輕輕巧巧,沒有大部頭沉重負擔,反而如散文般的流暢自在,甚至是詩意的回味想像,口味多變的觀眾如我,落幕後總獲得大大的滿足。 尤其今年的編舞黃金陣容:有甫從瑪莎.葛蘭姆舞團歷練歸來的布拉瑞揚、驚豔歐陸的孫尚綺、老不按牌理出牌的鄭宗龍,還有愈長大愈「可怕」的黃翊他去年的春鬥作品「浮動的房間」,把現代人「宅」在房間裡的孤獨心事,舞得淋漓魔幻,直淨且不失幽默地處理人/空間/生活的關係,是我去年所有看戲經驗中,最難忘震撼的一齣。 期待這場遊戲春天的舞蹈之約。

文字|Mosla
第219期 / 2011年03月號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鄭和1433》

不同於《歐蘭朵》的西學為體、中學為用,《鄭和1433》作為一個在台灣原創的羅伯.威爾森作品,主題與形式都有巨大潛力。威爾森向來不以歷史意識見長,其美學卻往往對傳統藝術(如歌劇)有畫龍點睛的作用。就這點來看他和優劇場的合作:優劇場的鼓藝精湛,但在劇場元素的應用上,似有待更大膽的牟合。《鄭和1433》從題材指涉到合作型態,都是跨文化的重大事件。無論它是怪物或珍珠,有幸躬逢其盛的我們,都值得熱切期待。

文字|鴻鴻
第206期 / 2010年02月號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河床劇團《Electric X!》、台北越界舞團《時光旅社》

跨完年,兩個跨界演出深深吸引我的目光。 河床劇團的創作長期致力於跨文化、跨領域的融合,開拓更具前衛性的劇場藝術,新作《ElectricX》和大陸藝術家穆磊、台灣藝術家何采柔合作,對當下動漫美學的藝術潮流做出回應。老實說這兩位連獲大獎的藝術家的畫作,我怎麼覺得那種超現實的夢魘感原本就非常地「河床」,所以這次的演出我想也不會跟從前的河床有太大差別(!)不過那種美感是會上癮的,這也是我每次必向河床報到的原因。 台北越界的新作標榜「密室推理」,戲劇氣氛十足,十五年往事似乎要交鋒出一個真實版的《夜夜夜麻》?雖然「冷硬」偵探風原本就是河左岸的黎派商標,黎煥雄的戲也往往會出現舞蹈等級的場面調度,不過跟貨真價實的四位傳奇性舞者合作,可望出現更紮實的表演肌理。此時不「越界」,更待何時?

文字|鴻鴻
第205期 / 2010年01月號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帕奎多.德里維拉爵士五重奏、台北藝術節《眾聲喧嘩》

帕奎多.德里維拉爵士五重奏 湯婉君 鋼琴家 人生中對於爵士樂的需求,就如同那一大盤罪惡的提拉米蘇一般,興頭一來你會天天想吃它,有時在酷熱的氣溫包圍下你會稍微忘了它,但等到一次大魚大肉滿口油膩之時,你又會想來一口甜味以慰藉空虛的味蕾。 對我來說,爵士樂最迷人的地方在於,它幾乎是古典音樂的全面相反:它沒有譜,不需要每次彈一樣(最好每次都來些不同之處),節奏極度複雜,而且還可以彈錯音!憑著物極必反論,在每次練琴遇到撞牆期時,我總是一把丟開譜,將音響開到最大聲,隨著Dave Brubeck魔幻般的琴音,慢慢放鬆我的每一條神經。於是帶著這樣的癮頭,以朝聖般的心迎向一年一度的兩廳院夏日爵士派對,已經如定律般理所當然。 今年打頭陣的節目是由世界級爵士巨匠所領軍的「帕奎多.德里維拉爵士五重奏」。生於古巴哈瓦那的帕奎多.德里維拉,曾八度榮獲葛來美獎、獲頒卡內基音樂廳終身成就獎、錄製了超過三十張的演奏專輯,高齡六十二的他將拉丁美洲的傳統音樂完美融合了Bossa Nova的特色節奏及咆哮樂派的自由即興,創造出精采熱鬧且多元豐富的拉丁爵士樂。 當你沈浸在這樣的音樂氛圍之中時,你肯定會察覺自己的腳早已忍不住地動了起來,隨著生動的音樂隨意地拍打跳躍著!什麼時候可以在國家音樂廳站著聽音樂會?把握這個難逢的機會,與群眾熱舞一番吧! 台北藝術節《眾聲喧嘩》 陳品秀 舞評人,現任雲門舞集文教基金會文獻室主任 作為一個劇場忠實觀眾多年,不得不感慨:看表演像是一成不變的生活中,一段段小小的冒險。我沉迷於劇場,但要遇到真正好的作品並不容易,怨歎「又浪費一個晚上」的無奈反而比較多。但是,一旦讓你遇上真正好的作品,那幸福感就真有「朝聞道,夕可死焉」可比擬。就為此,今晚看完咒罵著上了捷運,明天還是興沖沖再去買下一檔的票 老實說,買《眾聲喧嘩》是衝著「全版8.5小時」去買的,連內容要演什麼都還不知道。但之前錯過了賴聲川七小時的《如夢之夢》,讓人扼腕,這次不能再錯過如此長篇。

文字|湯婉君|陳品秀
第212期 / 2010年08月號
常客推薦 本月我想看

《鄭和1433》

因為有優人神鼓,本月我想看《鄭和1433》! 最近一次欣賞優人神鼓的演出是與市國樂合作的《破曉》,經由那次的表演領略鮮少接觸的國樂,是可以美得空靈,也可以是澎湃到熱血沸騰,驚豔於優人神鼓與市國樂之契合,每段的演出,都令我感動十足。當一看到二月有優人神鼓參與演出的節目時,心中即劃上一張門票,一定要前去欣賞。而在收到一月份PAR雜誌,詳細閱讀【兩廳院特別企畫/《鄭和1433》】的單元,我深深被這整個強大製作陣容震撼,結合視覺劇場名導羅伯.威爾森、服裝設計家葉錦添等大師級的團隊,還有這次的音樂是令人難以想像組合鼓聲、爵士樂再加上歌仔戲,我已經迫不極待要進戲劇院觀賞了。當然在落幕後心中的悸動也一定要有人一同分享討論,所以囉,我的朋友們一起來欣賞這一場波瀾壯闊前所未見的音樂劇場鉅作吧!

文字|田瑞芸
第206期 / 2010年02月號
常客推薦 本月我要看

心心南管樂坊《羽》

幾年前在偶然機會下聽到王心心南管的彈奏和吟唱,從此開始注意心心南管樂坊每一場表演和南管音樂,原來南管是這麼優美的樂器。而王心心充滿古典婉約的氣質和詠唱不僅讓人重新發現古典音樂之美,聽她唱詩歌本身就是一種享受。 但這次特別興奮的是,心心南管樂坊要與法國導演漢柏斯跨國合作,重新演繹牛郎織女七夕傳說,製作成歌劇,而且場景還設在現代台北婚紗店!令人期待的不僅只是形式新穎,而是會以什麼樣現代社會的觀點來看這段古典淒美愛情,非常期待《羽》能賦予七夕傳說新生命!

文字|林毓瑜
第212期 / 2010年08月號
常客推薦 本月我想看

《拉美默爾的露琪亞》

每個月我最期待收到的信件,是兩廳院寄來的月節目簡介;而一年中最令我引頸期盼的,就是跨年及新年的音樂會! 二○一○年的跨年音樂會及新年音樂會都非常精彩,我非常期盼十二月三十一在國家音樂廳由NSO及愛樂合唱團所演出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想必氣勢磅礡、上達天聽,那是承接一年的結束與開始最偉大的盛宴,對於充滿歡樂及希望的跨年氛圍是再適合不過了!而戲劇院的新年節目也不遑多讓,號稱美聲歌劇最璀燦的鑽石《拉美默爾的露琪亞》也是我想要觀賞的節目;除了幾位我非常熟悉且喜愛的台灣聲樂家,還另邀請其他亞洲國家優秀的演唱家。而節目單上斗大的推荐「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聞」更為我原本已充滿期待的心情再加上雀躍! 歡慶過去,展望未來。兩廳院的心靈饗宴是我近年來參加跨年活動最佳的選擇,也是我心目中最棒的慶典!What a wonderful world,此時我腦中卻輕輕浮現那一年參加跨年音樂會的歌曲。

文字|陳麗琪
第205期 / 2010年01月號
常客推薦 本月我要看

浦利葉與台灣絃樂團

對喜愛小提琴演奏的樂迷來說,這幾個月的節目相當豐富,有不少國外小提琴家應邀來台,特本、列賓、浦利葉、基頓.克萊曼等,其中我想介紹的是法國小提琴家浦利葉與台灣絃樂團於十月廿三日晚上在國家音樂廳的演出。 當晚有兩首分量充足的曲目,首先是帕格尼尼小提琴協奏曲中常被演出、頗受歡迎的《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由高難度技巧所創造出華麗色彩,再加上義大利陽光般絢麗與浪漫的音符,聽眾不僅可以欣賞演奏者的技巧,更可享受美妙的旋律。 另外一首則是孟德爾頌的絃樂八重奏,這是孟德爾頌在年僅十六歲時所完成的作品,雖然是由兩組絃樂四重奏所組成的室內樂編制,但孟德爾頌期許能表現出交響曲般的風格。來自浮士德作品的靈感,樂曲中充滿了燦爛優美的旋律,流暢泉湧而出。這首曲子也曾被改編成不同樂器演出形式,本次要演出的是絃樂團版本,從某方面來說也許更契合當初孟德爾頌的本意。 文字|陳懷懿 擺盪於理性與感性間,喜愛音樂及攝影的六年級科學研究人員,因渴望重溫現場演出所帶來的感動,故常購票聆聽音樂。

文字|陳懷懿
第202期 / 2009年10月號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無獨有偶《影窗內的天空》

李察.布萊蕭(Richard Bradshaw)這位澳洲影戲大師我們並不陌生,無獨有偶最精采的光影作品《光影西遊記》就是和他合作的成果。融匯東西美學,他本身就是跨文化學習、創作的傑出例證。「光影戲」突破了「皮影戲」和「偶戲」的限制,讓演員與剪紙、物件競技,創造出直追電影分鏡的視覺與節奏變化。 《影窗內的天空》幾年前來過台灣,但經過《光影西遊記》,相信更多觀眾盼望看到布萊蕭的絕活。無獨有偶劇團除了原創作品,也積極與國際對話,這個月除了《影窗內的天空》,還在台北當代藝術館演出與裝置交叉互動的《間》。讓我們得以見識劇團的重要性不在規模大小,而在其有無源源不絕的創意,與交流的心胸和活力。

文字|鴻鴻
第195期 / 2009年03月號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無獨有偶《最美的時刻》、沙丁龐客《一個人的晚餐》

近距離觀賞精采的演員,是看戲的最大享受。在實驗劇場看魏雋展,在牯嶺街看馬照琪,這兩齣獨角戲,都是難逢良機。魏雋展在去年《漢字寓言》的淋漓盡致表現,讓人大為驚豔,這次要挑戰德國當代小說題材和偶戲形式,更可以預期有火花。 馬照琪《一個人的晚餐》堪稱是她的表演代表作。以小丑形象扮演都會女性,看來似乎難以搭軋,然而她的詮釋卻極具說服力,趣味和韻味俱足。與現場音樂、和一道有所變化的牆互動,一點都不單調。亞維儂暢演歸來,還推出「加長版」,值得一看再看。

文字|鴻鴻
第202期 / 2009年10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