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龐大而複雜的演藝生態中,民間表演相關團體以野蠻生長的方式,創造了真正的商業市場,如成「開心麻花」從自創的喜劇起家,延伸轉拍電影,讓自身價值從一億增至一百五十億人民幣。另一則是從物聯網業轉進演藝圈的「聚橙網」,以旗下的兒童演藝品牌「小橙堡」徵求加盟,為自己的兒童劇目及演出經驗尋求效益的極大化。資本的介入,讓中國演藝產業發展出令人瞠目的出奇模式。
表演藝術的「市場」在兩岸有著迥然不同的定義。在台灣,「市場」充其量指的是作品的生命週期,無法期待商業的利益;而在中國龐大而複雜的演藝生態中,民間表演相關團體卻以野蠻生長的方式,創造了真正的商業市場。今年四月份,兩個全國性的演藝交易會各提到了一個成長迅猛的民間機構的案例,佐之以這幾個月的發展,正好可以作為中國演藝市場現況的說明。
IP翻出市場 劇場也能連鎖
一是一家國營的文化投資公司很自豪且很開心地說明自己的投資策略及選擇投資標的的思考。他們舉自己投資標的且已獲利的「開心麻花」為例,說作為一個舞台劇製作演出公司,開心麻花的估值只有一億(人民幣,下同),但是在二○一五年麻花第一部改編自話劇的電影《夏洛特煩惱》取得十四億收入,當年票房第三名之後,估值馬上跳至五十至一百億,而今年的《羞羞的鐵拳》上映五十一天拿到近廿二億票房之後,估值則立刻漲至一百五十億。開心麻花今年登陸創業板的成功率亦因此大增。
開心麻花成立十四年的歷程中,首先成功地開創了中國話劇的分眾市場,定義了所謂的「開心麻花喜劇」,也就是「都市白領紓壓劇」。這其中,堅持原創、版權自主、培養自己的明星,這些都成為樹立品牌形象以及發展的利器;第二階段就是自有IP的拓展,把話劇變成電影,這個成功是跨級式的成長(至少經濟收益如此),而且以麻花擁有至少廿部以上的自主版權劇本,以及都有數年舞台演出成功的積累,以一年拍一部電影的節奏,紮實美好的前景是可以預期的。更可貴的是,在估值比投資額高了百倍之後,開心麻花公開宣稱他們未來發展的重心仍然是夯實話劇與電影這兩個主業,不作他想。
另一個案例則是「聚橙網」集團旗下的兒童演藝品牌「小橙堡」。在連續兩年獲得中國兒童劇票房第一名之後,宣布將徵求一百家加盟店,為自己手上廿六個自主版權的兒童劇目及超過七千場的演出經驗尋求後續效益的極大化。兒童劇市場確實是這幾年公認最具盈利可能性的領域,而中國的兒童劇市場可說是無可窮盡,也為不同的商業模式創造了機會。這種把連鎖店的概念引進演藝圈確實是第一次聽說,能否成功亦尚待觀察,但是,這也說明市場大,出新出奇的商業模式並不怪。而積極在商業模式上求突破,背後的原因仍是資本的介入需要看到數字。
聚橙網從互聯網業轉進演藝圈,著眼的即是演藝的整體產業鍊,從售票系統、演出經紀、製作演出到劇場經營,都是業務項目。但是面鋪大在先,細部運作則常授人以話柄。最近聚橙網宣稱所經營的劇院院線成員已達六十個劇院,是目前中國最大的院線,明眼人都看得明白,作為未來的理想很好,但這個數字和實質運作的效益都經不起深究。
資本狂潮之下 刺激產業新模式
開心麻花與聚橙網,一個從創作演出起家,一個從互聯網進入演藝產業,不一樣的路子,不一樣的發展,卻都在目前的中國演藝生態中被推到風口浪尖,推動的力量都是資本。資本的介入的好處是夯實主業,拓展版圖;壞處則是易於急功近利,拋去表演藝術的核心價值。開心麻花不被資本左右的態度很清楚,聚橙網玩轉資本的企圖也不隱晦。
整體而言,兩岸生態不同,作品創作的體質不同,開心麻花與聚橙網的崛起不一定適合仿效,也無從仿效,但作為刺激思考,絕對值得好好觀察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