捺撇
-
特別企畫 Feature
王宇光:盛開的舞蹈新星,點亮國際、在地創作動能
曾為雲門2舞者的王宇光轉型編舞家後,自2019年與生活、創作伴侶李尹櫻創辦「微光製造」已邁入5年,並首度入選國藝會TAIWAN TOP演藝團隊。王宇光長期發展「關係三部曲」在2024年也走到了第二部曲,自編自跳的系列作《捺撇》、《人之島》在國內外累積了許多好評與獎項,更在英國倫敦沙德勒之井(Sadler's Wells)的新設獎項中獲選為3個全球舞蹈新星之一。不只在創作、演出,甚至在舞蹈推廣能量上,2024年度的王宇光可說是名符其實、身體力行地在國內外「到處跳舞」,微光所照之處皆炙熱強烈,讓人期待「關係三部曲」的最終章與「微光製造」未來在舞蹈圈內圈外各處點燃的火焰。
-
焦點專題 Focus 創作脈絡
迷戀,把身體砸進不知道的遠方啊──王宇光,跳舞20年的此刻
2024年10月的第一週,微光製造王宇光的作品《人之島》在國家兩廳院實驗劇場開演。演完,馬不停蹄,帶著作品《捺撇》前往法國國立夏祐劇院演出。11月《人之島》將展開海外巡演第一站,地點是倫敦。 這兩年,微光製造幾乎都是這樣奔馳著。在台灣以北投為據點,但其實很少在家,不是隨著「到處跳舞」的藝術分享計畫跑遍各縣市,就是在印尼田調,日本、倫敦駐村。把自己投向不熟悉的地點,讓未知的地景打磨身體與記憶,王宇光似乎喜歡如此。包含他在 2019 年參與流浪者計畫,在印尼海上浪擲兩個月,等一條浪人鰺;2022 年也沒做好周全準備,執意獨自走一趟西班牙朝聖之旅。 「我沒有想要跟誰證明,也不是要拿到一張獎狀,但我似乎迷戀那一種,把身體砸進去,埋著頭去拚,去看看我不知道的遠方,到底長什麼樣子就只是,站在那邊看,你過去的努力到現在的風景,原來是這樣啊。好像就夠了。」 限制 高中考華岡藝校表演藝術科那天,王宇光背著一把吉他,搭了上陽明山的 260 公車,在考場自彈自唱了一首。那是當時他認知到的「表演藝術」,王宇光說自己根本搞不清楚狀況。那3年除了談戀愛,就是跳街舞,也有上芭蕾課,優雅的緊身褲穿是穿了,但因為裡頭卡著四角褲,很大一包。「老師很氣,但也拿我們沒輒。」 考大學舞蹈系時同樣是搞不清楚狀況,臨時抱佛腳,到舞蹈補習班跟國中生一起練功。結果是文化大學舞蹈系備取17,「電話來了,問我備取上了,要不要讀,我立刻:要要要」 新世界打開。第一學期王宇光走進舞蹈班,發現大事不妙,同學們全都是從小科班一路上來的練家子,課堂上老師只要喊術語,大家的身體會自動操作。「那跟我是不同的世界。」用已經19 歲的身體,追趕柔軟度與各種技巧,王宇光說那段時間的考驗不僅是身體,也是意志。 「你會一直被否定,你的身體是不夠好的身體。但卻也在各方面的撞擊下,我覺得,我想要搞清楚了,我想要挑戰,看看我可不可以把『跳舞』這個事情做好。」 而這份「想要搞清楚」,直到他畢業、加入雲門2,不曾停歇。離團時是他開始跳舞滿10年,「好像當時覺得,作為一名舞者跳舞這件事,不足夠讓我興奮了。我想創作。」創作的慾望高漲,他
-
焦點專題 Focus 現場直擊
布拉瑞揚舞團唱跳巴黎夏佑劇院,點燃OMG台灣體驗
「我們再來一次 !」「再來一次 !」「再一次 !」 法國時間10月9日,布拉瑞揚舞團的歌聲繞梁在夜間巴黎夏佑國家劇院,時間已近晚間10點,舞團兩天前才剛抵達巴黎,臉上、身上仍布滿時差的痕跡與重量,工作了整個晚上,但布拉瑞揚仍對謝幕後舞者從舞台走下的動線、唱什麼歌、引導觀眾進入大廳互動的環節不甚滿意。他們試了許多走位、唱了各種台灣原住民傳統歌謠,有沉靜的、有憂傷的、有歡快的,一次又一次。 布拉瑞揚舞團執行長廖詠葳觀察這個從山、海、部落養分長出來的團隊,回憶去(2023)年同樣帶著《我.我們》首部曲到澳亞藝術節(The OzAsia Festival)演出,演出前,澳洲才剛舉行了原住民相關議題公投,但選舉失利,原住民地位仍不被憲法承認,演出現場瀰漫壓抑氣氛。演出後,舞者們按慣例自我介紹完,唱起了一首低沉安靜的歌謠。廖詠葳留意到現場不少觀眾都眼眶泛淚,她說:「舞者們不在意去了哪些國家,大舞台、小舞台對他們來說是一樣的,他們更在意跟哪些人溝通。」 每一回國際巡演,面對不同的群眾,布拉瑞揚舞團都有因地制宜的調整。這回登上這個法國舞蹈圈指標性的殿堂,他們以同樣態度面對,而溝通顯然成功了。
-
特別企畫 Feature
向宇宙下訂單>>舞蹈類
陳武康X傑宏・貝爾《攏是為著・陳武康》 2020/07/31~08/01 臺北市中山堂中正廳 《攏是為著・陳武康》由陳武康與法國編舞家傑宏.貝爾(Jrme Bel)跨海共同編創,因COVID-19疫情,也因貝爾基於保護生態而不再搭飛機巡演的理念,兩人透過舞譜、密集的視訊會議完成這件作品,由貝爾先提出概念架構,再由兩人一起討論發展。在本作中,陳武康以獨舞回顧他的舞蹈生涯,也交叉呈現貝爾不同階段代表性舞作。這是兩人繼2019年台北藝術節《非跳不可》後再度合作。本作獲頒2021年第19屆台新藝術獎「表演藝術獎」。 推薦人 吳孟軒 此作以傑宏.貝爾的獨舞譜為結構骨幹,陳武康的表演為內容血肉,以傑出、流暢且簡約的劇場語言,深刻鋪排出舞蹈的美學風格如何與舞者的生命軌跡相互交纏,並層層揭示了一資深表演者的養成歷程。 依照傑宏.貝爾的自述,此作由「客觀、主觀與他者」等3個部分所組成,再由此輻射出舞作的10個段落:皮膚的舞、心臟的舞、Lets Dance、Lose Yourself to Dance、自傳、嘉賓、節目單、母親、兩個YouTube影片、結束之舞。許多段落(懶人包式地)濃縮了貝爾自90年代對舞蹈╱非舞蹈的辯證與探問,「自傳」的篇章則特別以「陳武康」為主體,綜述陳武康從芭蕾舞者、義工隊、當代舞者到近年回探亞洲文化的舞蹈脈絡;陳武康收放自如且從容洗鍊的表演,不僅呈現出表演者本身獨特的生命厚度,也隱約折射出台灣舞蹈史多重且交織的複雜性。 另外,此作因疫情而發展出的線上共製模式,在首演當時也牽引出全球化與新自由主義的藝術節經濟模式裡,關於國際共製權力關係等種種討論,然而,陳武康成熟的表演功力,無疑讓表演的能動性在此產生出另一個層次:從西方╱亞洲、編舞家╱舞者等固化且單一的權力想像裡另闢蹊徑,並從中重組出更為對等的合作關係。 葉名樺《牆後的院宅》 2020/08/08~08/09 台北 王大閎建築劇場 《牆後的宅院》由葉名樺進行概
-
企畫特輯 Special
當世界暫停,他們繼續以創作重整自身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第十二屆「新人新視野」專案,今年由三位年輕創作者王宇光、薛祖杰與陳品蓉端出他們的作品,在世界按下暫停鍵的當下,繼續以己身探究外在世界。王宇光的《捺撇》試圖從文字出發,與妻子李尹櫻尋找兩人之間或抗拒或倚賴、或緊密或疏離的平衡關係;薛祖杰《THE WALL》則透過「阻隔」坦討「關係」與「跨越」;陳品蓉的《剩人》多線並陳,探討了資本主義全球化時代人與金錢的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