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狂歡當下的自由
關於罕醉克斯的音樂,可見前文〈關於現實世界的恍惚〉所述,但關於他的過世,卻引來不少臆測,官方說法為「大量吸入巴比妥酸鹽中毒從而導致嘔吐物窒息」。巴比妥酸鹽(barbiturates)原本是一種中樞神經抑制劑,20世紀初被發展用來治療焦慮、抵抗失眠,也有治療癲癇的功效,之後如同大麻、LSD、搖頭丸等藥物,被當作致幻劑使用。吉他巨星舞台上出神入化的表現是進入心流的自然嗨,還是在後台嗑了藥? 英文單詞 ecstacy(狂喜)的希臘文字根有「從自身分離」,有點靈魂出竅的意思,心流大師契克森米哈伊描述這種極致快樂的狂喜狀態,出現在藝術創作者、運動員和音樂家處在一個平衡狀態當所面對挑戰帶來微微的焦慮,但能以嫻熟技巧應付的時刻全心沉浸,於是進入一種高度自由、失去時間的脫離感,好像一切在無意識卻也絕對專注下自然而然地發生,進入前所未有的狂喜狀態,人在靜定與流動的強大反差中合一。 不過,同樣的狀態也在致幻藥物使用者身上發現,不管是搖頭丸、LSD (麥角酸酰二乙胺,一種強烈的致幻劑)還是大麻,服用者進入狂喜瘋魔的狀態後,感官之間瞬間互相連通,聲音有了形狀與顏色,味道可以被看見,仿佛身在又甜又香軟的夢境,如披頭四的歌〈露西和鑽石在天上〉的部分歌詞所寫:「跟著她走到噴泉邊的小橋,在那裡騎搖搖馬的人吃著棉花糖派,走過高高的花叢時,每個人都在對你笑,報紙做的計程車出現在岸邊,等著載你離開,鑽進車子後,整個腦袋仿佛在雲端。」〈Lucy in the sky with diamonds〉,歌名關鍵詞的首字母,正是 LSD。