豎琴
-
音樂 第三屆臺灣國際豎琴節
豎琴藝術的交流平台 展現多樣與可能
「臺灣國際豎琴節」(Taiwan International HarpFest)由台灣豎琴家解瑄創立,主要結合詩歌、舞蹈及攝影等多種藝術形式,以創新跨域的表演模式帶給觀眾耳目一新的感受。今年第3屆的設計,以「豎光潮現」為主題,透過海洋世界、環保等議題來傳遞更多訊息,期待突破觀眾對豎琴既有的定見,展現它各種型制、樣貌與可能性,並集結國內外豎琴名家與新星的表演、大師班與講座,創造一個平台與世界豎琴藝術家相互交流。 由於豎琴學習的門檻高、樂器移動不易,樂團需求量又少,因此投入者不多。解瑄表示:「豎琴是相對弱勢的樂器,如果沒有年輕學子的加入,就不會有成長的空間。」作為台灣第一代的豎琴家,她挺身而出,盡力進行這項樂器的推廣。她說明:「古典曲目中,要到後期浪漫的樂曲才用得到豎琴,但當代豎琴有多種面向,例如在電子、爵士、流行都有發展,絕對是一個充滿想像空間的樂器!」 本屆音樂節共有5場音樂會,應邀而來的重量級音樂家眾多。法國知名超技豎琴家席爾凡.布拉索(Sylvain Blassel)不但是一位古豎琴收藏家,也熱中於以創新技巧拓展豎琴的獨奏曲目,如巴赫、貝多芬、舒伯特、李斯特等作曲家的名曲。此次他將以直立式音箱(Straight soundboard)豎琴演奏巴赫創作高峰之作《郭德堡變奏曲》,更加碼多首李斯特鋼琴版的舒伯特藝術歌曲,包含《紡車旁的葛蕾卿》、《磨坊少年與小河》等迷人作品。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兩廳院樂壇新秀
梁嘉芫 撥彈豎琴迷醉之音
豎琴,幾乎是華麗與夢幻的象徵,也是希臘神話中的太陽神阿波羅的重要配件。唱著詩歌、彈奏豎琴的他,常讓奧林帕斯眾神沉醉在悅耳的曲子當中,廢寢忘食。的確,豎琴的音色輕柔迷人,演奏時視覺上的魅力更是勝過其他樂器。然而這項樂器可不是只有「好看」跟「好聽」而已,它獨特的音色和琶音等手法,讓獨奏時展現抒情的特色,合奏時營造重要的氛圍;是多功能的複音樂器,更是現代管絃樂團重要的樂器之一。無怪乎莫札特的《長笛與豎琴協奏曲》受人喜歡,柴科夫斯基更在《花之圓舞曲》序奏中表現了豎琴絢爛流暢的裝飾。 本年度入選的樂壇新秀,即有位出色的豎琴演奏家梁嘉芫。梁嘉芫不僅外型出眾,優異的演奏讓她贏得無數獎項,並獲得獎學金攻讀學位。先後取得寇蒂斯音樂學院(The Curtis Institute of Music)學士學位及茱莉亞音樂學院(The Juilliard School)碩士文憑。除國內外競相邀演外,二○○六年更受聘任教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成為該校最年輕之音樂系教師。目前榮獲美國Fulbright Award以全額獎學金至德國柏林Hanns Eisler Hochschule fr Musik與大師 Maria Graf深造研修。本次演出,梁嘉芫即將帶來拿手曲目,從熟悉的史卡拉第、聖桑到葛令卡。其中拉威爾的《前奏與快板》寫給絃樂四重奏、長笛、單簧管與豎琴的七重奏,為一首室內樂的精品。此外,在彈奏旅美作曲家許嘉毓作品,奪得二○○七年度美國國際豎琴大賽作曲指定曲首獎後,梁嘉芫將再度上演他的台灣民謠創作,以豎琴的音響彈奏本土風情,相當值得推薦。
-
世界民族樂器
天境的樂器在人間 世界豎琴之旅
豎琴,這個一直與魔法、天使、仙女離不開的樂器,在音樂史上具有相當久遠的歷史,幾千年來伴隨著世界各地的人類,爲世界音樂文化帶來更豐富的變化。儘管樂器結構與演出風格因人、地而異,這種從天而降的音樂,總是極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