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青年國樂團
-
音樂
絲竹裡的「風」聲
這是一場有「風」的展演,從曲目的安排就可「聞風而知」,幾乎所有的曲目都與「風」相關,從開場的《風城序曲》,讓竹塹的風吹向台北的天空,新竹青年國樂團(以下簡稱「竹青」) ,在指揮劉江濱帶領下,演奏時所流露的意氣風發,使這股風呈現多面向的璀璨,於音樂之外鑲嵌出各種多元脈絡,帶有世代傳承、文化交流、東西交會的意味,聽起來格外飽滿、快意、舒暢。 拉近國際化與在地化的距離 劉江濱長年投入國樂的演奏與指揮,深耕新竹、放眼國際,很多中國作曲家的新作,皆在他的指揮下進行台灣首演,也經常委託創作。身為音樂教育者,一手創立「竹青」、與「竹塹國樂節」,不只對新竹地區的國樂貢獻卓然有成,也將「竹青」推向國際舞台,「竹塹國樂節」也成為每年華人地區指標性的國樂盛事。 首先,就選曲端看,音樂會的兩首委託創作,分別是隋利軍《風城序曲》與劉暢《鳳求凰》,皆為中國作曲家的作品,成功拉近國際化與在地化的距離,既保有作曲家的個人藝術語彙,也與「風城」的特質一拍即合。這些作品顯然是為「竹青」量身訂做,而劉江濱深諳如何表現團員的實力,難易適中,音樂的每個部分都能讓團員遊刃有餘地揮灑,因此每首曲子的演奏都有極高完整度,也能引起高度共鳴。 再者,就樂曲本身思考,所謂現代化國樂團,絕非中西元素的直球對決,更不是直接削弱含英咀華的絲竹韻味,以讓渡出「他者」的空間。而我們在音樂裡所聽見的「他者」,就像是源遠流長的絲綢之路,東方與西方在其間融會貫通,傳統與創新彼此激盪,國樂的寫意與西樂的形式交互輝映,進而勾勒出我們對國樂的新思維。 譬如隋利軍的《風城序曲》,光就曲名「序曲」,就可看出是以西方的體裁所寫成的民族器樂合奏曲,搓揉了中國北方的吹打樂器與西方的創作手法,用有組織的方式營造出濃烈的東北風格,序奏後由胡琴拉奏出綿長的第一主題,之後再將音程逐漸拓寬,織度層層疊加,無疑是西方動機發展,之後笙進場,猶如第二主題,在屬調上引領著吹管樂,同時使用切分節奏,增添律動感。
-
特別企畫 Feature 座標:新竹
用20年光陰培植新竹國樂搖籃
一個人的願望可以發揮多少影響力 ?先從結果看起去年的國慶音樂會、今年的總統府音樂會,在總統、各院院長與外交使節前表演的,不是知名職業樂團,而是來自風城的新竹青年國樂團。同樣位於新竹的水源國小、龍山國小國樂團在每年舉行的全國學生音樂比賽中,至今已拿過超過10次的合奏全國特優第一名,近年來更囊括多項個人項目的特優第一!指揮家閻惠昌多年前率香港中樂團團赴台灣演出時,還親自指揮水源國小國樂團排練,在得知全校只有200位學生,卻有如此優秀的國樂團更是驚嘆;而龍山國小也曾受邀到香港參與香港中樂團主辦國際青年中樂節演出⋯⋯如此現象難以想像,只能說不可思議! 所有的成果始於一個人,那就是指揮劉江濱。問他就究竟有什麼法寶,他竟幽默地說:「因為,我很懶!」 無法放下對音樂的要求 一進到劉江濱的工作室,映入眼簾的是滿滿的簽名。牆上、空心磚上、琴房玻璃⋯⋯連大門上都留著字跡。走近一看,只能被嚇得倒退,因為到訪過的客人,全是名震八方的人物。整排的獎盃放在工作桌旁,音響、黑膠唱片圍繞著所有的空間。 劉江濱一面播放唱片,一面說:「我從高中時代就對音響痴迷。只要我在家的時間,音樂就不曾間斷。」這幾年碰上疫情,許多演出工作都停止,他卻樂得鎮日在家。從早上醒來到晚上就寢,除了到吃飯時間,都泡在工作室中。有時倚靠著沙發陷入沉思,有時跟著旋律輕拭灰塵保養唱片,大量吸取的聲響不是數年,而是數十年不斷。所有的音樂語言與想像,都從唱片中堆疊累加。 雖說現在以一位返鄉耕耘的指揮為人所知,他卻語出驚人:「其實我從沒離開過新竹!」原來,在臺北市立國樂團任職嗩吶演奏員期間的他,將近10年,天天從新竹通車上班。早上搭上6點半的客運,接著騎預先停在台北的機車,趕上9點的排練。他笑道:「因為辛苦,就不想上班了」 進入北市國,對許多國樂人算是終極殿堂了!但對他來說,熱情卻隨時間一點一滴地流逝。「音樂的處理、樂團的聲響⋯⋯這些小點加總起來,就是國樂讓人覺得不好聽的一大點了。」劉江濱嚴肅地說:「我還是沒辦法放下自己對音樂、聲音的要求。」 <p
-
特別企畫 Feature
在藝術的產地,8位在地居民街訪(上)
藝術青年返鄉/移居,在地方創造出何種藝術風景?讓我們聽聽在地居民怎麼說。
-
特別企畫 Feature
在藝術的產地,8位在地居民街訪(下)
藝術青年返鄉/移居,在地方創造出何種藝術風景?讓我們聽聽在地居民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