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匠心讀劇祭
相關文章 2 篇
-
特別企畫 Feature 缺乏發表平台,劇海中載浮載沉
台灣劇作家,何處是兒家?
在現實當中,新創劇本無處發表,寫完劇本,也沒有劇團歡迎。他們就像漂浮在茫茫大海當中,即使發得出求救信號,也無人聞問。所以,熱中劇場創作的人,最終自己都變成了導演。這就是台灣劇場盛行編導合一現象的由來:不是導演愛自己寫劇本,而是編劇必須用導演的方式,才能有機會發表新作。
-
現象‧現場
演不演?有關係!
同樣外延劇本的定義,甚至延伸為去文字、去語言,因此推翻了所有人對讀劇的刻板印象。傳統的讀劇就是唸劇本,呈現戲劇的文學部分;讀劇呈現就是以語言、文字為主的演員聲音詮釋。但是,這些過去被視為理所當然的認識,現在毫不留情地被顛覆了。在這兩個讀劇節裡,戲劇非文學(導演、表演)的部分受到更多的矚目和強調,結果改寫了傳統「劇作家」的定義,擴張了社會大眾對劇本的想法,把讀劇發表會變成一個實驗演出的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