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腐」文化源頭,主要是來自日本,透過「少年愛」漫畫與同人誌的二次創作,打開了台灣腐女的視野;另一方面,歐美影視的女性粉絲們創作的「Slash」文本也加入交流,近年更有中國耽美小說及其衍生影劇,讓腐女的世界更加豐富,連台灣本土特產的霹靂布袋戲,也成為BL的標的……
「腐」是什麼呢?這是指某些人(特別是女性)看到男生和男生(或者把其他事物擬男化)在一起有點曖昧的關係、進而妄想其配對所產生的愛戀情慾,從這樣的配對和妄想而得到愉悅快感。
過去向來低調的「腐文化」,近年來逐漸腐上了檯面,今日發光發熱的景況,除了有過去廿、卅年來的文化累積與粉絲創作之外,還與女性性別意識抬頭、對於自身情慾的主動追求有很大的關連。至於傳承或影響,台灣的腐文化至今仍然與日本的BL漫畫出版與同人誌創作有著相當程度的同步與交流,近年來還可連結到中國網路上大量創作的耽美小說,以及歐美所流行的影集或超級英雄Slash文類等等。而若要從頭說起的話,就不得不提這群日本首批女性漫畫家:「花之廿四年組」。
女性創作給女性讀者看的漫畫
日本二次戰後漫畫產業初起步的階段,漫畫家幾乎都是男性。男漫畫家跨足畫少女漫畫根本是稀鬆平常,例如手塚治虫的《寶馬王子(緞帶騎士)》或橫山光輝的《魔法使莎莉》。直到一九七○年代才出現比較多的女漫畫家,而這批昭和廿四年(一九四九年)前後出生的女性漫畫家們(因此稱「花之廿四年組」),為少女漫畫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新氣象,光是「以女性的觀點、女性自身情感經驗出發,創作給女性讀者」本身就極具性別意涵,而題材的創新,包括奇幻、科幻、恐怖、富哲學或文學性及歷史劇等多樣類型的嘗試更是前所未有。當然,「少年愛」漫畫便是在此時萌生,成為日後腐文化的經典作品,其中最知名的就是萩尾望都的《多馬的心臟(天使心)》和竹宮惠子的《風與木之詩》。
一九七○年代的「少年愛」漫畫其實跟當今腐女子所熟知的BL作品不太一樣,少年愛承襲了六○年代作家森茉莉的首部男男耽美小說《恋人たちの森》風格,除了追求角色與劇情的唯美之外,背景多設於歐洲,甚至透過男子貴族學校宿舍的設定,讓一群美少年在相對封閉的空間中,彼此衝撞著來自家庭背景、身分認同、過往經驗等多方面的衝突情感,對於男男戀這件事情,多是充滿著掙扎與痛苦,而最後結局往往導向悲劇。
在這些悲劇唯美的少年愛當中,主角(受方)通常都是以女性化或中性的樣貌呈現,他們在故事中表現出對(男性)情愛的渴求,而女性讀者則得以代入角色並抒發自身的情慾,畢竟,情慾在少女漫畫中是缺席的。因此,作為少女漫畫的延伸,少年愛或BL與少女漫畫最大的差別就在於「得以抒發少女情慾,而非少女的浪漫情懷而已」。
情慾的追求與表現
粉絲的二次創作活動更是讓腐文化發揚光大,日本最大的同人誌販售會Comiket自一九七五年創辦以來,便已成為腐女子交流作品與心得的空間,「Yaoi」這個代表男男戀二次創作的名詞由此而生。「Yaoi」這個字是「やまなし、おちなし、いみなし」三個語詞的第一音節組合而成,意即(故事劇情)沒有高潮、沒有結局、沒有意義,反映出當時男男戀的同人誌並不強調故事劇情,而是著重在角色之間的情慾描繪。
約莫在八○年代末到九○年代初之間,台灣出現了第一批早期的腐女,不過當時並沒有腐女子這個詞,而是以「同人女」為名,主要是因為這群女性粉絲們,除了喜愛商業誌的男男戀作品之外,更多關注的焦點其實是放在二次創作的同人誌,尤其是《聖鬥士星矢》、《鎧傳》、《幽遊白書》或《灌籃高手》這類少年漫畫或動畫作品,同人女們所熱中的是將這些充滿著男性力與美和友情羈絆的作品,進行戀愛配對與妄想的同人創作。
九○年代之後的主要商業誌《Be-Boy》裡的男男戀作品風格逐漸與過去產生區別,「BL(Boys’ Love)」這個專有名詞此時才開始被廣泛使用,風格定調與過去耽美或少年愛不同,基本上都是以圓滿結局為主,多歡樂輕鬆,鮮少對主角的性別認同有太多著墨。不過在結局之前的故事要怎麼發展就有百百種了,可能會一路甜甜蜜蜜,也可能從頭虐到尾,而攻與受的配對模式更是變化多端,絕非僅有外界所誤解的「攻=強勢陽剛;受=陰柔女性化」這樣的配對而已。
套句日本直木賞小說家(兼資深腐女)三浦紫苑的話:「唯有攻受互換,才是將BL世界導向豐饒的關鍵。」因此,忠犬攻X女王受、少年攻X大叔受、長髮美型攻X肌肉鬍鬚受、學生攻X老師受等等配對組合在BL作品當中屢見不鮮,所謂青菜蘿蔔各有所好,多樣性的存在當然是為了滿足性癖嗜好各自不同的腐女們!
腐文化無遠弗屆
雖然我們所熟悉的腐文化主要是來自日本的動漫圈,然而,「女性對男男戀的妄想創作」並非只能追溯自日本動漫,一九七○年代前後,歐美影視的女性粉絲們早已在創作所謂「Slash」文本,最初是將《星際爭霸戰》Star Track的艦長Kirk和副官Spock配對,創作兩人的同性情慾文本(homoerotic fanfiction),並將此配對做出「Kirk/Spock」的記號,這種歐美粉絲二創的傳統在二○○○年之後再與日本的「Yaoi」交集,碰撞出更多火花。
中國同樣受到日本漫畫影響,自九○年代便開始發展耽美文化至今,主要以「網路原創小說」為大宗,儘管中國對同性戀議題相當保守,甚至數次進行網路色情的審查肅清,卻始終無法阻擋腐女們的創作能量。以言情小說起家的晉江文學網為例,如今耽美小說已成為該網站(和其他小說網站)最主要的類別,人氣高的耽美小說也可能得到商業出版機會,甚至順應目前影視產業IP改編的熱潮,成為主流媒體作品,如今年初引起同志與腐女社群在網路熱議的網路劇《上癮》。
回到台灣方面,在大型同人販售會CWT場上,始終可以看到有一排攤位擺飾著布袋戲偶、COSER穿著布袋戲偶的戲服,而攤位上所販賣的同人本原作當然就是來自台灣本土戲劇——布袋戲,以霹靂和金光布袋戲作品為主,這個本土類別甚至「反攻」到日本,如過去《聖石傳說》就曾擁有許多日本腐女粉絲。
綜觀而言,我們可以看到有趣的現象是,台灣的腐女們吸收了來自各地各方的腐文化,具有分眾的興趣取向:有些人專修歐美影視或漫畫、有些人迷三次元偶像歌手或演員、也有些人大量閱讀中國網路耽美小說,而台灣自身也發展出本土的布袋戲BL。這些興趣嗜好讓台灣的腐文化更加多采多姿、百花齊放,創造了許多有趣的作品,實質上展現了「文化創意」的精神,同時反映了腐女們在情慾的追求上更加的主動且多元,而腐文化與其衍生周邊的經濟效益亦是不容忽視的一塊消費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