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TIFA
相關文章 2 篇
-
舞蹈
跨越海洋的彼此凝視 探問「我」與「我們」
原住民身分認同與自我認同,對「原民藝術家」來說,總意味著千絲萬縷的糾葛。2017年,瓦旦.督喜(Watan Tusi)的《尋,山裡的祖居所》,與艾可.蘇布利陽托(Eko Supriyanto)的《哭泣賈伊洛洛》、《Balabala》,在兩廳院新點子舞展首次相會,兩人詰問著自身的傳統,也凝視彼此的當代。演出結束後,兩人在餐敘席間,意外地對「原民藝術」有了火花十足的討論,而《Ita》與《AriAri》的跨國合作,便是在此碰撞中展開。
-
跨界 一對一共享流動的回憶
弗蘭塞斯克.薩雷維拉《拾憶》
兼具建築師與舞台設計的身分,創作者薩雷維拉擅長以現地裝置與現場表演與觀眾互動,進一步創造沉浸感受。他將於2022TIFA推出線上互動作品《拾憶》,透過通訊軟體與台灣觀眾交流,召喚回憶並轉化共創;同時他也規劃了《記憶劇場》現地裝置,將展出《拾憶》演出期間所收集到的一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