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翀
-
北京
等待劇場重新開門 撐過疫情後誰能轉身重生?
四月初,導演王翀的《等待戈多》在線上直播演出,將原劇的兩個流浪漢換成夫妻,讓荒誕沉浸於生活的瑣碎中,讓虛無沾滿了婚姻與過日子的現實,也更讓人懷念起劇場中的真實交流。在疫情中,無法演出的私人演出公司應聲而倒,只有少數幾家在產業鏈上占著比較特殊位置的公司則相對好過。但中國演藝市場龐大,容得所有人的轉身,所有人都在等待劇場開門,有些人準備好了大顯身手,有些人則是看準漲潮順勢跟進。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創作思想控制下 《秦國喜劇》的悲哀
從去年起,在中國時局一片大好的情勢下,「鐵幕」氛圍卻迎面撲來,政府釋出資源照顧創作群體,但卻又同時成為規制思想、壓抑創作自由的手段。在這種矛盾狀況下,劇作家李靜的首部作品《大先生》演出被禁、贊助被迫繳回,新作《秦國喜劇》試演雖好評不斷,但也無法正式演出。《秦》劇明白揭示對當前創作自由被壓抑的不滿,讓觀眾笑翻,但走出劇場卻油然而生悲傷之情。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王翀:戲劇空間的自由無法直播
新科技如VR、3D列印等技術介入劇場,不僅改變了「現場」的概念,也對作品產生質變。對王翀而言,可能性增加了,物理邊界消解了,花招可以百出,但如何讓劇場的本質依然在科技浪潮中存在,才是劇場創作者的終極關懷,「即便因新科技,讓觀眾可以在家看演出,我們還是必須透過劇場的手段和空間產生關係,要不然,劇場就失效了,就消失了,死了。」
-
藝號人物 People 中國劇場導演
王翀 從鏡像中解構到互動
作品《中央公園西路》甫在五月來台,接著《雷雨2.0》又將在八月初「降臨」,中國新世代劇場導演王翀帶來的是中國劇場的新思考。他發起了「新浪潮戲劇」,對劇場的現實主義與整體國情的粉飾太平,提出質疑。他一方面在舞台上,一面演出一面拍攝一面投影,質疑劇場的虛擬與真實;一方面透過網路「2.0」的概念,對經典文本重新詮釋,甚至解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