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BL

相關文章 6 篇
  • PAR表演藝術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Boy's Love腐學進修班 耽美的妄想小劇場~萌萌噠!

    耽溺於想像的美, 重塑文本之謎 劇場裡的潛台詞、 不論多麼微小的設定、 故事中略過不提的暗場練習, 只要有萌萌的縫隙, 就能一頭鑽進。 腐女之力, 是拓展創作的面, 是熱情延展的線, 是在各種細節, 努力消費、盡情配對, 最後成為一本小小的冊子、 一張小小的卡片, 所有喜歡都要歡喜, 愛上了就好好去愛。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281期 / 2016年05月號
  • 中國的網路劇《上癮》也引起話題,最近原著小說也將在台上市。圖為小說書封。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BL現象學:萬事皆可腐 唯有萌無價

    就更大的社會脈絡來看,腐女子的現身與BL此一文類逐漸被社會給「看見」和「接受」有密切的關連, BL表面上看似描繪幻想中的男男同性愛,但包裹在裡頭的則是女性對既有性別體制的反抗。就社會學的觀點來看,台灣幾十年來的婦女運動的推展及同志平權運動的興盛,皆與BL此一深具性別意涵的禁忌文本及其愛好者腐女子開始「現身」有著相呼應的關聯。

    文字|Cocome
    第281期 / 2016年05月號
  • 簡莉穎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新社員》編劇

    簡莉穎 把二次元世界立體化

    簡莉穎說,她其實沒有特別常看BL類型作品:「之前看過的大概就是《同級生》吧!以及追了很久、不知道能不能看到結局的《烙印勇士》。」身為一個動漫迷,「我比較喜歡魔法少女這種類型,像是《魔法少女小圓》和《少女革命》;京Ani(京都動畫製作公司,Kyoto Animation的簡稱)那些以校園為題材的動畫我也滿喜歡,例如《冰菓》,或是《TIGER X DRAGON!》(虎與龍)。他們的人物很鮮活、在日常中創造出很大的非日常,非常細膩的描述生活中各種事物,看得時候會想說:『你們這群學生怎麼可以因為一點點小事情就鬧成這樣,玩得這麼開心!』感覺相當有趣。」回過頭來看這齣同樣以校園生活為背景、結合搖滾與BL元素的《新社員》,簡莉穎其實也與那些她所喜愛的創作者那般,成功的塑造了一個令人嚮往的世界。 重點仍在人與劇情 這其中有苦澀的青春、酸甜的愛戀,期待被了解的心情,與那些不可言說的腐女趣味,「與其特別說是寫BL劇本,不如說我用自己熟悉的動漫語彙去呈現這個作品。對我來說,等於是把我自己和許多人的生命經驗那些我們曾經閱讀、曾經因為種種原因而將自己沉浸在二次元裡、沉浸於虛擬世界中,進而喜歡或著迷將這樣的心情與原因具體化。」簡莉穎說,由此角度切入,她汲取其中相通的元素,也注入一路寫來的創作理念,「我覺得說到底,所有作品的基準就是要把人跟劇情描繪出來。譬如說少女漫畫,它寫人跟人之間的情感,著重在這些人的個性是什麼?他們怎麼會走在一起?即使是專門賣腐的作品,或許有讀者會期待出現十八禁的肉愛,但其實大家想看的還是有劇情的東西。」 雖然自己稱不上腐女,簡莉穎在姐姐的「薰陶」下,對這類作品也都略知一二,也為了蒐集資料開始瀏覽部落格,深入研究腐女心,「我會去看『低調腐女求生記』,讀摸哥的文章,也看下面的留言,他們有獨樹一格的用語和文化,非常好笑、超精采、梗一堆,藉此可以了解他們說話的語感。那是屬於他們的語言,如果要表現這樣的人物,就必須抓到那個語言的感覺。」她也試圖在《新社員》裡加入一般「女性向」作品中較不受重視的女性角色,「BL創作常常不會出現很多女生,就算有女生出現,也可能被描寫成助攻的角色或是阻撓戀情的壞人。這個現象其實蠻微妙的,明明是由女生創作、從腐女視

    文字|陳茂康
    第281期 / 2016年05月號
  • 萩尾望都《多馬的心臟》書封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BL考據學:腐文化的前世今生

    台灣的「腐」文化源頭,主要是來自日本,透過「少年愛」漫畫與同人誌的二次創作,打開了台灣腐女的視野;另一方面,歐美影視的女性粉絲們創作的「Slash」文本也加入交流,近年更有中國耽美小說及其衍生影劇,讓腐女的世界更加豐富,連台灣本土特產的霹靂布袋戲,也成為BL的標的

    文字|王佩迪
    第281期 / 2016年05月號
  • 陳又津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小說家

    陳又津 從腐女到創作

    陳又津說她要去三重高中國中部演講,介紹BL給學生,腐女總給人低調的印象,在教官注視下的學校禮堂,螢幕上播放著《大奧》(當然是男女逆轉的吉永史作品)和《新社員》,小說家口中推薦的是圍繞愉虐主題的BL漫畫《變愛》和木原音瀨,在場「男生一片傻眼,女生歡聲雷動。」這些是她喜歡也認同的作品,無所謂低調與否,經典文學她沒少讀,要演講還是選擇這樣的內容。從台大戲劇系一路讀到戲劇研究所,成為小說家的契機,卻是因為投稿「角川華文輕小說大賞」進入決選,從此踏入「原來這樣寫也可以」的虛構世界。她的小說《少女忽必烈》有著遊民女孩與寫不出劇本的研究生,是自己也不是自己的角色,虛實交錯著,在是故鄉又不是故鄉的台北與三重街道上演,融合城市書寫、鄉野奇談與綺麗幻想的故事,恣意遊走在各種類型與議題之間。 自創BL小說 以日治時代為背景 「我從國中就開始看BL,那時候讀女校,不知道為什麼膝上就會傳來一本。」陳又津說,當時有本就看也沒什麼特別的想法,直到後來接觸同志運動,才發現BL作品之妙,「這兩個文化其實完全扞格不入,BL的套路大部分屬於言情式的,比較難以著墨在現實的部分,它的轉折、或是其中的寫實因素,有時候只是為了加深劇情的衝突。」她試著稍微客觀分析,「我覺得BL小說相對來說是蠻商業化的,比較接近通俗小說的類型。他知道你現在想看什麼、期待什麼,於是照著那個邏輯,或刻意反過來走,每個環節都是有算計過的,當然重點也不是要跟你說,同志真正面對的是怎麼樣的情況。」 身為職業小說家兼腐文化愛好者,陳又津當然也有自己的BL創作,去年陸續於雜誌刊載的兩個短篇〈霧鎖雨港〉和〈來,夏天的夜晚要開始了〉其實是同一個故事的節錄版本,「小說原名叫《雨夜花》,當初因為這首歌開始查了一下日治時代的台灣,特別想知道當時被稱為『台北一中』的建國中學,到底是個怎麼樣的地方?一研究發現不得了,那時候他們會練劍道、有自己的武道館,校慶還有人男扮女裝。一九三五年的台灣發生了各式各樣的歷史事件,我就迷上了這一年。」她說,那年春天有一場大地震,傷亡記錄甚至比九二一還嚴重,「就覺得想要把這樣的事件、那樣的歷史氛圍寫出來,但我跟歷史又沒有很熟,於是就試著用BL的套路去寫一個發生在那個時代的BL小說。」 日本畫家當主角

    文字|陳茂康
    第281期 / 2016年05月號
  • 《新社員》重演時,粉絲熱烈應援。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BL經濟學:「參與詮釋」作為腐力展現的極致

    「投入」是BL愛好者獨特的消費形式,意味著受眾將官方文本用自己的角度重新解讀、參與詮釋,觀眾與作者在同一個「解釋共同體」中。投入的表現包括口耳相傳、寫感想放上網路、在特定網絡中討論、關鍵字建立與搜尋,最終極的方式便是創作「同人誌」(衍生創作/二次創作)。

    文字|Miyako
    第281期 / 2016年05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澳門

    劇評人票選出兩檔回響兩極的年度演出

  • 其他

    聚焦長銷劇 PLAYground空總劇場4月開幕首推《小王子》音樂劇

  • 戲劇

    《和合夢》 以沉浸式展演回應酷兒想像

  • 焦點專題 Focus

    李羿璇:「希望每一次都是從零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