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尼克.奧門羅

相關文章 3 篇
  • 《暴風雨》
    特別企畫 Feature 2012台灣國際藝術節 情報首發

    《暴風雨》來襲! 透視迪克蘭.唐納倫與他的莎劇表演法

    我不斷跟自己說,別再跟莎士比亞搏鬥了,做點別的吧。我想的不是,我必須做另一齣莎劇,我想的是,做些不是莎士比亞的吧!卻還是一直回到莎士比亞。 迪克蘭.唐納倫 一九八一年,畢業於劍橋大學法律系的高材生,迪克蘭.唐納倫和尼克.奧門羅,組成「與我同行」劇團。 他們自願性失業,拿政府的救濟金,運用有限的資源作戲,從愛丁堡藝穗節出發,巡迴大小鄉鎮,最終回到倫敦,成功打響名號。 卅年過去,當初的小小劇團,演變成今日享譽全球、與英國國家劇院並列為兩大戲劇機構,並擁有一個俄國子團的國際性團隊。 他們製作冷門古典劇目,也引介當代劇作家的前衛文本,但搬演製作次數最高的劇作家,毫無疑問地是莎士比亞。 幾近空台的舞台設置,簡單有效的物件運用,導演迪克蘭.唐納倫的莎劇,僅憑藉著演員的表演,即讓莎士比亞如同我們的同代人,讓台下的觀眾與他同行。 究竟,迪克蘭.唐納倫的導演秘訣為何,將四百年前的劇本,活生生地在觀眾面前展開,沒有距離?讓我們想見的、已知的莎劇,每每都有我們未曾想過的新角度? 繼《第十二夜》後,迪克蘭.唐納倫的另一齣莎劇製作《暴風與》將在明年的台灣國際藝術節上演。趁此機會,本刊帶你一同探索、發現、透視他的莎劇表演法。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228期 / 2011年12月號
  • 與我同行劇團作品《馬克白》(2009)。
    特別企畫 Feature

    務實製作 集體打造劇場風景無限

    如同唐納倫多次在訪問中說到,他是個相當務實的人;與我同行的莎劇搬演風格便是在劇團成立初期,估量現實中的各方條件所發展出來的在這些現實的挑戰之下,集體演出無疑是搬演莎劇最有效的做法。對觀眾來說,看著演員在下個時刻換了角色演,更是觀戲的樂趣之一。演員分飾多角與角色的性別交換,也時時帶領了解莎劇的觀眾對莎劇產生不同的解讀。

    文字|梁文菁
    第228期 / 2011年12月號
  • 女演員Anastasia Hille扮演歇斯底里又情緒起伏的馬克白夫人。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唐納倫的《馬克白》 極簡中翻演滔天權欲--英國「與你同行」劇團

    英國「與你同行」劇團於三月中至四月上旬在倫敦巴比肯藝術中心演出的《馬克白》,由該團兩位聯合藝術總監迪克蘭.唐納倫執導、尼克.奧門羅負責舞台設計,以極簡風格吸引了觀眾的目光。雖然有劇評人認為全劇的極簡風格降低了該劇的戲劇效果,但也讚許男女主角一內斂一外放的詮釋,十分符合佛洛依德認為馬克白與馬克白夫人其實是一體的兩面、貫穿兩者的是同一個意識的剖析。

    文字|劉郁青
    第209期 / 2010年05月號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