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發展趨勢中來看看中國演藝市場的熱鬧景況。圖為「廣藝北京劇目交易會」的專業講座現場。(王泊 攝)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演藝市場榮景背後 既有美麗也見哀愁

今年的「道略演藝產業年會」中,提出了中國演藝產業的七大趨勢,從其中三項:「三大消費勢力」帶動商業演出新增長、瞄準特定觀眾群體的「粉絲戲劇」異軍突起、演藝O2O正深刻改變融資營銷消費等產業鏈環節,可略見中國演藝市場的蓬勃現狀,是以市場化的概念在經營著作品與演出。但藝術與市場間如何平衡?市場化經營是否適合表演藝術產業的發展?都是值得觀察的。

今年的「道略演藝產業年會」中,提出了中國演藝產業的七大趨勢,從其中三項:「三大消費勢力」帶動商業演出新增長、瞄準特定觀眾群體的「粉絲戲劇」異軍突起、演藝O2O正深刻改變融資營銷消費等產業鏈環節,可略見中國演藝市場的蓬勃現狀,是以市場化的概念在經營著作品與演出。但藝術與市場間如何平衡?市場化經營是否適合表演藝術產業的發展?都是值得觀察的。

四月上旬,北京道略演藝產業研究中心舉辦了第五屆「道略演藝產業年會」,這個由純民間機構舉辦的年會中所發布的趨勢觀察和各項排名,其公信力目前已為整個中國演藝產業從業者所公認。我們就從其公布的二○一四年演藝產業七大趨勢中擇出三項,稍作分析,來看看中國演藝市場的熱鬧景況。

消費趨勢帶動產業發展面向

其一是「三大消費勢力」帶動商業演出新增長。三大消費力指的是家庭親子消費、旅遊消費和都會白領的娛樂消費。這三種消費力都與整體經濟的發展有關。對小孩子培養的注重,使得兒童劇或親子演出節目受惠極大。旅遊演出經常(也必須)與旅行社掛勾,大小假期的旅遊蔚為風氣,直接受惠的當然是各地景點的旅遊演出;以最著名的杭州《宋城千古情》為例,因演出品質相對精良,票房一直居高不下,自一九九七年首演以來,每年演出超過一千三百場,十八年來觀眾超過五千萬,每年淨利超過三億人民幣,製作公司宋城演藝也因此劇而得以上市。而都市娛樂消費需求,除了看電影,話劇或各種演出這幾年也成為城市白領娛樂消費的積極選項,這在城市發展的過程中應該是正常的現象。

其二是瞄準特定觀眾群體的「粉絲戲劇」異軍突起。這裡的粉絲不追捧明星,追捧的是文本。「粉絲戲劇」最早來自熱門網路小說改編成的舞台劇,例如《盗墓筆記》、《鬼吹燈》等,後來拓展到連續劇和電影改編成話劇,如《甄嬛傳》、《失戀33天》,甚至發展到動漫和遊戲改編的舞台劇,如《美少女戰士》、《植物大戰僵屍》。值得欣慰的是,表演藝術最珍貴的臨場感就是粉絲們從虛境走出來最大的誘因,但令人擔心的是,這些粉絲戲劇的製作是否能夠滿足耽於虛境中的粉絲們的想像?粉絲戲劇目前看起來似乎勢不可擋,因為投資者都嚐到了甜頭,但到底能夠走多久?會不會只是群起的泡沫?很值得觀察。

其三是演藝O2O正深刻改變融資、營銷、消費等產業鏈環節。講的是眾籌、新型票務平台及線下現場體驗,線上直播及回播收費的售票方式。眾籌在大陸正形成一種融資及行銷的手法,雖然就長遠來看,它的發展並不樂觀,但目前確實是起到某些效益,讓不少人趨之若趨;電子售票系統絕對是不可抵擋的趨勢,但是目前正處於戰國初期,群雄露了臉但尚未並起,各自為政,更遑論一統天下,但也就是這種時候才能看得出來誰對消費者是服務最到位的,以服務為導向,很讓人看好票務系統的發展。二○一四年歌手汪峰的北京鳥巢演唱會嘗試了一種新的售票方式,除了現場六萬多歌迷,還作了收費的網路現場直播及事後回播,成果不差,但是否能成為一種商業模式,或是這種戰果走不走得出流行音樂演唱會這個領域,待觀後效。

藝術與市場如何平衡?

中國的演藝行業就量體而言確實形成了市場,而且他們正是以一種市場化的概念在經營著作品與演出。極端一些來說,從選擇作品開始,就是以市場化的眼光來看,這個作品有沒有可能營利?製作也看市場,即是預判這個作品能演出多少場次,能有多少門票收入,再決定要投下多少的製作費。這對藝術創作來說是完全不可理喻的,但市場化操作就必須如此,因為作品如商品,而商品是牟求利益的。藝術與市場如何平衡?一般的解套方式就是把好的藝術作品包裝成商品,但在中國這個正在戰國初期的演藝市場上,投融資雙方的目標一致,都奔著賺錢去的,極有可能把商品包裝成藝術來出售。中國演藝市場的危機可能也正在這裡,不同類型的演出有不同的業態,不能一概以市場化的概念套上,在所有眼睛都面對市場的時候,藝術必定轉身離去。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