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斷跟自己說,別再跟莎士比亞搏鬥了,做點別的吧。我想的不是,我必須做另一齣莎劇,我想的是,做些不是莎士比亞的吧!卻還是一直回到莎士比亞。
——迪克蘭.唐納倫
一九八一年,畢業於劍橋大學法律系的高材生,迪克蘭.唐納倫和尼克.奧門羅,組成「與我同行」劇團。
他們自願性失業,拿政府的救濟金,運用有限的資源作戲,從愛丁堡藝穗節出發,巡迴大小鄉鎮,最終回到倫敦,成功打響名號。
卅年過去,當初的小小劇團,演變成今日享譽全球、與英國國家劇院並列為兩大戲劇機構,並擁有一個俄國子團的國際性團隊。
他們製作冷門古典劇目,也引介當代劇作家的前衛文本,但搬演製作次數最高的劇作家,毫無疑問地是莎士比亞。
幾近空台的舞台設置,簡單有效的物件運用,導演迪克蘭.唐納倫的莎劇,僅憑藉著演員的表演,即讓莎士比亞如同我們的同代人,讓台下的觀眾與他同行。
究竟,迪克蘭.唐納倫的導演秘訣為何,將四百年前的劇本,活生生地在觀眾面前展開,沒有距離?讓我們想見的、已知的莎劇,每每都有我們未曾想過的新角度?
繼《第十二夜》後,迪克蘭.唐納倫的另一齣莎劇製作《暴風與》將在明年的台灣國際藝術節上演。趁此機會,本刊帶你一同探索、發現、透視他的莎劇表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