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未來行動專案
-
特別企畫 Feature
朱祥溥:關於「中間」的事,AI的可為與不可為
新勝景掌中劇團近期在文化內容策進院「未來內容原型開發支持方案」與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藝術未來行動專案」裡嶄露頭角有意思的是,兩個提案都以「未來」為名,而這樣一個「傳統」表演藝術劇團,是如何指向未來的? 創團團主朱清貴,因興趣而在1996年創立新勝景掌中劇團,病逝後將劇團交給長子朱勝珏,繼續搬演民戲。不過,劇團開始轉型,或者說開始與某種想像的未來連結,卻源於那個從小愛畫畫、懷抱電影夢的次子朱祥溥,在哥哥接班後,回家擔任副團主,陸續在傳統劇團難以想像的白晝之夜、文博會帶來聲光效果強烈的光雕布袋戲,並將光雕布袋戲帶進布袋戲少用的大劇場,於臺灣戲曲中心演出《伏魔英雄帖之再現白光劍》(2023),乃至於2023年通過藝術未來行動專案,即將於今(2024)年發表《尋》劇計畫。 朱祥溥雖從小跟著父親、哥哥搬戲,其實未想過接班,大學離家讀多媒體設計,經歷過線上遊戲、電影等產業,後因父親病逝、哥哥奮力接班,才決心返家,又反骨地開啟了新勝景掌中劇團的另一條創作路線,將自己所長與家族劇團結合朱祥溥說:「我們幾乎是用遊戲的方式設計場景、設計角色,然後設計世界觀與故事,最後在展演裡把它帶出來。我覺得很像是在做遊戲,不像在做劇團。」無論是現場演出、或影像,他開始在新勝景掌中劇團缺乏主演、缺少偶像的狀態下,以「製作內容」為主軸,階段性地從《伏魔英雄帖之再現白光劍》的開拓與整合中部布袋戲人才資源,藉此改善劇團體質,到目前即將邁入的下一階段,持續累積IP文本,運用影像作品來操作商業模式。他說:「其實每個作品背後都有一點除了表演之外的目的性。」更在引導劇團轉型時,慢慢讓傳統劇團擁有文創品牌的營運模式。 順著這條脈絡,或許是新勝景掌中劇團嘗試掌握「未來」的其中一種方式。這似乎就與科技、AI等看似與傳統戲劇無關的元素產生了脈動,體現朱祥溥將其運用到「戲偶設計」、「劇本開發」這兩個重要塊面。
-
特別企畫 Feature 藝術家回應
明華園戲劇總團:在元宇宙裡開發戲曲的未來可能
明華園戲劇總團以「元宇宙場域沉浸式未來內容開發暨推廣計畫」提案,於2022年獲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Act for the Future藝術未來行動專案」(後簡稱「藝術未來行動」)第二期補助,金額為800萬元。在仰賴補助的台灣藝文生態裡,這個強調開放性、未來性、公共性及關照整體藝文生態的專案,不只有「補助金額」被認為是最大規模,更以「未來」作為某種指向,面對團隊也暗指環境與產業,成為發展趨勢的風向球。 以元宇宙(metaverse)為主軸,嘗試開發一系列相容於沉浸式全景線上平台的內容,明華園戲劇總團用兩部類型截然不同的經典作品台灣漫畫改編的《冥戰錄》、八仙傳奇系列的《韓湘子》為首發對象,來開放歌仔戲「多元觀劇」的模式,嘗試回應新一代觀眾。不過,「需要長時間積累的傳統藝術」與「隨時顛覆與更新的元宇宙概念」間存在的衝突性,能否反映出國家政策、流行趨勢背後的團隊意圖? 歌仔戲的「創新」基因使然 元宇宙在2021年開始流行的關鍵,包含相關技術(例如VR眼鏡)開始成熟、區塊鏈(blockchain)概念逐漸普及,而COVID-19疫情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也加速發展。在台灣,Meta、文策院、XRSPACE於2022年9月宣布攜手打造「台灣文化元宇宙」。更早之前,明華園戲劇總團於同年3月就與HTC合作,將《海賊之王鄭芝龍傳奇》製作成限量NFT卡包,在Polygon區塊鏈上發行。可見其更早嗅到虛擬世界的可能性,而這來自於歌仔戲的基因。 相較於其他表演藝術類型對於補助的依賴,歌仔戲雖也在補助機制的運作裡,但具備商業、宗教行為的「民戲」才是營運關鍵。也就是說,明華園戲劇總團確實是文化部台灣品牌團隊,也接受文化部、國藝會、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各地政府等補助,但均非團隊支持營運的唯一。因此,歌仔戲追逐創作內容與型態的方式,會更趨近於大眾。 以明華園戲劇總團執行長陳昭賢的說法:「歌仔戲,唯一的不能改變的傳統就是不斷地創新,不斷地與時俱進。」在日治時期不能演歌仔戲時,就穿和服、拿武士刀演,到了現任團長陳勝福,則將文武場加入國樂團。因此,接觸元宇宙是順著其對「創新」的脈絡,陳昭賢表示:「我了解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