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大師將登台!以精湛技巧和深刻詮釋廣受樂迷愛戴的挪威鋼琴名家萊夫.奧維.安斯涅(Leif Ove Andsnes)睽違十年再度來台,將於10月26日在國家音樂廳舉辦鋼琴獨奏會。
安斯涅曾被《華爾街日報》讚譽為「同世代中最天賦異稟的鋼琴家」,更被《紐約時報》評為「一位擁有帝王般優雅、力度與深刻見解的鋼琴家」,名聲早已響徹國際。本次來台,他將獻上葛利格《E小調鋼琴奏鳴曲》、舒曼《狂歡節》與蕭邦的「24首前奏曲」,這些作品皆完成於作曲家的青年時期。除此之外,整場音樂會聽似由「鋼琴小品」組成,同時卻帶領著聽眾思考「絕對音樂」和「標題音樂」之間看似涇渭分明,實則相輔相成的美學立場。
不同於許多鋼琴家,萊夫.奧維.安斯涅沒有選擇靠比賽「一戰成名」,反而更傾向在小型舞台上不斷累積經驗。靠著一場場極富巧思的演奏、一張張選曲精妙的專輯,安斯涅逐步成就今日大師地位。而許多大獎也陸續找上安斯涅,包括挪威國王頒授的聖奧拉夫勳章、挪威國會頒發的皮爾金獎(Peer Gynt Prize),以表揚他在文化領域的傑出貢獻。此外他也曾八度獲得留聲機古典獎、九度獲得葛萊美獎提名,以及獲得目前僅九位鋼琴家獲獎的吉爾摩藝術家獎(Gilmore Artist Award),更被《浮華世界》雜誌評為「最傑出人物」之一。
身為挪威鋼琴家,安斯涅從小就彈奏挪威作曲家葛利格的作品,其詮釋表現也備受讚譽。而本次獨奏會的第一首曲目,安斯涅就安排了葛利格於22歲時創作的《E小調鋼琴奏鳴曲》。曲中除了能感受到葛利格的初出茅廬,以生澀的手法表現激動的情緒,也可以聽見他深受舒曼風格的影響。安斯涅表示,這首樂曲作為接續演出的舒曼《嘉年華》十分理想,而且無論是葛利格還是舒曼,兩部作品都展現出「年輕人特有的熱情與征服世界的渴望」。
音樂會上半場的重點曲目,是舒曼的鋼琴曲集《嘉年華》。這部曲集由21首短曲構成,虛構嘉年華常見的假面舞會。在舒曼筆下,樂曲的主角包括他當時的未婚妻、同時代的作曲家(如蕭邦、帕格尼尼)和義大利古典喜劇的定型角色。有趣的是,舒曼在曲中藏了一組音樂密碼: A、S、C、H(為 A、 E♭、C、B 四個音的德文發音)。舒曼曾說:「破解我的假面舞會,將是你真正的遊戲。」透過這四個音,他想影射的究竟是未婚妻的出生地、宗教上的齋戒首日,或是自己姓名的縮寫?至今仍讓樂迷津津樂道。
相較於舒曼充滿標題、隱喻和符號的《嘉年華》,安斯涅下半場演奏的蕭邦「24首前奏曲」,則沒有任何來自作曲家的聆聽指引。蕭邦參考巴赫《平均律鍵盤曲集》的24個大小調所譜成的「24首前奏曲」雖然皆沒有標題,但旋律中卻有著各自的豐沛色彩與詩意形象,任聽眾憑藉自己的想像力自由發揮。這樣的樂曲形式被稱為「絕對音樂」(Absolute Music),和舒曼帶有明確意涵的「標題音樂」(Program Music)曾在音樂美學的討論上分庭抗禮。而安斯涅則透過曲目安排,告訴聽眾儘管兩者美學途徑不同,都仍是膾炙人口的音樂瑰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