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具建築師與舞台設計的身分,創作者薩雷維拉擅長以現地裝置與現場表演與觀眾互動,進一步創造沉浸感受。他將於2022TIFA推出線上互動作品《拾憶》,透過通訊軟體與台灣觀眾交流,召喚回憶並轉化共創;同時他也規劃了《記憶劇場》現地裝置,將展出《拾憶》演出期間所收集到的一些故事。
2022TIFA 弗蘭塞斯克.薩雷維拉《拾憶》(線上互動)
2022/3/8-2022/3/13
線上觀賞(廳院迷限定)
作為「線上劇場」,《拾憶》(Recall)沒有炫目的影像設計、科技感的畫面裝置,倒是有滿滿的居家手工感。創作者弗蘭塞斯克.薩雷維拉(Francesc Serra Vila)以其建築出身的跨界背景,藉由線上會議軟體打造一對一的私密記憶之盒,回應著2020年歐洲因疫情而孤絕的居家生活。
限地創作、沉浸現場的劇場建築師
兼具建築師與舞台設計的身分,薩雷維拉擅長以現地裝置與現場表演與觀眾互動,進一步創造沉浸感受。他多方探索物件、材質、結構、時間與物體運動等方式,希望能以裝置或互動媒材將自己與觀眾的身體經驗具象化,並表達分享感受。對他而言,當作品營造的交流成立,無論是表演者、參與者或是周圍環境,都能夠重新意識自身所處的結構狀態,進而達成不同的改變。
以作品反映現代的暫時性,進而提高對當下的認識,薩雷維拉邀請參與者共同思索我們所處的位置與自我認同。《拾憶》也是這樣的一個作品,並且親密、輕巧、簡短,卻沁心深刻。
召喚與連結動態的記憶
受2020年伯明罕歐洲藝術節(Birmingham European Festival)的委託製作,後因疫情影響轉為線上 #BEatHome Festival,《拾憶》這場演出通過通訊軟體Zoom進行,參與者僅需透過電腦鏡頭和麥克風,即能與藝術家互動、召喚回憶與轉化共創。
過去我們常以倉庫比喻記憶的儲存運作:訊息可以放入空間,需要用時再提取拿出。然而愈來愈多研究發現,記憶是動態的,其運作的過程更為複雜。當我們形成記憶時,實已融入個人性的解釋,並受到記憶當下的情境影響;提取記憶時,也會需要標誌性的線索,才能再將資訊重新組合。因此人的記憶實非「客觀」,也因為記憶是動態的,所以我們也會遺忘、錯記,或是對於特定事務難以忘懷。變動的記憶,似乎也見證著人的不完美與人的情感,並因著這動態性,而能與他人的記憶共振、連結。
在疫情的隔絕下,薩雷維拉仍堅持其作品與觀眾當有的交流,並探索藝術能有的實踐力,並探索藝術實踐的活力。在身體被限制的狀態下,薩雷維拉由大腦著手,以記憶連結被迫疏離的生命情境。《拾憶》的場景設計反映了大腦的工作方式及記憶的運行。在這個一對一的表演中,每個參與者都被邀請回答一個簡單的問題;他們的反應觸發了表演行為,並將其與他人的反應聯繫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