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藝@CD
欲罷不能的蕭斯塔可維奇
拉脫維亞籍的指揮尼爾森斯帶著「北美五大」之一的波士頓交響樂團,從二○一五年起展開蕭斯塔可維奇一系列交響曲的錄製工程,迄今已憑這系列三次拿下葛萊美獎最佳古典管絃樂演奏獎。尼爾森斯可說是承繼了蕭斯塔可維奇已降的俄國交響樂一脈,透過這兩張尼爾森斯與波士頓的錄音,我們彷彿重新聽到了作曲家內在的自我對話。
-
藝@書
廿一位鋼琴大師的練習秘笈
大家都知道,想要成就音樂演奏功力,除了練習,還是練習,但若能得到大師的幾句提點,接收大師悟出的訣竅,可能就會打通任督二脈,豁然開朗!但與大師相遇的機緣難求,還好有這本《大師的刻意練習》,透過廿一位偉大鋼琴家掏心掏肺的分享,讀者不只知道鋼琴大家的練功秘笈,也得見廿世紀初那個時代的鋼琴史。
-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複象公場《孩子》
得知複象公場開始「素人演出計畫」,是八月觀賞了《我們在此出發》,當時很驚訝,回溯過往的觀賞經驗,複象一直有股銳利前衛的「新潮」感,做夢也沒想到他們會開始與所謂的「素人」工作。 這麼說並不是要一刀劃開專業劇場與素人,但此間的確存在著鴻溝,或更貼切的,是兩者各自擁有的特質尚未被順暢地轉化與橋接大約從二○一七為始,業餘表演者的演出探討至今未斷,我關心的是,當我們與所謂的業餘者共同創作,是取其身分作為專業場域中的一種怪誕場景,是創作者將其當作重拾創作動力的激勵者、文本素材,還是什麼?「素人演出是否有它『該有』的樣子與功能」是熟悉的老問題,更進一步,如果沒有,我們能容納它有什麼樣子? 引述與「哺乳動物潛水反射反應」劇團的藝術和研究總監達倫.多奈爾(Darren O'Donnell)聊天時他重複提起的:「不同藝術作品所同時具有的Physical Rigour、Conceptual Rigour、Social Rigour能有多麼多樣的比例分配啊!」答案呼之欲出,看人看作品皆然,看得狹隘就無路。 若你又要問,為何要讓國外的藝術家來定義我們的創作方式?那麼何不在國內年輕創作者願意投注各式各樣創作形式時,給予同等關注?同時,《孩子》可能也是個好藉口,讓你到今年六月甫啟用的樹林藝文中心去走走。 文字|陳昱君 劇場多重身分工作者
-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陳家聲工作室的《宇宙之聲》
某夜回到家中,打開電視機在頻道間尋找著適合吃宵夜的娛樂時,眾多電影節目卻一個讓我想停下來觀看的節目都沒有的時候,選台器一路往下按,漸漸進入了以往不會踏入的世界。 那是信吉電視台,兩個我完全不認識的「壯年」男女接受觀眾call in點歌並演唱,唱完接著賣起洗髮精,無限跳針的廣告台詞和不停接受觀眾點歌演唱,彷彿一個沒有終點的、與我所熟知的世界隔絕的異度空間。 「這個世界真的有一群人在跟這對男女互動,並且聽信他們的推薦買下那瓶洗髮精嗎?」 陳家聲工作室的《宇宙之聲》講得似乎就是一個這樣的故事,演出地點在中壢五號倉庫藝文基地。是不是離開台北去到中壢,就有可能確知世界上真有這樣一群人呢?對於我這個台北俗來說,或許是一個有趣的小旅行。 文字|陳彥瑋 劇場編劇、心酸酸工作室室長
-
阿喀郎.汗六度來台 獻上舞蹈生涯最後獨舞身影
《陌生人》這個作品中,阿喀郎.汗親身詮釋第一次世界大戰,以殖民地身分加入戰爭的印度籍傭兵。不知名的士兵孑然處於異鄉,是出征國的陌生人,也是陌生人的敵人。他既是受害者,也是加害者,他代表無人也是每個人。
-
「戴米恩.雅勒《器》」專業舞蹈工作坊
編舞家將帶領參加者探索肢體連結,及如何使用重力與地板作為協助舞蹈進行的助力。參與者必須抱持開放心態,願意冒險,一同探索身體各種可能性。
-
華人經典《暗戀桃花源》年底重磅登場
表演工作坊《暗戀桃花源》自一九八六年由賴聲川帶領編劇規畫與完成後,即讓台灣劇場開出特殊花朵,至今已成為華人劇場經典作品。今年受國家兩廳院邀請,即將重現這齣經典劇作。
-
蔡博丞北歐神話四部曲《INNERMOST》 墜入混沌宇宙的現代舞世界
今年慶祝滿五周年慶誌的丞舞製作團隊,在原創作品《浮花》巡迴世界舞壇之際,於今年十二月回歸台灣舞台,以舞作《INNERMOST》展開一趟原始起源的奇幻尋覓之旅。
-
「藝術,在廿一世紀能做什麼?」 貝拿爾.斯蒂格勒訪台系列講座
法國著名當代哲學家、前龐畢度中心研究與創新中心主任貝拿爾.斯蒂格勒,將於十一月一日至五日期間訪問台北與新竹,舉辦「藝術,在廿一世紀能做什麼?」系列講座,共計四場。
-
聆聽台灣最從容不迫的聲音 王心心作場X蔣勳
心心南管樂坊十二月十四、十五日即將在淡水雲門劇場演出《王心心作場─江畔.相逢》,除了再現經典作品《琵琶行》之外,新作《春江花月夜》將可聽到王心心摸索當代南管創作及對人生體悟的醇韻之聲。
-
台南人劇團《tick, tick...BOOM!》搖滾音樂劇 一窺卅歲人生掙扎與焦慮
台南人劇團《tick, tick...BOOM!》特邀美國百老匯資深導演Darren R. Cohen親自來台執導,演員卡司除了美國演員Matthew Bauman,還有台灣兩位知名音樂劇演員劉廷芳和倪安東擔綱演出,現場另安排新銳作曲家康和祥領軍的搖滾樂團。
-
唐美雲歌仔戲團《月夜情愁》 經典再現台灣劇場黃金年代
唐美雲歌仔戲團《月夜情愁》是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第一屆「臺灣戲曲藝術節」旗艦大戲,由邱坤良擔任編導,廣邀各方金獎演員,並與高雄市立國樂團聯手;今年,原班人馬受邀於十月廿四日至廿七日在國家戲劇院經典再現。
-
無獨有偶x宜蘭五結鄉民共同打造亞洲獨特偶藝聚落 再現利澤百年風華
無獨有偶劇團十一月十五日到十七日一連三天開辦「利澤偶聚祭」,為台灣獻上亞洲難得一見專屬「當代偶戲」的藝術節慶。此外,偶聚祭期間,規畫多齣偶藝小品在利澤百年老街表演,近距離為觀眾創造獨特的觀戲體驗。
-
國光劇團《夢紅樓.乾隆與和珅》 以《紅樓夢》喻大清帝國盛衰
國光劇團即將推出第三部清宮大戲《夢紅樓.乾隆與和珅》,獨闢蹊徑,大膽引用文學經典《紅樓夢》,從「鏡花水月」的《紅樓夢》中,切入乾隆與和珅的君臣關係,開掘觀覽帝國衰敗的獨特視角。
-
「鋒芒新銳」NSO以樂會客 陳銳魅力席捲全台
NSO國家交響樂團十月廿四日於台北國家音樂廳及廿六日於高雄衛武營演出「鋒芒新銳」,曲目上展現「新」的主題,並攜手新秀指揮張宇安、小提琴獨奏家陳銳,於台北、高雄兩地一展新銳鋒芒。
-
麥特.英格瓦森「紅色系列:親密的界限」編舞工作坊
性事是私事嗎?丹麥編舞家麥特.英格瓦森持續透過創作探索情色、性愛與公共領域之間的關係,也不斷挖掘裸露、性別身體如何與社會結構相互影響。
-
「阿喀郎.汗舞團製作人法魯克.喬迪里」專業製作人講座
英國舞蹈明星阿喀郎.汗六度來台,將呈現舞者生涯最後一支獨舞作品《陌生人》,以簡潔飽滿的視覺裝置、神祕悠遠的現場音樂,與阿喀郎烈燄疾風的舞蹈語言,共同召喚一則曾湮沒於時光的戰爭史。
-
大師對談講座:林懷民 X 阿喀郎・汗
英國舞蹈明星阿喀郎.汗六度來台,將呈現舞者生涯最後一支獨舞作品《陌生人》,以簡潔飽滿的視覺裝置、神祕悠遠的現場音樂,與阿喀郎烈燄疾風的舞蹈語言,共同召喚一則曾湮沒於時光的戰爭史。
-
鋼琴與朗誦交織 愛情與鬼魅共訴衷腸
十八世紀中晚期德國狂飆運動起,文學中關於鬼怪的想像強烈影響音樂創作,這些內容即使荒誕鬼怪,但天馬行空的創意卻教人驚嘆。為此,鋼琴家嚴俊傑與導演張艾嘉攜手,將以《曖魅》為題,讓琴聲及朗誦為音樂作品妝點得更為繽紛多彩。
-
2019世界音樂節@臺灣 本週熱鬧登場
為推廣台灣多元音樂,持續拓展國際文化交流,由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主辦的「2019世界音樂節@臺灣」,十月十八至廿日於台北大佳河濱公園熱鬧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