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臺北市政府、北藝中心共同主辦的第26屆臺北兒童藝術節在參與團隊、企業贊助夥伴的共同參與下揭開序幕。
    其他

    邀大家開啟「兒童模式」 2025臺北兒童藝術節打造城市藝術遊樂場

  • 山姆.巴塔維爾
    焦點人物

    山姆.巴塔維爾 展覽是創造一段旅程,就像導演安排一場戲

  • Cinedans舞蹈電影節活動現場。
    話題追蹤 Follow-ups

    身體在影音時空內的轉生

    記2025 Cinedans舞蹈電影節
  • 學習老人轉彎的隱喻

    kari utux ini pbahang 未被聽見的神靈之語

香港artmate-五月號廣告圖片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站導覽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雜誌
  • Subscriptions數位全閱覽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表演藝術年鑑
      2.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3.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4. 表藝文摘
      5. 達人系列
      6. NSO發現系列
      7. NSO歌劇系列
      8. 特刊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 訂閱電子報
:::

中國演藝市場

相關文章 2 篇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北京:大量資本介入 演藝市場翻新商業模式

    在中國龐大而複雜的演藝生態中,民間表演相關團體以野蠻生長的方式,創造了真正的商業市場,如成「開心麻花」從自創的喜劇起家,延伸轉拍電影,讓自身價值從一億增至一百五十億人民幣。另一則是從物聯網業轉進演藝圈的「聚橙網」,以旗下的兒童演藝品牌「小橙堡」徵求加盟,為自己的兒童劇目及演出經驗尋求效益的極大化。資本的介入,讓中國演藝產業發展出令人瞠目的出奇模式。

    文字|王泊
    第300期 / 2017年12月號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演藝市場榮景背後 既有美麗也見哀愁

    今年的「道略演藝產業年會」中,提出了中國演藝產業的七大趨勢,從其中三項:「三大消費勢力」帶動商業演出新增長、瞄準特定觀眾群體的「粉絲戲劇」異軍突起、演藝O2O正深刻改變融資營銷消費等產業鏈環節,可略見中國演藝市場的蓬勃現狀,是以市場化的概念在經營著作品與演出。但藝術與市場間如何平衡?市場化經營是否適合表演藝術產業的發展?都是值得觀察的。

    文字|王泊
    第270期 / 2015年06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 網站導覽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統一編號 Tax Id number 00973926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通過A無障礙網頁檢測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