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頌仁
-
紀念大師 In Memoriam
拍點之前,休止符之後
身兼指揮家、鋼琴家、學者、作曲家以及教育家等多重角色,徐頌仁教授於上月五日上午,因骨癌辭世,享年七十二歲。先生自德國留學回台後任教於東吳大學,並指揮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後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任教,並曾任北藝大管絃樂團指揮及音樂系系主任。 教職之於,徐頌仁不僅有多部學術著作及樂曲發表,並客席國內主要職業樂團,在歌劇及芭蕾舞劇方面的豐富經歷更是國內樂壇少有。促成許多部重要歌劇劇碼公演外,並致力於演奏水準的提升。先生為人謙和穩重,深具學者風範,在近卅年教職生涯中造就桃李無數,從不吝時間循循善誘,其成就與奉獻,必當為後人緬懷。
-
特別企畫 Feature
梵音頌歌,樂聲榮耀性靈之主
宗敎在音樂中或許不再獨大,但仍存在著不可抹滅的位置。現代台灣音樂領域的創作者,宗敎也常以「直接入樂」或是「間接影響」的方式出現於其作品中;如徐頌仁與金希文在創作上的精神引領、郭孟雍與佛結緣後的音樂之路,在在顯現著世紀交替間,一片「價値重建、心靈回歸」的潮流中,宗敎在音樂創作上,展現著極大的發展空間。
-
觀察站 Review
八月的協奏曲
七、八月間國家音樂廳休館,使每年暑假隱然成爲兩段樂季的區隔。復館的短短半個月間,台北市交、高雄市交、台北愛樂先後登台,每個團體都有發奮圖强、相互較勁的態勢。若再加上九月登台的聯管、省交和外國樂團,相信愛樂者透過不同樂團特色、指揮風格的比對,對管弦樂藝術會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之夜/拉赫曼尼諾夫:<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德弗札克<狂歡節序曲>、浦羅高菲夫:<第五號交響曲>。《許斐平鋼琴》,狄沃夫指揮台北市交,八月十八日 首先登場的是台北市交《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之夜,獨奏由福建籍鋼琴家許斐平擔任,指揮則是美國指揮家蓋瑞.狄沃夫。這首優美抒情的作品不但充滿繁複的鋼琴技巧,也展現豐富多彩的管弦樂色彩。狄沃夫的指揮流露學院派氣息,動作小而謹慎,樂曲處理傾向保守。使得這首活潑中帶點潑辣的作品(下半場普羅高菲夫交響曲亦同)表情動態稍顯不足。這種特質從一開始的序奏就出現,四個漸强斷奏顯得不夠俐落,音量變化和合奏力度不夠豐沛。許斐平的表情處理非常精緻,力度稍輕,斷句平緩,不誇大對比。有些强音斷奏稍顯不夠果斷,音色有點濁。但是他的慢板則柔美合宜,朗朗如歌而不致濫情。整體結構尚稱緊密工整,樂團節奏偶而和獨奏不能緊密契合,是一小瑕庇。市交樂手的表現則維持一般水準。 《綺音的邀約》/韓德爾:<雙簧管協奏曲>、莫札特:<鋼琴協奏曲第十二號>、舒伯特:<交響曲第五號>、蔡興國雙簧管,徐頌仁指揮高雄實驗交響樂團,八月二十五日 高雄市交去年七月才改制爲高雄實驗交響樂團,由業餘晉升爲職業團體。當晚是由該團樂手組成的二十五人室内管弦樂團演出,弦樂編制爲六、四、四、四,演出曲目則是由巴洛克到浪漫的中小型管弦樂。不過以當晚弦樂精銳羣的表現來看,該團詮釋能力有限。其韓德爾雙簧管協奏曲幾乎是可以完全稱道的,聲部均衡是最大優點,優雅流暢的旋律線令人感到輕鬆舒暢。莫札特鋼琴協奏曲則略嫌粗糙,獨奏兼任指揮時,樂團顯得不夠自發性。到了舒伯特就顯現重重漏洞了,小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