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號
-
藝號人物 People 匈牙利小號演奏家
賈柏.柏多契基 帶著好奇之心,遊藝於古典與創新
賈柏.柏多契基,一位活躍於國際舞台人物的匈牙利小號演奏家,他技藝超群、多才多藝,集演奏、編曲、教學於一身,多年來憑著紮實的演奏技術,獨到的藝術觀點,勇於嚐試新的挑戰,曲目持續推陳出新,曾與許多指標性的演奏家、樂團合作,亦經常為當代作曲家新作進行世界首演。 從9歲開始與父親學習吹奏小號,先後畢業於布達佩斯的利奧.維納音樂學院(Le Weiner Conservatoire)和弗朗茨.李斯特音樂學院(Franz Liszt Academy of Music),賈柏不僅是一位傑出的演奏家,也致力於音樂教育,他自2010年起擔任李斯特音樂學院的小號教授,致力於培養下一代音樂家。 家是起點,也是藝術情感的延續 出生於匈牙利的塞格德(Szeged)的賈柏,其音樂之旅始於父親送給他的一支小號。父親是小號演奏家和銅管樂器教師,小賈柏從小在家中耳濡目染,但年幼的他並不覺得自己會以演奏小號為職業,「成為獨奏者對我來說不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我只是按部就班地練習,我的職業生涯其實是一步步開始的。」 父親的教導,給予他充分的自由去盡情發揮,其實是引導他,演奏樂器能從過程中養成獨特的感知能力,必須敞開心胸,並且充滿好奇、虛懷若谷,養成了賈柏不辭涓滴的信念,耕耘不輟的精神,也成為日後堅持藝術理念的基石。 大賽得獎,成為走上職業生涯的契機 對很多年輕演奏家來說,比賽是音樂事業的起跑點,也是逐鹿中原的關鍵點。20歲生日那天,賈柏在「日內瓦國際比賽」(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ICES in Geneva)獲得了第3名佳績,這是很大的鼓舞,讓他決定以演奏小號為職業,遂為最美好的弱冠之禮。 或許,20歲立志成為職業音樂家的決定來得有點晚,但並不代表他的技巧養成輸在起跑點。爾後,賈柏在慕尼黑ARD音樂比賽、第3屆莫里斯.安德烈國際小號比賽(International Maurice Andr Competition in Paris)等屢獲大獎,開啟了他的國際視野。雖說賈柏是在這些比賽中建立了知名度,但他更珍惜的是這幾場比賽所建立的機緣。 在這些指標
-
特別企畫 Feature 45歲,1991年加入國立基隆高級中學管樂社
社團、小號,與眼鏡蛇錄音機
走進基隆高中運動中心,爬上樓,爵士小號樂手魏廣晧雀躍不已,片段的回憶全湧上心頭。他站在這個以往最熟悉的地方比劃著說:「這裡是社桌、這裡放著錄音機,這麼小的地方永遠擠著20幾個臭男生。我們早自習進教室書包一丟就來社團,或者下課不回家窩在這裡聽音樂、練樂器、看漫畫、打Game Boy」陽光從一整排的窗戶照了進來,那些熱情少年的影像彷彿又活現了起來。 如果沒有社團,我根本沒有機會學音樂 從小,魏廣晧沒有一天走在所謂音樂班的軌道上。雖說國中美其名是讀管樂班,實則是將功課好的學生集合在一起,剃著小平頭軍事化管理。分配樂器也由老師一個一個點,輪到他,老師順口一念:「魏廣晧,吹小號!」從此他便與小號結下了不解之緣。進了高中可以自由挑社團,面對許多熱門的選項,他還是選了冷門的管樂社。 不過那之前是個「軍樂社」,所以樂器大多是民國60年留下來的舊樂器。雖然有老師帶合奏,但社員程度參差不齊,很多甚至是從零開始。因此他們只好自己身兼教學弟、也找教材「教自己」。在這樣的磨練下,魏廣晧雖然是助教,卻已經很習慣當老師的工作了。 管樂社雖是小社團,但卻肩負著全校升降旗的重要任務。在學長漸漸畢業後,吹小號的人就只剩一兩位,所以在國旗桿下,魏廣晧的小號聲響徹整個操場,全校學生豎耳聆聽,是他最深刻的回憶。「在基隆中學那3年很影響我,讓我很敢在大家面前表演、不會怯場。而且我吹得比別人好一點,也間接能自信地主導社團練習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