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特區
-
華盛頓特區
川普接管甘迺迪中心 政治力介入與否令人關注
在川普的第一任內,美國藝文界常常扮演「反對者」的角色:《漢彌頓》的演員向看戲的副總統彭斯宣揚包容移民,視覺藝術家Richard Prince宣稱總統女兒Ivanka收藏的一件作品不是他的,甘迺迪中心榮譽獎得主拒絕與他見面等。回鍋的川普現在很清楚地宣告:不會再容許這樣的行為!他的做法,就是掌握甘迺迪中心的管理權。 川普2月7日在X上宣布他要讓甘迺迪中心「再度偉大」,一週之內他就開除了董事會主席及所有民主黨總統任命的成員、包括總裁在內的數位高階管理人員,然後立即補足所有董事並推舉他為主席。 美國政府對藝術基本是採放任的態度,甘迺迪中心與美國絕大多數的藝術機構一樣,是不涉政治的非營利組織。當然因為位於首都,又是政府出錢蓋的,地位比較特殊,所以為了維持政治中立,政府的錢只能用來維修建築本身,其他人事和節目經費都要自籌。而由現任總統任命的董事,則有6年的任期,也是為了保持任何總統無法在4年內更換全部的董事。 但川普上任以來就展現了他對所有慣例都是嗤之以鼻的態度,而甘迺迪中心至今的反應,也充分表明了藝術界其實並沒有真正反抗的能力。川普任用的人馬隨即上任,除了個別藝術家宣布解散與中心的合作或演出關係外,美國藝術界並沒有發生任何有效的抵制。 川普為什麼會盯上甘迺迪中心,與他之前被榮譽獎排除在外有關。這個由1978年開始頒布的獎項,表揚的是表演藝術(包括電影、電視、流行音樂)工作者的終身成就,每年的表揚晚會,總統或副總統皆會出席,之前還會在白宮招待受獎者。但是川普上任第一年的受獎者就表示不願與他見面,經過協調,取消了白宮參與部分,之後3年也都是如此,到拜登上台才又恢復「慣例」。 甘迺迪中心的節目比起紐約洛杉磯等很多地方的表演,在藝術上或許不是最前衛,但畢竟仍有指標地位。川普的介入,在美國可謂史無前例。表演藝術節目的規劃,通常要一段時間,不容易朝令夕改,所以一時之間還不能看出川普對其影響。但是從他與新的主管目前的發言來看,可以知道他們不會採放任的態度,所以甘迺迪中心未來恐怕也很難擺迫「政治力干涉」的印象,而什麼樣的受獎者才是川普可接受的,更是沒人知道,至於藝術家和觀眾將選擇合作或杯葛,還真是只能「請看下集」了。
-
華盛頓特區
第46 屆「甘迺迪中心榮譽獎」頒布,歌劇名伶芮妮.弗蕾明等獲獎
第46屆的甘迺迪中心榮譽獎頒發了,2023年的得獎者是喜劇演員比利.克里斯托(Billy Crystal)、歌劇名伶芮妮.弗蕾明(Rene Fleming)、老牌歌手華薇克(Dionne Warwick)、比吉斯樂團唯一還在世的貝瑞.吉布(Barry Gibbs)和饒舌歌手皇后.拉蒂法(Queen Latifah)。大多數人對這個獎的認識,是每年年底電視轉播的表揚晚會,受獎者與現任的美國總統同坐在甘迺迪中心歌劇院的中央包廂裡,接受同儕後輩在舞台上表達的頌揚。但真正的表揚活動,是連續3天的盛事。 首先是甘迺迪中心董事會做東的晚餐,第2天是真正的頒獎儀式,在國務院舉行,第3天先去白宮與總統會面,然後到甘迺迪中心參加表揚晚會,這是唯一公開的部分。晚會節目製作單位對誰會上台表揚或致詞都保密,連受獎者本人也不知道,因此有些驚喜的成分。之後是正式的晚宴。 甘迺迪中心榮譽獎表揚的是一生的成就,所以受獎者年齡都不小(今年最年輕的皇后.拉蒂法也都53歲了),加上有總統出席,所以一般人的印象這是美國表演藝術者的最高榮譽。其實嚴格說來,這也就是甘迺迪中心的募款晚會,但因為甘迺迪本來就代表了政治與藝術的交集,就顯得與眾不同。1978年初始的晚會門票是100元,今天購票的門檻是每年捐款一萬元以上者,其變化可想而知。但也因為要募款,受獎者的票房號召力就愈來愈重要。首屆的得獎者是聲樂家瑪麗安.安德森(Marian Anderson)、電影舞蹈家佛雷.亞斯坦(Fred Astaire)、編舞家巴蘭欽(George Balanchine)、作曲家理察.羅傑斯(Richard Rodgers)和鋼琴家魯賓斯坦(Arthur Rubinstein),基本都還是表演藝術圈子的人,對比近幾年來多是流行音樂和電影明星,可看出美國大眾口味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