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勒斯登赫勒勞歐洲藝術中心的晚間戶外活動現場。
    焦點專題 Focus

    在危機中堅持想像:德國劇場如何面對文化預算縮減

    訪德勒斯登赫勒勞歐洲藝術中心節目經理安德烈・夏倫貝格
  • 張清彥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張清彥 打破已知,每件事情都是好玩的

  •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如同重力般存在卻不可見,驅動著每一次交錯與分離。
    舞蹈

    台灣新生代舞團「身體處方」新作《非普通服務》 本週末世界首演

  • MUZIKids兒童古典音樂節宣告記者會上參與團隊代表合影,左起:小天下出版總監吳雪梨、插畫家陳又凌、台北打擊樂團品牌總監莊彥宇、台北愛樂管弦樂團製作統籌暨演出協理陳倩芬、音樂節顧問暨指揮張尹芳、音樂節創辦人孫家璁、微光古樂集執行長陳逸群、米特薩克斯風重奏團團長陳冠文。
    音樂

    MUZIKids兒童古典音樂節邁入第2屆 為幼兒推出「寶寶的交響樂」

香港artmate-六月號廣告圖片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站導覽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雜誌
  • Subscriptions數位全閱覽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表演藝術年鑑
      2.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3.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4. 表藝文摘
      5. 達人系列
      6. NSO發現系列
      7. NSO歌劇系列
      8. 特刊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 訂閱電子報
:::

地方戲劇比賽

相關文章 3 篇
  • 專題

    看天吃飯、求雨灌溉

    近幾年,我們會偶爾聽見中央氣象局預報說,來自大陸内地的「沙塵暴」,即將隨著大陸冷高壓南下而瀰漫台灣上空,讓我們連走在馬路上呼吸都會開始擔憂;埋首耕耘台灣各個表演藝術角落的在地工作者,不知道是如何看天吃飯、引水灌田?又如何在大環境的變動起伏中,栽培一代代接班的幼苗?究竟政府在文化藝術的培育規畫上,有何具體的政策、建樹與實際成效昵?

    文字|傅裕惠
    第112期 / 2002年04月號
  • 回應與挑戰

    架設一座溝通的橋樑

    民間職業劇團在良好的演出條件及公平公開的評選制度下參加比賽,比賽的得獎者成為一種榮譽,而政府給予循序漸進的引導與扶植,這樣一來「地方戲劇比賽」能夠讓民間劇團爭相參與,並且成為政府與民間彼此溝通的橋樑,「比賽」的存在性就不容置疑了!

    文字|劉南芳
    第104期 / 2001年08月號
  • 特別企畫 Feature

    民間戲曲競技場

    地方戲曲的比賽是劇界唯一可資證明表演實力的憑證,甚至有人不惜耗資數倍,請來槍手。曾幾何時,地方戲曲比賽的快速老化,終變成了歌仔戲、布袋戲兩年一輪的例行事務。

    文字|劉秀庭
    第102期 / 2001年06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 網站導覽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統一編號 Tax Id number 00973926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通過A無障礙網頁檢測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