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班吉.瑞德《即席寫真》
    舞蹈

    將舞台化為攝影棚 班吉.瑞德《即席寫真》融合表演、攝影與視覺藝術

  • 《勞動狂想》排練現場。
    戲劇

    藝術生產機制下的權力思辨

    克萊蒙.達贊的慢馬戲《勞動狂想》
  • 活動期間的戶外演出《Maybe Tomorrow》。
    話題追蹤 Follow-ups

    與時俱進、實踐永續 創造「明日的遺產」

    訪2025世界劇場設計展專案總監賈姬.喬治
  • 《崩世光景》
    舞蹈

    馬賽國立芭蕾舞團《崩世光景》 探索當代人如何在崩壞中打開未來可能

PAR文字資料庫-衛武營會員享好康廣告圖片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站導覽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雜誌
  • Subscriptions數位全閱覽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表演藝術年鑑
      2.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3.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4. 表藝文摘
      5. 達人系列
      6. NSO發現系列
      7. NSO歌劇系列
      8. 特刊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 訂閱電子報
:::

地方戲劇比賽

相關文章 3 篇
  • 專題

    看天吃飯、求雨灌溉

    近幾年,我們會偶爾聽見中央氣象局預報說,來自大陸内地的「沙塵暴」,即將隨著大陸冷高壓南下而瀰漫台灣上空,讓我們連走在馬路上呼吸都會開始擔憂;埋首耕耘台灣各個表演藝術角落的在地工作者,不知道是如何看天吃飯、引水灌田?又如何在大環境的變動起伏中,栽培一代代接班的幼苗?究竟政府在文化藝術的培育規畫上,有何具體的政策、建樹與實際成效昵?

    文字|傅裕惠
    第112期 / 2002年04月號
  • 回應與挑戰

    架設一座溝通的橋樑

    民間職業劇團在良好的演出條件及公平公開的評選制度下參加比賽,比賽的得獎者成為一種榮譽,而政府給予循序漸進的引導與扶植,這樣一來「地方戲劇比賽」能夠讓民間劇團爭相參與,並且成為政府與民間彼此溝通的橋樑,「比賽」的存在性就不容置疑了!

    文字|劉南芳
    第104期 / 2001年08月號
  • 特別企畫 Feature

    民間戲曲競技場

    地方戲曲的比賽是劇界唯一可資證明表演實力的憑證,甚至有人不惜耗資數倍,請來槍手。曾幾何時,地方戲曲比賽的快速老化,終變成了歌仔戲、布袋戲兩年一輪的例行事務。

    文字|劉秀庭
    第102期 / 2001年06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 網站導覽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統一編號 Tax Id number 00973926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通過A無障礙網頁檢測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