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戲劇的五四三

    戲長怎麼算?

  • 《落葉歸根》致敬媽姐一生無私的奉獻,海報素描出自檳城建築師梅志雄之手。
    檳城

    喬治市姑婆屋的沉浸式演出 述說「媽姐」人生

  • 台灣場螢幕,攝於開演前。
    回想與回響 Echo

    技術驅動的表演革新與文化重組

    關於《今昔饗宴千本櫻 萬博版》
  • 對羅智信而言,這些物件不是展覽的「道具」,而是與機構共同演出的「演員」。他擅長捕捉日常中的錯覺與荒謬,從現成物中重組現實,讓觀者在作品中看到熟悉的線索,又察覺那微妙偏離的現實。
    其他

    表演藝術圖書館非靜態策展 藝術家羅智信以《KnockKnock#1: 黃瓜》打開空間想像

關於她們與舒服的藝術廣告圖片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站導覽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雜誌
  • Subscriptions數位全閱覽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表演藝術年鑑
      2.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3.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4. 表藝文摘
      5. 達人系列
      6. NSO發現系列
      7. NSO歌劇系列
      8. 特刊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 訂閱電子報
:::

XY事件簿

相關文章 2 篇
  • 戲劇

    不願接受,但能做些什麼?

    老闆雖然被打倒在地上了,但房租還是會漲,酒吧還是得關門,努力的人們還是必須獨自面對那徒然的人生,而我們還是會持續關注究竟「誰」會不會領表參選,繼續帶領我們一起發大財因此,我們必須自問:除了在劇場中,揭穿、嘲弄、反擊那些壓榨我們的機制和個人,我們在現實中還能做些什麼?從劇場內到劇場外,我們如何連結觀看的動作和具體的作為,將戲劇性的嘲諷轉化為真實的批判?

    文字|陳正熙
    第316期 / 2019年04月號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音樂劇編導演暨兩廳院駐館藝術家

    梁允睿 紅著臉作戲 在創作中找出口

    梁允睿一直都喜歡紅色,以「紅潮」作為團名,取的是漲紅了臉的意象。「一輩子,都要為自己愛的事情臉紅一次。」創作總源於「一觸即發」,媽媽寄來的麻油雞飯蒸熱時的滿室香氣演變出《美味型男》、瘖啞人士的手語日常對話延伸出《啞狗男人》,這回碰上了瑪莉也是如此,點著了線頭便一路往下竄,他一邊研究、寫本,一邊抱著吉他哼唱、歌曲一首首地生,織就了《瑪莉皇后的禮服》。

    文字|洪瑞薇
    第311期 / 2018年11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 網站導覽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統一編號 Tax Id number 00973926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通過A無障礙網頁檢測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